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摘 要: 公安院校專業教師是培養公安人才的主體。作者認為針對教師隊伍構成異質性、多元化的現狀,專業教師應從教師職業素養、警察職業素養、科研素養三個方面綜合提升,以滿足公安教育教學需求。
關鍵詞: 公安院校專業教師 綜合素養 提升策略
公安院校專業教師是區別于普通高職院校教師、具備“人民警察”政治角色和“教師”專業角色、直接從事培養公安專門人才的教學科研人員。通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活動,公安院校專業教師傳授學生從警所需的知識、能力、素質和技能。公安院校專業教師隊伍構成異質性、多元化的現狀,決定每一名教師應著力于教師職業素養、警察職業素養、科研素養三個方面的綜合提升,從而承擔自己角色的責任。
一、教師職業素養的提升
公安院校專業教師隊伍存在專任教師少、相當比例教師來源于非師范院校等問題。他們在公安教育教學工作中既有優勢又有不足,如知識面廣、整合創新能力強,相反,教學過程缺乏目的性、教學方法比較單一、重教書輕育人的缺點也是不爭的事實。引導教師專業化嬗變,客觀建構起教師素養結構,實現公安院校教師的專業化,可從三個方面著手:第一,培養師范意識,提升師德修養。“身正為范”是根深蒂固的教育之“道”。強化教師的“自我要求”,積極學習和正確吸取人類優秀文明成果,自覺鑒別和抵御各種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的侵蝕,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甘于在教師崗位上無私奉獻,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90”后學生主流能夠尊重學生社會性品質,引導學生健康向上的志趣發展、逐步培養學生文化思想價值取向。第二,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與反思。教育教學理論為教學實踐活動提供方向牽引與方法論指導,將教育從技術提升為藝術。通過教育教學理論的文本學習,使得公安教育教學理論內化為教學風格,并保持批判接受態度,自覺著力于教育教學理論建設。針對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展開理論思考,領悟教育教學理論的實踐指導意義與價值,探索與創造教育教學未來。第三,教育教學技能的全方位培養與提升。扎實的理論教學基本技能在傳統培訓方式中強化,在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背景下進行教師人才資源的深度開發,不斷推進理論教學改革;實踐教學駕馭能力,注重培養教師的組織管理能力和示范、指導能力,并從開發實踐教學項目、編制實踐教學方案的創造性實踐教學活動中得以提升。
二、警察職業素養的提升
警察職業素養核心要素包括警察本質屬性和職業特性。目前,全國公安院校對教師警察職業培訓主要從入警培訓、警銜晉升培訓、公安實踐鍛煉等方面開展。值得注意的是,專業教師的警察職業文化浸潤提升只有通過不斷警務實踐活動淬煉才能逐漸顯現。因此,對于公安院校教師的政治品格、職業精神、心理素質等隱性警察職業素養的提升要摒棄一蹴而就的想法。第一,提升警察職業認同感。公安院校教師警察與教師的雙重身份及非“公安一線”的工作環境,敦促其要主動參與思想教育活動、理清職責所在和力量源泉。通過到公安工作最繁忙的崗位真切地感受警察工作的重要性和深遠意義,找到自己工作的突破點和興奮點,不斷激發工作的熱情,為做好本職工作凝神聚力。第二,培養過“硬”的政治品質。作為“特殊性”園丁,公安院校教師的政治意識和全局觀念蘊涵著人民警察的核心價值觀。公安院校教師面對多元化社會文化理念和外來文化觀念的挑戰與沖擊,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銳性,用堅強的黨性武裝自己,自覺投身到公安教育中心工作中。以黨的基本理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為指導,淬煉教師人民警察職業的榮譽感、使命感和責任感,永葆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和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第三,成為公安實戰中的“能手”。公安院校專業教師在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應熟練掌握辦案的業務技能,通過實戰經驗的積累,具有將專業理論運用于公安實戰的能力。教師既能傳授知識又能指導操作辦案,才能適應公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為培養符合公安實戰部門崗位需求的專業人才服務。
三、科研素養的提升
科研素質是專業教師素質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科研素質是公安院校專業教師進行科學研究、探索公安教育教學規律,指導公安教育教學實踐、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公安院校科研基礎較之其他高等院校而言相對薄弱,加之具有自身特色的公安經驗,造成教師科研意識模糊、主動性不強。從長遠來說,不具有科研創新的教師團隊是無法滿足信息社會對公安人才培養要求的。公安院校堅持科研以提高自身整體水平和實力,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做到育人才、出成果、上臺階、上水平。公安院校專業教師也只有通過科學研究才能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第一,理論知識個性化的學習。公安院校教師已有的能力基礎、性格特征和內在需求決定個體思維模式的多元化,所能達到的質量標準有所差異。總結自身優勢,積極掌握精深專業知識、固定科研方向、形成系統的科研思想和理論,不斷實現自我提升,成為有持續科研成果的科技人才。第二,公安實踐教學探索能力的培養。實踐教學是公安教學的核心內容,是公安工作實踐在學校教學與科研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教師從理論到實踐對于公安工作中遇到新情況、新問題敏銳洞察,摸索相應的新措施、新對策,實現教學研究和公安實踐同步,以學校為中心開展公安業務的創新研究。第三,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的提高。科研人員處于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地位,對于打通科技與警力結合的通道、實施創新驅動公安工作發展戰略、提高公安工作服務質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義。教師的創新要有“活力”、技術深厚積淀、團隊合作,通過科技成果轉化擴大公安學校學術影響,提高教師素質甚至成就一代名師。
總之,公安院校專業教師是培養公安人才的主體和公安院校辦學的主要力量。建設一支適應公安教育教學需要的專業教師隊伍是一個系統工程,應著力針對高校、高職、教師三大框架下的核心素養即教師、警察、科研素養綜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荊長嶺.基于復合應用型公安人才培養的公安教師隊伍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5(3).
[2]潘榮坤.新時期公安高等院校公安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4(7).
[3]胡金平.知識人與政治人:陶行知教師角色理論的分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