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雙
摘 要: 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閱讀課文,在閱讀過程中鍛煉學生感悟、思考、交流與創新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水平,進而提升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語文素養,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會學得比較主動。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實施策略
語文是一門重要的課程,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豐富我們的語言,給我們以知識,教我們做人的道理。語文,是一個絢麗多彩的世界。每一個學生都必須學好語文,因為它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怎樣才能學好語文呢?本文對我國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展開了討論。
一、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養成好的閱讀習慣,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學階段是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應成為小學階段總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在整個閱讀活動中,教師不僅是學生閱讀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而且是他們的欣賞者,要參與學生的閱讀活動,在活動中對學生“言傳身教”,使學生主動活潑地學習,使語文教學步入生機勃勃的新境界。
傳統的閱讀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先是教師鉆研教材、閱讀教參及相關資料,然后寫出教案,課堂教學時教師采用談話的方法,以“預設”好的問題與結論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猜測,這種“請君入甕”式的教學使學生完全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久而久之,學生的修改被泯滅,創造的天賦被扼殺。為此,《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具體做法如下:
(一)培養閱讀能力,首先要加強詞句訓練。讀課文要理解其中的詞語和句子,從而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自覺地使用學過的詞語組織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準確地表達出真情實感。掌握一定的詞語知識和句子知識,是發展閱讀和寫作的重要基礎。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引導學生運用詞語十分重要,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內容。詞語訓練要注意兩點:一是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和用結合起來;二是要與閱讀課文與理解文章結合起來。一些常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說話和作文中學習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認識,并讓他們口頭或書面造句子,學會使用。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詞語一讀就懂,不需要講解,有的詞語稍作比較,學生就理解。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哪里?重點應引導學生說,也就是口頭運用。為了是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文中詞語、句式變換說法。
(二)培養閱讀能力要善于啟發學生質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閱讀教學中,只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局面。我們要通過一篇一篇課文的教學使學生學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詞義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決的,老師幫助解決。教學中,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內容等)提出來。有的時候,學生確實提不出來,教師就問他們某句話、某個意思懂不懂。這樣讓學生逐步養成閱讀課文時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問題來的良好習慣。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盡可能啟發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再由教師講解。
二、通過多閱讀提高寫作水平
首先,要熱愛語文這門課程,多讀、多看、多寫,是學好語文的三大元素。多看,要多看課外書籍,從而學習別人的優點,同時豐富自己的詞匯度,這樣在詞語接龍中就不會感到自己腦子里空蕩蕩的。多讀,就是要多讀課文,對自己學習的知識加以鞏固,從中明白課文的中心,對掌握課文是非常有力的。
多寫,寫好字和寫好作文都是語文必不可少的。先說寫字,我們的字寫得好不好并不是天生的,是靠自己的認識逐步形成的,并由此產生感情,形成濃厚的興趣,從而激發練字的動機。否則,刻意練字勉強對付,寫出來的字肯定筆力浮滑、結構松散、進步不快,這樣反過來會影響寫字的興趣。俗話說字無百日工,練字跟意志、品質也有關系,做不到忙里偷閑,持之以恒,練字也就變成一句空話。“寫”還要多練筆,多寫作,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要學好語文,應堅持寫日記,不要不知所云,要有感而發。寫日記是一種實踐,可以為自己積累經驗,從而超越從前,越來越好。
多讀、多看、多寫都是為寫作能寫得更好。寫作文時不能一時感覺來了就開始寫,胡亂下筆,等你把想到的寫完后又不知道該寫什么,就亂寫一篇,草草完事。下筆時應該考慮該寫些什么,再把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用在應該用的地方,還有注意結尾的開頭是否互相呼應,寫作順序是否合理,不能這一段用時間順序寫,那一段用空間順序寫,否則會感到不和諧。作文并不是一兩天就可以寫好的,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愛因斯坦說過: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要熱愛寫作,自己主動想寫好作文,這樣作文才會被寫好。
寫好作文還要注重平時的積累。因為作文像語文基礎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等。
(一)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
(二)通過寫日記來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于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寫真實的事情。
(三)通過課外閱讀擴充知識量。知識就像海洋,課本里的知識只是海面上的一個浪花,是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的,所以適當的課外閱讀是很有必要的。進入緊張的學習階段,我們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因此閱讀時要有選擇。
“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強調的就有自主學習的重要。語文學習不同于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師的“教”不會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只能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求理解,才能逐漸達到“自會讀書,自能作文”的境界。企圖靠老師講得好、深、透,學生只管默默聆聽、記憶就學好語文,這種想法已被無數事實證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識地培養自學閱讀能力,做好自主寫作學習規劃,加大自主練習力度,最終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偉超.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學周刊,2015(35).
[2]任麗艷.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分析[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