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倉
[摘要]眾所周知,數學作業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與教師交流的一個重要橋梁。換言之,教師能夠從學生所做的數學作業中發現教學的不足,學生也能夠通過作業練習明確教學中的重點內容。然而,在初中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忽略了數學作業的層次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數學作業的效率。
[關鍵詞]初中數學 分層作業 對策研究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計劃,從而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得到相應程度的提升的教學方法。這也是教師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一種體現,是素質教育的宗旨所在。分層作業就是指教師在分層教學方式下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從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相應層次的練習,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分層作業的設計卻存在重重障礙。其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其一,教師教學觀念陳舊,難以真正做到數學作業設計的分層;其二,應試教育的弊端,學生的作業量大;其三,數學教學任務量大,教師無心于分層作業設計。顯然,教師要想在實際教學中實行分層作業設計,首要任務就是轉變教學觀念,然后再輔以相應的對策。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談談分層作業設計的對策。
一、轉換教學觀念。實現學生分層教學
在實際教學中,仍然有不少教師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禁錮,難以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數學教學。眾所周知,分層教學是分層作業設計的前提。要想實現分層作業設計,首先得轉換教師的教學觀念,實施分層教學。那么,教師該如何才能實現教學觀念的轉換呢?首先,教師必須明確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只有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才具有現實意義。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并針對這些差異性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的學習小組,當然,這些學習小組應當具有一定的彈性。換言之,學習小組的成員應當是動態變化的,即高層次的學習小組中的小組成員如果成績下滑便可能成為低層次學習小組的小組成員。同樣的,低層次學習小組的小組成員也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進入高層次學習小組。如此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有理數的加法”這一內容的時,筆者在教學之前便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學生分為A、B、C組;接著講解有理數加法的相關規則,并讓C組成員進行相關的有理數加法的練習題,讓A組和B組的學生嘗試預習有理數的減法運算法則;然后讓B組學生自主做一些有理數減法的題目,讓A組學生做一些有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題目。如此便在實現分層教學的基礎做到了分層作業的設計,從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相應的訓練。
二、減少作業的數量。提高作業的質量
現在仍有不少教師進行著應試教育。殊不知,應試教育的種種弊端都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個人素質的發展。在分層教學中,學生為了應付考試需要做大量的練習題。顯然,這樣的作業量特別大,學生的學習壓力也隨之增大。故而,要想在初中數學實際教學中實現分層作業的設計,教師應當縮減數學作業量,并提升數學作業的質量,從而讓學生在高質量的作業中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數學能力。
例如,在教學“完全平方差公式”時,筆者讓C組的學生將這一公式默寫五遍;讓B組學生自主推導完全平方差的公式,并自己代入值進行驗證;讓lA組的學生做一些拓展性的練習題。如利用完全平方差公式計算104。題量控制在2-5題之間。如此布置作業既能達到分層的目的,又不至于讓學生陷入題海之中,事半功倍。
三、提高數學作業的層次性
目前,不少學校已經開始實施分層教學,但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卻沒有明顯的改善。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布置的數學作業沒有明顯的層次性。分層教學只停留在表面,實質上還是整體教學。如此一來,盡管表面上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但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仍然是一刀切,顯然不符合分層教學的宗旨,自然難以達到分層教學的效果。故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想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分層作業的設計,必然要讓數學作業更具有層次性。
例如,在教學“勾股定理”時,筆者將這一知識點的相關作業分為三類:勾股定理在應用題中的應用、勾股定理公式的計算以及勾股定理公式在三角形中的驗證。接著讓A、B、C組學生分別做一、二、三類的題目。如此一來,數學作業的層次性便一目了然,不同層次的學生也能夠得到相應的練習與提升,從而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分層教學。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首先依據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將學生分層,接著再進行分層作業的設計,避免分層教學有名無實的現象發生,從而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分層教學。
(特約編輯 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