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慧敏
摘 要:提升學生在小學數學中的主體地位,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主要探討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凸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有效措施,旨在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主體地位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不斷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作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主人,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以及組織者,這是我國《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更是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的重要措施,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組織學生分組合作學習
學生分組合作學習作為一項有效的教學模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增加對知識的深入探究,進而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因此,主要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1)合理分組。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本班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考慮將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使組內學生實現優勢互補,共同進步;(2)制訂方案。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根據學生需求以及教學內容,合理制定小組合作學習方案,并且應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方案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同時教師還應正確引導學生,教會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方式完成探究問題,以此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例如,在學習“測量”時,教師為學生進行分組,每組有4名成員,其學習能力以及其他方面存在差異,每個小組在探究問題時,都會分配好自己的任務,發揮自己在整個小組中的作用。在上課之前,教師為學生布置了任務,讓學生測量“教室的長度和寬度”“小組成員的身高”“學生上學到學校之間的路程長度”,小組學生可以分工合作,負責測量,或者將測量好的數據記錄下來等,同時還有學生進行匯報,將測量結果展示給全班學生,并與其他學生分享測量方法,進而使學生學會多種測量方法。
二、加強對多媒體課件的應用
課件是學生實現學習主體地位提升的重要措施,所以教師應加強對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以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能夠快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小學生理解能力較差,而且再加上一些數學知識較為抽象,所以學生很難理解,更不能自主學習,不利于小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提升。所以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要應做好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數學知識的教學,將抽象的知識更加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因此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實現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將多媒體作為重要的學習輔助工具,將數學中的重難點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出來,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
例如,在學習“組合圖形的面積”時,對學生來說較為抽象,所以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將組合圖形拆分,了解組合圖形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以此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組合圖形,而且利用多媒體可以對組合圖形進行變換,并讓學生自主探索,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而且各小組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自己的討論結果,能夠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習的主體地位。
三、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課堂教學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完全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凸顯,處于被動的地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較差,大大降低了教學效率,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就應對課堂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和創新,應遵循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采取合理的方式,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中,進而實現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提升。所以教師應以學生為本,以學定教,與此同時學生在參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參與到活動中,并正確引導學生。
例如,在學習“角的初步知識”時,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首先讓學生閱讀教師的課件,然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問題,如“用四根小棒能擺出什么圖形”,讓學生動手操作,之后教師又提出問題“去掉一根,還能擺出什么圖形”,“再去掉一根,又是什么圖形”,引出今天的主題,而且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凸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本文主要從組織學生分組合作學習、加強對多媒體課件應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三個方面進行探討,以此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有效提升,以此保證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駱丹.小學數學教學中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J].基礎教育研究,2014(23):28-30.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