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增明
摘 要:作為盈利組織的公司追求經濟利益是公司的本性,但是這不能作為公司企業單純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社會責任的借口。隨著經濟的發展,大型企業,跨國公司等新的企業形式出現,經濟生活變得更加復雜。環境污染、群體性侵權事件等頻頻發生,如何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平衡是擺在企業面前的問題,這就要求企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關鍵詞:公司社會責任;歷史沿革;現狀;完善
一、公司社會責任的歷史沿革
公司形式產生的時間很長,但在公司的發展中,更多關注的是公司的經濟利益,社會責任的概念和意識出現的較晚,并且其沿革具有明顯的階段性。
(一)公司社會責任的三個階段
1.產生階段
在這一階段,公司的社會責任理論處在一種個別的研究狀態。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經濟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企業追求經濟利益,并且以此作為企業唯一的目標,這就給社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如經濟危機、環境污染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單靠政府的干預不能奏效,必須讓企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在20世紀20年代,已經有學者提出了初級公司社會責任的理論。60年代,約瑟夫·W·麥奎爾提出公司的社會責任理論:公司不僅具有經濟和法律方面的義務,而且承擔著更多的社會責任。但是此時的社會責任不具有公司的本質屬性,不是對公司的硬性要求,更多體現的是公司帶有慈善性質的行為,這是公司社會責任的萌芽時期。
2.初步發展階段
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公司企業的逐利行為對社會的影響更加凸顯,這也迫使人們更加注重社會責任對公司行為的規制,公司社會責任理論得到進一步發展,企業的單純逐利行為受到限制。在這個階段,出現了多種學說對該理論進行解釋。這一時期的社會責任是多面的,不同的學者有著不同的解釋。但是,企業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利潤的觀點受到了挑戰,不管各個理論差異如何,企業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
3.全球發展階段
進入新世紀,公司的社會責任理論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聯合國在“全球契約”中提出的社會責任包括人權、勞工、環境和反腐四個方面的內容。這一時期的公司社會責任,有了具體的內容。它不再將企業盈利作為唯一的目標,而是要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平衡,在實現盈利的同時實現社會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二、我國公司社會責任現狀
現代意義的公司制度在我國出現的時間并不是很長,這就導致了公司制度、公司社會責任等相關理論建設不健全。
(一)兩種學說
關于何為公司的社會責任,我國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廣義的社會責任說和狹義的社會責任說。廣義的社會責任說認為,公司的社會責任包括兩個層面的內容,一個是法定責任,一個是道義責任。狹義說認為,公司的社會責任只包括道義責任。兩種不同的觀點直接影響著公司社會責任的承擔范圍,因此,有必要進行厘清。
(二)公司承擔社會責任的要求還停留在道德層面
由于國情不同于西方,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并沒有完全成熟,相對于公司的社會責任承擔,社會更傾向于讓公司企業注重經濟效益。強調經濟效益固然能夠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但是過分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了社會責任,勢必對社會造成傷害。例如,隨著經濟的發展,各種侵權事件、環境污染、侵犯消費者權益案件數量呈現上升趨勢,這些都是公司企業不能有效承擔社會責任造成的惡果。我國當前并沒有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提出具體的要求,所以現階段,公司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形式,還體現在慈善階段,完全處于企業的自愿,甚至被認為是公司的“施舍”,這種停留在道德層面的社會責任觀不利于實現經濟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協調。
(三)相關規定乏力
由于我國公司承擔社會責任的要求還在道德層面,就使得相關配套制度規定在處置不履行社會責任案件時,顯得乏力。例如,對于環境侵權案件進行罰款處罰,罰款的金額與其違法所得和因違法行為造成的損害相比,微不足道,這就會使一部分企業有恃無恐,造成類似案件頻發。
三、公司社會責任的完善
結合實際,借鑒先進經驗,筆者認為針對我國公司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現狀,應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完善。
(一)明確公司社會責任的內涵
公司社會責任的內涵,是指哪些責任屬于公司的社會責任。筆者認為,應該支持廣義說。公司的社會責任包括法定責任和道義責任兩個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公司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企業不承擔社會責任對造成的危害更加明顯,這就要求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的力度要加強,廣義的社會責任說保護的范圍更廣泛,更有利于對他人和社會的保護,因此應該采取此說。
(二)強化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要求
分析各國關于公司社會責任的學說,并結合所學,筆者認為對于社會責任的完善,也應從法定責任和道義責任兩個方面入手,加強公司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
首先,合規、合法。這是公司承擔社會責任最基本的要求。公司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為社會提供商品或服務,而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合格,能夠滿足消費者需求是對公司企業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就是不能違法,不能違背商業道德,為單純追求經濟利益而損害他人或者公眾利益。這就要求公司的行為合法合規,行為至少不能有害社會。企業要加強自律,遵守起碼的商業道德;監管部門充分發揮職能,確保公司企業的行為是合法合規的。
其次,鼓勵公司企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做到合規合法,只是承擔社會責任的基本要求,換言之是企業應盡的基本義務。企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的更高要求是注重社會效益,通過自身經營行為,為社會公益、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三)完善配套制度
此處指的配套制度,包括對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公司企業的獎勵制度和對逃避社會責任的懲罰措施。首先完善獎勵制度。對于那些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的企業,給予相應的獎勵,如進行政策上的支持,給予補貼等,激發企業承擔責任的熱情;其次,制定必要的處罰措施,對已有的措施進行完善,如加大對違法企業的處罰力度,增加其違法成本,從而起到預防作用。通過這兩方面制度的完善,達到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平衡。
參考文獻:
[1]徐克.《英國公司法改革》,載《經濟導刊》,2005年第1期.
[2]劉俊海.公司的社會責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