何守才++管燕萍++馬國芳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6.10.160
摘要:隨著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實施的進一步深化,各渠道資金將全面納入國庫單一賬戶進行支付。單位基本賬戶與國庫集中支付賬戶并行的會計核算模式須進行結構性調整。以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為例,介紹了現有的會計核算模式;針對國庫單一賬戶實施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為建立適應新會計制度要求和院財務管理要求相適應的新會計核算模式提出了解決途徑。
關鍵詞:國庫集中支付;單一賬戶;會計核算模式;問題分析;解決途徑
中圖分類號: G31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6)10-0572-02
收稿日期:2015-09-22
作者簡介:何守才(1975—),男,安徽蒙城人,高級會計師,從事財務工作。E-mail:hw1975130@sina.com。1國庫集中支付
1.1什么是國庫集中支付
國庫集中支付是指建立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資金繳撥以國庫集中支付為主要形式的財政國庫管理制度。國庫集中支付有財政直接支付和財政授權支付2種方式,國庫集中支付的資金范圍包括預算內資金和預算外財政性資金。
1.2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背景
社會各界關于改革財政支出管理制度的呼聲越來越強烈。2000年1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財稅專題研討會上指出,要建立嚴格的財政預算管理制度,必須實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2001年,財政部將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確定為我國“十五”期間財政支出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2010年,財政部進一步深化完善了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一是健全國庫單一賬戶體系;二是完善國庫集中支付運行機制;三是完善國庫集中收繳運行機制;四是完善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機制。
近年來,國家、省又相繼出臺了各類國庫集中支付管理辦法,依托互聯網為平臺的國庫集中支付系統日趨完善。
1.3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取得的成效
規范了財政資金撥付渠道,強化了預算執行力度;財政監督環節提前到支付環節,提高了預算的約束力;減輕了財政負擔,提高了財政支付能力;推進依法行政、依法理財的要求[1]。
1.4國庫集中支付現狀及發展趨勢
實施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已歷時十多年。當前通過國庫集中支付執行的主要是部門預算財政資金、預算外財政資金及部分科研項目資金。其他渠道獲得的資金,如科研單位的橫向委托經費、開展科技活動取得的非稅收入、開展技術服務取得的應稅收入等資金并沒有納入國庫單一賬戶進行核算管理,此類經費是由單位銀行基本賬戶進行核算。隨著“收支兩條線”的逐步推行,各單位基本賬戶將全面取消,各類資金將全面納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進行支付。
收支方式的改變,要求我們必須對多賬戶、多賬套核算模式進行整合歸并、全面調整升級。因此,建立新的、適應國庫單一賬戶核算、管理要求與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財務管理要求相適應的會計核算新模式勢在必行。
2現有會計核算模式
2.1財務局域網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財務實行“集中核算,統一管理”。為加強各類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為科研人員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2002年,在全國農業科研單位率先建立了網絡版財務核算、管理系統。以財務局域網為平臺,相關財會人員通過客戶端,根據分配的權限在各自負責的賬套上錄入憑證、審核憑證、支付款項等工作,形成流水作業。通過財務局域網端口與院網進行鏈接,相關領導、科研人員根據分配的財務查詢權限進行財務網上查詢,實時了解經費的使用情況、預算的執行進度等內容。
2.2多賬戶、多賬套
國庫集中支付賬戶與單位銀行基本賬戶并行。國庫集中支付賬戶主要核算部門預算資金及部分通過國庫下達的科研項目資金,其他各類資金主要通過單位銀行基本賬戶核算管理。根據經費來源不同、性質不同、管理要求不同,分別設置賬套分類進行核算、管理,最終形成科研經費賬戶、非營利賬戶、綜合中心賬戶、重大專項賬戶、基本建設賬戶等多賬戶、多賬套的核算模式。
2.3職責分工明確
不同銀行賬戶、不同賬套分別有不同的財會人員負責日常會計核算和管理,或1名財會人員負責多個賬套的核算和管理。相關賬戶的出納工作也非常明確,業務量大的賬戶有專門的出納人員進行日常資金的支付,業務量不是很大的多個賬戶進行工作整合后,由同一出納人員進行負責支付。年終決算時由負責相關賬戶、賬套的會計人員對單個賬戶決算進行填報,填報完成后由負責預決算的財務人員進行匯總。最終形成了財會人員分工合理、工作職責明確、業務流程順暢的適應現階段要求的會計核算模式。
3國庫單一賬戶集中支付面臨的問題
3.1新會計核算平臺架構如何搭建
實行國庫單一賬戶后,各類資金全部納入單一賬戶進行核算管理,現有的多賬套、多賬戶涇渭分明,互不交叉的核算模式不能適應新的核算要求。因此,將多賬套整合歸并,建立新的會計核算平臺是全面實施國庫單一賬戶集中支付的基礎,如何搭建新的會計核算平臺,為國庫單一賬戶集中支付提供支持顯得尤為重要。
3.2經費核算代碼如何編制
多賬戶、多賬套會計核算方式下,各賬套根據核算需要自行設置會計核算代碼,賬套之間除了所級代碼基本一致外,其他級次的核算代碼沒有做到完全一致。單一賬戶支付下,不同類別經費如何進行區分、財務數據如何統計匯總、研究所數據如何匯總、研究室數據如何匯總等等,一系列問題要求我們必須通過有規律的核算代碼編制,做到有規則可循。
3.3不同性質經費如何分類進行核算
現有核算模式是根據經費的來源不同、管理要求不同、經費性質不同,單獨設置賬套進行核算,單設賬套下的經費核算、管理、數據統計、年終結轉等十分便捷。2013年,實施的新會計制度對各類經費的使用、會計處理、年終結轉等都進行了明確的規范,提出了具體要求。統一核算平臺上如何落實新制度的要求:不同性質資金如何區分;收、支科目如何做到一一對應;年終結轉、結余資金的賬務如何處理等等,都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3.4人員操作權限如何進行分配和控制
在統一會計核算平臺上核算相關業務,會計憑證如何錄入、分類、整理,數據如何進行統計,賬本如何打印,一系列問題要求必須對會計人員的權責有一個明確的界定。
3.5如何進行對賬
國庫單一賬戶支付下的每月對賬與原有的對賬方式大相徑庭。國庫支付方式下,一是做到國庫網上指標進度與會計核算平臺中的經費使用情況進行對賬;二是做到國庫上年結轉指標與賬套中的上年結轉經費執行情況進行對賬。
3.6財務網上查詢如何進行調整
原有的財務網上查詢是按照單個賬套進行設置,相關人員進入該賬套后,根據會計核算代碼,即可查詢到項目經費執行情況。會計統一核算平臺實施后,各類經費在統一平臺上進行核算,需對原有的財務查詢設置進行調整和優化。
3.7固定資產如何進行登記
多賬戶、多賬套核算方式下,固定資產是登記在單個賬套的單個項目核算代碼下,在會計核算平臺中,要考慮固定資產如何登記,如何方便核算平臺中固定資產數與資產管理系統中的資產數進行核對。
3.8上年結轉與本年下達經費核算時如何區分
2013年前所有科研項目經費年終不要求進行結轉,只有項目實施結束通過主管部門驗收后才進行結轉。新制度實施后要求所有科研項目在年終必須進行結轉,未執行完的財政資金結轉到財政補助結轉科目中,這就形成了同一核算代碼下,在下年度經費指標下達后既有上年結轉經費又有當年經費,會計人員在核算時如何區分是上年經費還是本年經費,如何對賬等等,都面臨新的問題。
4國庫單一賬戶集中支付問題的解決途徑
4.1選擇1個現有賬套做為會計核算平臺的基礎
以1個現有賬套為基礎,建立新的會計核算平臺。在核算平臺上通過項目大類功能對不同性質經費進行分類,分別設置對應的大類代碼,如001-代表部門預算經費、002-代表科研經費、003-代表自有資金、004-代表后勤經費;同時按經費來源區分中央資金、省級資金、市級資金、橫向委托;按照核算要求區分項目支出、基本支出;按照經費的性質設置不同模塊進行控制和分類。
4.2以研究所為基礎統一編制會計核算代碼
在設置好的項目大類下,對專業所、處室、基地等編制唯一代碼分別體現(如003代表糧食作物研究所、004代表生物技術研究所),以所代碼為基礎為研究室編制代碼,此代碼為永久代碼,不以負責人變動而變動(如糧食作物研究所A研究室為00301,B研究室為00302)。當新立項項目經費通過國庫下達指標時,會計人員根據該項目下達的時間、主管部門、類別進行核算代碼編制(如00301201501001,00301代碼糧食作物研究所A研究室、2015代表下達年份、01代表某一類別經費、001代表本所本年第一個項目),以此為基礎編制代碼,為會計核算、經費統計匯總、決算編制等提供支持。
4.3明確經費性質,指定收支核算對應關系
首先明確經費性質,將核算代碼對應到相應的項目大類中;其次對不同類別經費分別指定對應的支出科目,將不相關的科目排除在外,如部門預算經費分基本支出預算和專項支出預算,分別對應基本支出和其他專項支出、財政下達科研經費對應財政補助支出、橫向委托對應其他項目支出、自有資金對應基本支出中的其他資金支出。最后會計人員在進行憑證錄入時出現的科目是與本經費對應的科目,不相關科目不再出現,這樣既明確了對應關系,也方便了會計人員工作,確保了支出的正確性,也為年終經費分類結轉提供了便利。
4.4設置不同憑證類型,明確職責權限
建立不同類型憑證,通過憑證類型對會計人員的操作權限進行劃分,如憑證A代表科研經費、憑證B代表非營利經費、憑證C代表綜合中心經費。將項目大類與相關憑證建立關聯關系,通過權限控制功能,對不同操作人員的權限以憑證類型進行設置區分。
4.5設置資金來源功能為對賬提供便利
通過資金來源功能設置,將上年結轉經費指示和本年下達經費指標設置2個大類,在此大類下,再根據國庫下達經費類別名稱分別設置來源。來源設置完成后,將賬套中的項目核算代碼與來源進行關聯,通過此功能會計人員可以匯總出單個類別經費的執行進度,進而與國庫進度進行核對。
4.6設置三級財務查詢模式
通過查詢功能公式設置項目負責人、研究室主任、財務負責人三級財務查詢模式,在查詢字段中分別寫入研究室代碼(如00301)、財務負責人查詢代碼(如003),設置完成后負責人可以查詢到自己負責的項目,研究室主任可以查詢到全室的項目,財務負責人可以查詢到全所項目。對于新上的項目,在編制好核算代碼時,通過切面與研究室代碼進行關聯,關聯后室主任、財務負責人就可以自動看到新增加項目。
4.7以研究所為單位登記固定資產
原有的資產登記方式在項目驗收結題后,形成的固定資產仍然掛在該項目上,隨著驗收結題項目越來越多,原有的資產登記方式過于分散,對數據的統計、核對等帶來諸多不便。以專業所代碼為基礎進行固定資產登記,各類經費形成的固定資產登記在所代碼下,便于資產的登記、數據的統計、資產報廢處理。
4.8利用資金來源區分上年結轉與本年下達經費
通過資金來源功能,設置上年結轉與本年下達經費,將設置關聯到同一項目下,同時輸入上年結轉的額度。使用上年結轉經費時會自己彈出對應的科目,定期匯總使用情況,當上年結轉經費使用完畢時,關閉此設置就可以使用新下達經費。
利用會計統一核算平臺,對軟件不同模塊相關功能進行區分,充分利用項目不同屬性、不同切面等功能,多措并舉解決國庫單一賬戶支付下的會計核算問題,最終建成使用規范、運行高效、操作便捷,適應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資金管理、項目管理需要新型會計核算體系。
參考文獻:
[1]陳榕. 淺談國庫集中支付管理制度[J]. 中國經貿,2011(24):245-246.
(上接第575頁)
2.3.6加快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要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應深入探索信息化促進農業發展的體制,完善相應的設施、拓展應用范圍、優化信息資源等,使信息化建設走入農村千家萬戶。對農村生產模式、組織模式、管理模式進行優化,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娜. 新常態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問題及對策研究[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37(1):30-33.
[2]高興明. 新常態下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 當代農村財經,2015(5):11-15.
[3]高興明. 經濟新常態下重慶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 農村工作通訊,2015(12):32-34.
[4]胡雪萍. 新常態下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需破解的三大土地問題[J].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2):5-9.
[5]汪傳敬. 經濟新常態下的農業發展問題探析[J]. 中國統計,2015(11):11-13.
[6]楊敏麗. 新常態下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問題探討(續)[J]. 南方論壇,2015,46(2):14-19.
[7]安虎森,欒秋琳. 新常態下的“三農”問題[J]. 經濟與管理評論,2015(6):5-12.郝瑞彬. 基于RLI的糧食單產變化因素分解模型及實證研究——以河北省為例[J]. 江蘇農業科學,2016,44(10):579-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