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萍
摘 要: 初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師要引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向豐富多彩的課外,讓學生在更廣的層面與他人、與世界、與大自然進行多重對話,以更厚重、堅實、靈活的身姿,以更周全和寬廣的視域,引領學生發現更鮮活的乾坤。
關鍵詞: 課外實踐 品性純化 自主探究 綜合實踐活動
事實上,初中生是那樣的脆弱、復雜和鮮活,只有不斷擴充課程體系的“內環境”和“外環境”,才能開辟鮮活的教育時空,才能針對這群鮮活的學生。竊以為,綜合實踐活動,或許可以為學生提供這樣的契機與平臺。在新的時代背景和新的課程視角下,如果做活做精做實初中綜合實踐活動,必將有利于學生自主發展、思維發展和身心發展。
一、不只是在課內,也是課外實踐
對于初中生而言,離開課外實踐這個大熔爐和實驗場,其活動效果將顯得脆弱、單調和蒼白。教育就是一場相遇[1],是和實踐活動中的各種人、事、景相遇之后發生作用的,尤其是綜合實踐活動是以“實踐”“過日子”的。引領學生在實踐的層面予以突破,在課外實踐中發現自己,創造自己,提升自己,應該是教師的經常性工作。
例如,針對八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教材《綠色小衛士》這個主題,可以設計以下活動:
1.活動前布置學生上網查新疆胡楊林資料:為什么說“胡楊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爛”?胡楊林的歷史、變化、近況及附近居民的生活狀況。
2.課外收集有關胡楊林的資料,調查當地政府對胡楊林的政策、建議和保護措施,調查胡楊林的生態意義、審美價值等方面的資料,調查當地農民開發胡楊林的經濟價值和就業渠道等方面的資料,以此分小組開展以“天然胡楊林是否開發”的辯論賽。
3.分組撰寫調查有關《保護胡楊林》《播種、放牧對經濟及生態的影響》報告和倡議書,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并與城市管理部門聯系,在適當的地方張貼。
以上實踐活動,基于書本,但超越書本;立足于課內,但擴展于課外,在實踐活動中埋下了一顆環保的種子。通過“保護胡楊林”這個切入點,一顆愛護森林、爭做綠色小衛士的種子深深地植根于孩子們的心靈深處。假以時日,這顆種子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并保持強大的吸水功能,讓每一個孩子都活出獨特的、真實的、厚重的“自我”。
二、不只是技能,也是品性純化
綜合實踐活動要注重技術層面,但切不可忽視學生的品性純化,正像美國教育學家帕克·帕默爾所說:“把教學縮減為純智能的,它就是冷冰冰的、抽象的;把教學縮減為純情感的,它就成了自我陶醉;把教學縮減為純精神的,它就喪失了現實世界之根基。”[2]在新的課程視角下,綜合實踐活動教師一定要重建人文生態,更注重學生的品性純化,力爭在孩子們的精神層面“不斷灌溉,加施肥料,修枝理葉,打殺害蟲”。
比如,在《美味殺手》這個主題中,引領學生通過查閱收集資料,制作圖片、調查采訪等,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引領學生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辯證地思考,樹立敢于發表自己見解的意識,如痛恨偽劣假冒產品;吃零食開銷大,愛攀比,不僅是一種奢侈浪費,還給家庭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零食雖好吃,但隱藏著諸多隱患,甚至不知不覺中成為可怕的健康殺手……
又如在《避免傷害與自救》的主題活動中,可以分成“資料組、調查組、咨詢組、實踐組”等若干個小組,呈現身邊或近期發生的典型傷害案例,以此激發學生關愛自己和他人、關愛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在實踐演練中培養學生面臨危險從容應對的品質及團隊合作意識。
三、不只是灌輸,也是自主探究
綜合實踐活動,切忌單項灌注和機械講解,要還孩子一些權力,比如:自主探究權、自主設計權、調查反饋權、實踐活動權……教師愈放得開,孩子們愈走得遠,對于初中生而言,身處在一個相對自由的時空內,思維的觸角、心靈的觸角和情感的觸角,才能延伸得更遠,才能得到多方面的滋養和鍛造。
例如,以上述一、二板塊中的例子而言,不論是綠色小衛士活動,還是美味殺手辨析活動,抑或是避免傷害與自救活動中,所有這一切都應該是全員參與和全程自主自悟,而不是個別能手“包辦一切”,也不是教師包攬代替;都應該體現個體獨創和多元創新,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抄襲和雷同。或自主探究,或協作共走,或拓展創新,正所謂:“多一點權利、有時間自主;多一點機會,有時間合作;多一點深入,有能力提升。”最重要的是整個歷程都是學生自主完成的,其深遠意義不言而喻。
初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師要引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向豐富多彩的課外,讓學生在更廣的層面與他人、與世界、與大自然進行多重對話,以更厚重、堅實、靈活的身姿,以更周全和寬廣的視域,引領學生發現更鮮活的乾坤。但愿教師能夠引領學生走在這樣的教改之路上,并且收獲到沉甸甸的果實。
參考文獻:
[1]王開東.遞紙巾的女人[J].教師月刊,2013(3):7.
[2][美]帕克·帕默爾.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