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萍
摘 要:舞蹈是一門表演藝術,是人體內在美與外在美的神韻再現?,F代舞基于古典芭蕾舞的表述方式,以人體的自然運動方式進行演繹,表述個人觀念,并將社會現象所反映的個人觀念作為舞蹈作品的中心思想。本文通過運用現代舞的編創手法,對選擇民間舞蹈素材進行創編的重要性及可行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現代舞;編創手法;民間舞蹈素材
認為現代舞是西方舶來之品的人不在少數,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現代舞逐步成為中國舞蹈表演的主要形式之一。現代舞在創編過程中離不開生活的積累。老藝人們都曾與名師學習過純正的西方藝術。吳曉邦、戴愛蓮、賈作光等新舞蹈藝術的先驅們在他們各自的藝術實踐中,既有現代舞的自由與創新的理念,又將民族精神不斷的探索與發揚。因此,由先驅者們發起的舞蹈藝術的變革與發展就此拉開帷幕。
一、現代舞的創作觀念及發展趨勢
1.現代舞創作觀念。當今社會,舞蹈已是我們不可缺少的生活元素,可以說有音樂的地方就會有舞蹈的存在。而舞蹈作品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素養的形成。精神文明即道德思想觀念和科學的文化內涵。舞蹈作品對人們的思想道德建觀念具有指向性作用,同時也承擔著民族的精神動力之源。通過舞蹈創編出的作品要解決的不僅是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明需求,更作為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和現代化建設的智力支持而存在。隨著社會中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斷攀升,人們所需求的精神文化質地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舞蹈的呈現手段與種類也愈加豐富起來。現代舞興起于 20 世紀初的西方,是一種與古典芭蕾相對立的舞蹈派別。簡而言之是“反芭蕾",是 20 世紀初美國舞蹈家鄧肯創造的新型舞蹈體系,當時世界流行的是古典芭蕾,主要是以腿部訓練為主,強調優雅、旋轉、跳躍,強調克服地心引力,但往往上肢動作變化較少。而現代舞強調掙脫束縛,運動方式先對自由,強調呼吸與韻律的結合,更重要的是強調舞者內心的細膩感受與想法的獨創性。藝術創作中,現代舞把感情表露作為藝術創作的本領之一,它非常強調舞者自身的專業水準和素質,在不斷探索與開發肢體潛能的同時,經藝術創作而表述的個人理念與思想,有些近乎于行為藝術,作品往往很難被理解。
2.現代舞的發展趨勢。改革開放至今,大多數舞蹈編創者都會為如何提取舞蹈素材、如何使舞蹈作品更具獨創性而感到煩惱,他們通過各式生活進行觀察和嘗試并創作出喜聞樂見的舞蹈作品。人們在欣賞舞蹈作品的過程中,也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活動,從舞蹈作品中感受到和理解到的情感會影響人們的精神活動過程。舞蹈作品是否具有價值,是需要觀眾的審美“再創造”后轉化為從自己視角出發而形成的作品效果,并綜合舞蹈作品所反映的生活現象進行“再評價”。對舞蹈作品產生共鳴的同時就會在娛樂中接受教益。這才是一次完整的舞蹈審美過程。舞蹈作品應該為觀眾提供的是場精神文化盛宴。在當今的舞蹈創作環境中,中西方文化不斷融合,舞蹈創編者要兼顧傳統的同時,還要創作并發展具有獨特性元素的舞蹈作品,使中國的舞蹈作品在祖國的沃土中不斷成長。在中國現代舞編創發展過程中,那些從生活中提煉的創作元素,既能夠反映人民所關注的社會現象、又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品格。從某種意義上講,屬于西方現代派藝術體系的“現代舞”,從創作理念到外部顯現都有明顯的差異性。
二、現代舞創編選材
1.現代舞創編的前提。當今我國提倡弘揚民族藝術文化,強調文化藝術作品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民族民間舞蹈藝術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體現了我國的民族精神,還蘊含著我國的歷史風俗習慣、地理生存環境、人文生活方式,民族文化精神、宗教傳統信仰等因素。對于舞蹈作品創編者而言,民族文化作為我國的素材寶庫,是豐富的,多元的,無比珍貴的。
2.現代舞選材。舞蹈創編中的素材選擇,把握著舞蹈作品的命脈,只有熟知藝術文化的內涵并不斷與時俱進的學習,才能在民族民間舞這一中國文化寶庫中,為舞蹈創作提煉大量的素材。每個不同的民族中都有著不盡相同的選擇空間,對于不同民族的生活中,觀察到的勞作或生活習慣性動作都有所不同,在充分學習他們的生活形態、勞作規律、環境性格等人文地理因素后進行分析,在共性中選個性因素進行美化提煉,并使其具有獨創性。如《浪里人》的創作,作者深入到漁民中,觀察漁民的勞動生活,如織網、拉網、撐篷、搖櫓;漁民習慣兩腿分開站立,走路步伐沉穩有力;戰風斗浪形成了他們勇敢、豪爽、憨厚、直率等性格特征等。作者對這些素材進行了典型化的表現,創造了生動豐滿的舞蹈型像。
舞蹈作品的最終呈現是各藝術表現手法的綜合體。因此,創編民族民間舞蹈不僅要求能對人文地理有所熟知,還要通過藝術手段,對人物的形象與情境等方面做進一步的藝術加工。并且在舞蹈音樂、舞蹈結構、舞美燈光、舞美化妝、舞蹈服飾等基本能力素養的創作上都要綜合考慮并運用。
3.現代舞創作。舞蹈作品具有獨創性是舞蹈作品的源泉。創新意識孕育著藝術生命并使藝術生命進行延續。創新意識作為舞蹈創編者審美觀的根本動力,是舞蹈審美觀形成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停滯現象在民族民間舞的自身發展過程中已變得迫在眉睫。因此,舞蹈創編者們開始不斷探索新的形式、新的手法以及得以長期共存的媒介進行缺失性的互補。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不斷完善。“精品”的誕生也應該遵循社會的發展規律不斷地尋求新的素材源泉。所謂“精品”正是擁有獨具一格的創作理念并顯現在作品之中??v觀古今中外優秀的舞蹈作品,幾乎都具有創新的藝術風格。
三、結語
通過舞蹈創編所完成的舞蹈作品,是要不斷吸取新的血液注入作品之中。民族民間舞具有濃郁的風格性,舞蹈語言絢麗多彩,但是語匯的單一與一成不變等原有的舞蹈語言問題不斷凸顯,新的舞蹈語言體系又應該以怎樣的渠道進行創新和發展。民族民間舞蹈是否適宜借以現代舞這一渠道發展并發揚。在此基礎上,舞蹈創編者作為舞蹈作品創作的主體,創意的靈感來源,內容的新穎獨特,都能夠在中華民族這一文化海洋中得以尋求。作為中國的文化“軟實力”之一。舞蹈創編工作者深入民間不斷地學習心態和行為,挖掘民間百姓內心世界所隱藏的“話語”,通過對事物的深度和廣度進行不斷的探索,舞蹈創編要天時、地利、人和,以最佳的渠道和方式進行溝通。還要研究民族民間舞的藝術規律,并從其他藝術門類的各個特性中反饋到舞蹈門類中,以不同特性本質來促進舞蹈事業的再發展。
參考文獻:
[1] 邱毅. 論維吾爾族舞蹈的課堂教學[J]. 戲劇之家.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