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錦同
摘 要: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優(yōu)化被更多人關注。創(chuàng)建小學數學優(yōu)質課堂成為當前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主要課題,所謂“優(yōu)質課堂”,就是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課堂教學功能和作用,即在課堂40分鐘內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育人目標,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三維目標,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本文首先對優(yōu)質課堂特征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關教學策略。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優(yōu)質課堂 教學策略
引言
小學數學教學要加強學生的個體發(fā)展,促進實踐活動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培養(yǎng)小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識,進一步強化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幫助學生樹立數學應用意識,教會學生自主解決實際問題,都是構建小學數學優(yōu)質課堂的關鍵,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應積極加入創(chuàng)新和研究數學改革活動,努力為學生提供更優(yōu)質的教育。
一、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提升學習興趣
學生其實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知識海洋的領路人,為了保持學生的課堂活力,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各種有趣課堂活動,通過提出不同類型問題,讓學生產生好奇心,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學習上,在保證學生打足十二分精神學習時,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三位數加減兩位數”的教學,學生很難掌握,以“158+99”這樣算式為例,主要難度在于“158+99=158+100-1”原來是加法計算,現在為什么要減1呢?為了幫助學生解開這個疑問,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情境:一天,佳佳的媽媽帶著佳佳去逛街,佳佳想要買一件紅色的毛衣,這件毛衣99元,佳佳的媽媽付了100元,賣衣服的阿姨應該找給佳佳多少錢?通過這樣的生活情境,將抽象的數學問題引入現實生活中,幫助學生更快理解計算方法和含義,這樣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都會提高。
二、小組合作學習,調動學習熱情
小學生已經隨著科技時代的到來步入現代化社會,獲取知識的途徑數不勝數,網絡、學校、同學之間、社會等都對現在的學生有著不小的影響。而學生要更好地學習交流,學校要定期開展小組討論互動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提高教學質量。
比如:教師教學“認識人民幣”時,設定一個讓學生到超市購物的情景,將班級里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同時指定幾個學生當顧客,幾個學生當售貨員,讓學生模擬購物活動,通過學生表演和交流互動,通過實際訓練收獲更多知識,充分認識“元、角、分”。
又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時,教師安排學生分組,將課堂教學形式設計成一堂有效的手工課,首先讓學生明確平行四邊形圖形,隨后進行圖形剪裁與拼接,讓學生自主分析平行四邊形,最終結合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有效講解與指導,提高優(yōu)質課堂建設能力,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不但學習趣味性提高,同時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得到鍛煉,學會通過生活中的食物引導學習,教師在小組合作教學過程中可以從更深入的角度分析學生學習與生活習慣,從而進行更好的教學設計,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三、注重實踐教學,合理調整反思
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課堂上老師教授的知識,一定要讓學生課下進行反思,達到熟練掌握書本內容的目的。
比如:學習“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一課時,我選擇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教學事例進行教學引導:我家買了一套新房子,但是沒有裝修,本想要對臥室地面進行改造,換成實木地板,在告訴學生地板每平方米200元后,我要求學生統計總金額,此時提供給學生一個平面圖,讓他們明確房屋地面是一個長方形或者正方形,通過觀察讓他們明確需要對面積進行測量,這樣才能得出想要的結果,進而引出此課學習的內容,在實踐思維的影響下,學生感到裝修這件事離自己很近,因此很有興趣。
四、重視個體差異,培養(yǎng)自主探究能力
在當今的小學數學教育中,簡單的灌輸早已無法適應學生個體發(fā)展需求,不能滿足當今教學改革的總體趨勢,構建小學數學優(yōu)質課堂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除了讓學生互相討論問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外,還要引導學生積極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才能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下一步教學。
比如:在學習《三角形的高》一課時,先讓學生課前準備,自學數學教材,提高學習數學知識的探究能力,基本掌握這節(jié)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里的基本技能就是畫三角形的高,僅局限于銳角三角形的三條高、直角三角形的一條高和鈍角三角形的一條高,而對于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另外兩條高,很多學生由于理解過程中出現錯誤,很難畫成類似的三角形,學生還是不會畫,甚至可能畫錯。因此,當有學生在課堂上提出這個問題后,我便組織學生一起研究,讓他們結組交流合作,嘗試自主解決問題,從而實現預定教學目標。整個教學過程體現“提出問題—猜想—探究—驗證”的過程,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自主探究能力。又如學習時分秒之前,可讓學生先自制一個時鐘模型供上課用,因為學生在制作時鐘的過程中通過自己思考或詢問家長,已經認真自學了一次,課堂效果好很多。
結語
每一次教學改革都需要一定時間的實踐、探索,在新時代,小學數學教育嘗試了眾多改革,為了真正將教學改革落實下去,真正發(fā)揮出教改作用,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必須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改革浪潮中,并積極創(chuàng)新開拓。構建小學數學優(yōu)質課堂,內容十分廣泛,豐富教學模式與教法,堅持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的原則,勇于嘗試和改革,都是對當代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希望為我國小學數學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盡一分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趙冬臣.杜郎口中學的課堂話語特征及其啟示——以一節(jié)數學新授課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1(11).
[2]黃濟,王曉燕.歷史經驗與教學改革——兼評凱洛夫《教育學》的教學論[J].教育研究,2011(04).
[3]曲洪麗.淺析小學數學優(yōu)質課堂的建設[J].中國校外教育,2015(08).
[4]黃宗俊.關于小學數學優(yōu)質課堂的特征分析[J].亞太教育,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