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廣波
[摘 要]人文主義教育有助于高校實現其培養綜合全面的高素質人才的目標。英美文學課程具有獨特的人文學科優勢,強化高校英美文學教學可以強化人文主義教育,對于大學生情操的培養以及思維能力的塑造具有很大的幫助,值得我們予以充分的重視并對其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人文主義;英美文學;道德素質;審美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1-0099-02
人文主義教育基于人文主義思想,它給予受教育者足夠的理解與尊重,關注受教育者的情感、素養和潛能,有助于把受教育者塑造成有理想人格、情操高尚的人。人文主義教育和高校培養綜合全面的高素質人才的目標不謀而合。在高校內開設傳統英美文學課,不但可以有效地幫助高校提高人文素質教育的水平,讓學生對英美等國家的文化知識、風俗民情有更多的了解,大幅提升學生的人文內涵,還可以提供豐富的文化知識背景等來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
一、高校英美文學教學發展現狀與大學生人文素質現狀
(一)高校英美文學教學發展情況
英美文學是我國高等院校英語專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課,其主要目的是對當代大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以及對英美文學作品的賞析能力進行培養,從聽、說、讀、寫、譯這五個方面對大學生的英語水平進行鍛煉,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如今我國高校開設的英美文學課程已經取得了良好的發展,課程在高等教育中實現了高度的普及,而英美文學課程的重要性也同樣漸漸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肯定。
但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還存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對英美文學教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些影響具體來說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認識不明確。沒有認識到英美文學的重要性。一些高等院校在設置學科的過程中,由于對于英美文學的認識不足,沒有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將英美文化這門專業課設置成為選修課,從小班變成了大班講座。二是師資力量仍需強化。比起中國古代文學這一類的課程,英美文學教師隊伍在綜合素質方面需要提高,在專業知識方面需要不斷積累。三是教學方法需要創新。英美文學專業的教師授課方式多是填鴨式或是講座式,沒能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起來,學生在課堂上沒有什么主動參與的興趣,課堂氛圍也非常沉悶無趣。英美文學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主要是分析這些作品的文法以及語言知識等,沒有去挖掘、分析文學作品中蘊含的人文內涵,這是我國高校英美文學教學中最突出的一個問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經意就把英美文學課看成了一門語言課,主要對英語的詞匯、語法等進行講解,而文學作品中的西方文化精神以及蘊藏其中的人文知識卻沒能解析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所以,目前高校英美文學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就是打破原有的傳統教學模式,真正強化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將英美文學課程設置的意義和價值體現出來。
(二)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的人文素質
對于“人文素質”這個概念,古往今來有著各種各樣不同的理解。歷史文化、地域情況以及風俗民情的不同,會導致在理解“人文素質”的內涵時產生差異。但是通過比較這些觀念我們發現它們還是有共同點的,即都對人的生命以及意義非常重視,而且主要集中在情感、知識和意志這三個方面。所以我們這里所說的人文素質,是大學生擁有的人文知識結構、自身的道德情操以及對問題進行判斷和思考能力的綜合。
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大學生擁有越來越豐富的專業知識以及越來越高的綜合素質,但是他們的人文素質水平尚不能達到社會發展的要求。愈來愈激烈的人才競爭要求英語專業大學生的人文素質要和我國社會環境相適應。高校英美文學課程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將英美國家的風俗民情、價值觀念等基本知識傳播出去。
二、強化高校英美文學教育對強化人文主義教育的作用
(一)提高道德情操,加強道德素養
大學生在大學學習的過程中會逐漸形成自身的道德觀,這個階段非常重要。如今各種社會問題頻發,這些都會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必然會影響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所以在英美文學課程中,我們主張從“以人為本”的視角出發,利用英美文學課程將精神文明建設的缺失補足。如果說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離不開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這種途徑,那么對于高素質綜合型創新人才的培養來說,英美文學課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其思想道德以及科學文化素質。狄更斯創作的小說《雙城記》里,主人公卡爾頓在死前有過一段催人淚下的內心獨白。卡爾頓感受到了自我犧牲這種行為中潛藏的意義,所以坦然地面對了死亡,同時其也找到了永恒的愛情和友情。這本小說中包含的人道主義思想主要是由人性和道德構成的,人可以將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奉獻給所愛的人,所以卡爾頓的行為正好表現了人性最完美的一面,這種精神被長久地傳承了下來,形成了典型的獻身精神。大學生在讀完這個故事以后,可能會意識到最沒有價值的事情就是悲觀而消極的情緒,生命的價值就在于那些崇高事業。大學的道德教育如果只有理論知識支撐的話會顯得非??斩矗覜]有充分的說服力。僅僅給大學生講些大話、空話是沒有用的,還需要引導他們在文學作品中去體會這種精神。大文豪馬克·吐溫曾塑造過一個兒童形象哈克,在美國文學史上都非常有名。他具有十足的叛逆精神以及正義感,最開始他經常捉弄并且看不起逃犯吉姆,但是后來吉姆卻用自己的言談舉止教育了哈克。在這個故事中學生可以感受到的一個思想就是,人和人之間都是平等的,種族歧視思想是非常狹隘的,從而能更加正確的理解和認識人文主義的精神內涵。這些英美文學名著不僅揭露了一種社會本質,也是作家自身的情感以及道德理想的體現,對其中合理成分的吸收和改造,對建設社會主義道德是非常有幫助的。
對大學生道德素質進行強化,可以讓學生在不斷的痛苦和磨煉中成長起來,最終擁有高尚的心靈以及堅強的意志。人文主義視角下的英美文學教學,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通過作家的視角來對其作品中的藝術世界進行觀察,讓學生明白作家在創作時候內心的感受以及作品中人物的內心情感,更好地去把握這些作品的內涵以及其發展的脈搏。這樣大學生才能用更正確、更豐富的態度來看待人生。但是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的過程是比較緩慢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二)培養審美能力
在我國高校中,美學在人文學科中是超越了本學科的,正因為這種特殊的地位以及帶來的影響而使它成為“顯學”。審美批評糾正的是意識形態批評,其通過非功利性的審美以及情感作用,使文學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恢復,還原了文學本來的面目。我們可以將英美文學經典作品看作是美好、珍貴的藝術品,可以以它們為對象來進行審美。但是我國高校在研究英美文學以及教學的過程中,卻沒有有效地闡釋其美學意蘊,紛繁的文學史知識以及理論分析將其審美教育方面的功能以及美感完全遮蔽了,大學生無法準確把握作品中特有的審美意義和價值,作品中蘊含的人文主義精神對他們的熏陶作用自然也就弱了很多。
審美教育的教學方式有很多。首先,可以讓學生在英美文學作品閱讀的過程中感受美,把作品中蘊含的美挖掘出來,這樣學生的審美能力自然能得到提升。為了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作品,學生可以在作品中融入自身的情感體驗等,這樣不僅能了解許多相關知識,還能培養人文素質和人格。其次,可以通過作業的形式來創造審美。為了保證學生文學作品閱讀的效果,應檢查其閱讀情況。可以列出至少十本英文名著由學生選擇,要求學生進行精讀并完成讀書筆記。這個過程中可以有效地將學生學到的知識內容與自身的認知和鑒賞水平等結合起來,起到提高學生審美水平的效果。
[ 參 考 文 獻 ]
[1] 劉韻清,羅莉蓉.人文主義教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湖南社會科學,2011(5):171.
[2] 王喆.人文主義教育與高校英美文學教學[J].繼續教育研究,2012(8):163-165.
[3] 許慶紅,戚濤.讓文學回歸其原有的位置——文學本體性與英美文學教學和研究反思[J].山東外語教學,2012(4):62-66.
[4] 呂國秋.人文精神與高校英語專業英美文學教學課程改革[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8(11):73-75.
[5] 于慶煥.淺談高校英美文學教學與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J].海外英語,2013(5):69-70.
[6] 虞建華.從外語專業文學教學看高等教育的“用”與“知”[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205-209.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