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慕嬋
摘 要: 問題教學法是指以問題的設計和解決為核心的教學方法,即通過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研究并獲得知識的教學方法。本文以《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一節的生物教學為例,談談問題教學法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
關鍵詞: 問題教學法 自主學習 生物教學
傳統教育主要表現為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機會,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充分、全面的發展,思維得不到應有的鍛煉[1]。這種教學模式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扼殺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違背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觀點及新課程標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王曉平等學者認為高效課堂的主要表現之一: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應具有強烈的學習意愿,在學習上積極調動主體主觀能動性,自主分析、解決問題[2]。問題教學法作為一種發展性的教學方法,問題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核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自主學習、積極思維。問題教學法既符合課程改革對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要求,又符合社會發展對人發展的要求[1]。本文以《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一節的生物教學為例,針對問題教學法能否提高學習興趣,能否激發自主學習意識等內容設計學生調查問卷試(共100份),結合實際教學實踐,試圖找出在具體的生物學教學中,問題教學法對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影響,并希望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習效率。
一、明確教學目標,采用問題教學法,創設準確的問題情境,制造認知碰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強烈的學習意愿。
問題教學法是以問題的設計和解決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在生物教學中,課堂上設置疑問是經常采用的一種方法,其目的是使學生產生疑問,產生認知沖突,點燃學生的思想火花和興趣,進而開發他們的智力。例如《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一節的教學中,可引用關于當地資料設置疑問:“在三水區六和鎮(偏僻的山區),一個農村婦女接連生了四個女孩,因此遭受了鄰居、婆家人甚至是丈夫的冷眼與憤怒;她也瞧不起自己,認為自己天命如此,此生生不了兒子。絕望、無奈迫使她喝農藥、吃老鼠藥自殺……”根據這則資料,教師可提出問題:“生男生女是由女人決定的嗎?即性別由誰來決定?”能夠使學生產生疑問,礙于知識局限,大多數學生會答“性別決定是由女人來決定的”錯誤答案;教師應抓緊學生的認知沖突引起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事實上,學生在生活、學習上遇到的但不能用已有的知識解答的問題,往往是最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同時能促進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教師在開講時要從發展學生的智力出發,通過布設疑陣,在學生心理上引起懸念,使他們處于暫時的困惑狀態,進而激發解疑的興趣。此外,在教學中加入學生親身體驗或學生周圍發生的現象,更能讓學生注重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更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二、利用問題推進,激發學生思維探究性學習,促進學生建立自主學習意識。
教學方式影響著學習方式。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巧用各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自主學習意識,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上述的導語妙用了問題教學法,在解決“生男生女是由女人決定的嗎?即性別由誰來決定”這個問題前,教師首先幫助學生解決性染色體系列問題。教師可采用啟發式的教學,通過層層遞進的提問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推進學生展開思維探究性學習。教師讓學生觀察比較男女體細胞的染色體組成圖,讓學生自主學習總結得出:男女體細胞中染色體在組成上是有差異的,主要表現在性染色體組成。接著教師將問題層層遞進:①什么是XY染色體(性染色體)?②人體染色體組成包括的類型;③決定男女的性別是什么染色體的?④性別決定過程中染色體傳遞有何規律?最終,學生通過分析思考得出人類(XY型生物)性別由雄性決定的,同時回答導語中的生男生女由誰來決定這一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遵循學生的認知心理,通過結合問題教學法,合理設置一系列的梯度問題,有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對認知沖突的解決,使學生對新知識從開始時的模糊狀態轉變成有意義、有結構的狀態,學生得到對知識的掌握、提高和清晰化[3]。
在解決“生男生女是由女人決定的嗎?即性別由誰來決定”這些問題后,教師出示第二則資料:“在上述資料中的農村婦女喝農藥后被家里人及時發現搶救后,脫離危險。兩年后,該女終于生出了一個男孩,全家人都非常高興。但是,當其兒子成年后,在參加招兵體檢時,被發現患有紅綠色盲而落選。令女人不解的是四個女兒、自己和丈夫、公公婆婆等都沒有這個病,為什么兒子就偏偏這么不幸呢?”教師再拋出第二個問題:“怎樣解答這個女人困惑?我們怎樣幫助她?”在這個環節,教師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將問題擴大化,如何將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如何將研究的問題成為一個全部學生都想解答的問題而且促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那么,教師要預先構建合作探究小組,進一步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教師將色盲婚配的四種遺傳圖解分別派給四個合作小組,各個小組成員共同合作完成,并派代表上講臺演示成果并與其他三組做出比較,最后讓學生自主探究得出色盲遺傳的特點:人類紅綠色盲是一種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男性發病率要高于女性,具有交叉遺傳的特點。最后解答女人的困惑(同學們困惑):這個女人是一個紅綠色盲的攜帶者,丈夫是健康的,在子代表現型中,有1/4機會患有此病。但若生女兒,則全部都正常,醫學上建議生女兒。接著教師巧設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假如一種致病基因B,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其后代男女患病的概率相等嗎?”“第二個問題是假如一種致病基因b,位于X染色體的非同源區段,其后代男女患病的概率相等嗎?”通過對兩種情況的對比性的思考和學習,學生更有效地理解掌握伴性遺傳這一概念。以上教學環節得以順利進行,需要每一個學生都要具有合作意識及高度的責任感;需要每一個學生充分參與小組內的分析、交流、畫圖解、總結;也需要每一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及能力,發揮應有的作用。這種合作探究中的問題教學法,讓學生充分展示個人及小組的學習成果,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產生學習的動力及實現自我價值的愿望[4]。
在完成本節教學內容后,即發放調查問卷給100位學生(兩個實驗班),回收份數為100份,有效份數為100份。對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如下:
以上數據充分反映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對于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對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是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的,豐富多變又貼近生活的問題情境無疑對學生有巨大的吸力。問題教學法鼓勵學生自主解決問題,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問題教學法是在教師有序引導下,通過問題推進、問題解決使學生置身于探究情景中,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研究并獲得知識的教學模式。問題教學法有利于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和科學概念的建構,有利于學生的思維訓練和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參考文獻:
[1]張韓芳.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
[2]王曉平.高效課堂的基本特征與實現條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0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