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三會 汪林
摘 要: 在傳統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一直將自己的教作為主要教學活動,注重基礎知識傳授,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作為知識接受者被動參與課堂,在枯燥教學環境中,學生物理學習興趣逐漸喪失,有的甚至對物理學習產生排斥心理,嚴重影響物理教學活動開展。因此,為了提高物理教學質量,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轉變教學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從學生學習興趣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
關鍵詞: 初中物理 學生興趣 教學方法
學習興趣指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的時候在心理上對所學內容產生強烈求知欲望,是學生進行物理自主學習的基本動力。因此,教師開展物理教學活動的時候,要從學生認知能力和物理教學特點出發,積極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以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教師授課要講求教學藝術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按照教材內容照本宣科,學生不僅不會學到有效基礎知識,甚至會在枯燥教學氛圍中對物理學習產生厭煩心理。所以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首先要轉變自己的教學風格,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以此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語言生動有趣
教學不僅是一項教育活動,更是一門語言藝術。因此,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將生動有趣的語言作為課堂用語,以此使整個課堂氛圍輕松、活躍。為了實現這一點,教師首先要在課前積極調整自己的心理活動,以愉悅的心情面對學生,這樣在知識傳授中,學生才能受到教師積極的感染,以此放下戒備,用開放性的心態接受知識。組織楞次定律教學時,會通過打比方的方式向學生介紹基本內容。例如,踩到泥坑的時候,表層質地較硬的泥會阻止你下沉;一旦雙腿完全陷進泥坑,即使用盡全身的力氣,也難以將雙腿拔出來,主要因為淤泥阻礙雙腿往外拔。通過這種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學生不僅可以了解關于楞次定律的基本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可以消除對物理學習的偏見,使其對物理學習產生濃厚探究興趣。
2.情感豐富
教學一方面是教師傳授基礎知識、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另一方面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因此,開展初中物理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將基礎知識傳授與情感交流結合起來,將最初簡單無趣的知識講授轉變為生動有趣的知識學習。為了實現這一點,教師首先要對學生進行深入的觀察、分析,在學生個性差異和認知差異基礎上,給予其充分的尊重,然后積極參與學生學習活動,與學生一起學習,以此消除學生對教師的敬畏心理,拉近師生關系,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以此實現親其師、信其道,調動學生物理學習積極性。開展物理教學的時候,并不單單用直白語言組織教學,還常加上相應動作演示教學內容,將口語語言與肢體語言充分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生動的物理教學中感受物理的魅力。
3.創新教學方式
物理并不是一門單純以實驗為主的學科,物理知識和物理理論都是從物理學家的實驗探究中得出的。因此,開展物理教學的時候,教師不妨將一些與物理學家有關的小故事引入課堂,使學生在故事中了解更多物理知識。我在講電的時候,會先向學生講述赫曼為了驗證閃電與其他電是否一樣,被雷電擊死在試驗臺上的故事。通過這種小故事,學生不僅對閃電與其他電是否一樣產生濃厚探究興趣,還會對那些為了物理事業發展無私獻身的物理學家產生深深的敬仰之情,在情感上對物理產生認同感,增強學生物理學習興趣。
二、開展實驗教學活動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所有物理理論的發現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因此,開展初中物理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注重開展物理實驗教學,利用實驗組織學生直觀觀察物理事實,以此使抽象物理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加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我在講水不善于導熱這一內容的時候,常常將一只大試管裝滿水,然后放進一只小金魚,直接用火加熱試管上部的時候,即便水被燒開,魚仍在試管下部自由游動,這說明水不善于導熱。通過這種小實驗,學生生動、直觀地觀察到物理現象,對物理知識有所掌握,與此同時集中注意力,激發物理學習興趣。
除了以上做法之外,教師還需要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引入課堂,實現理論與實踐結合,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此提高學生物理能力。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首先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從教學藝術出發,創新教學手段,積極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以此激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為提高學生物理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鞠云紅.如何激發初中生學習物理的興趣[J].理科考試研究,2015.
[2]沈小峰.淺論如何激發初中生的物理學習興趣[J].數理化學習,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