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倩蘭
摘要:本文以華南農業大學為例,結合華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的調研結果,分析研究近年該校植物保護專業畢業生的學業與就業情況,針對該專業人才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提出如何在新形勢下培養現代農藥行業植物保護專業人才的相關建議,供華南農業大學乃至國內其他農業院校實施專業改革借鑒。
關鍵詞:農藥行業 專業改革 就業 人才培養
隨著農藥行業的高速發展,植物保護專業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但是隨著我國畢業生就業體制改革的深入及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該專業學生就業問題越來越突出,人才流失十分嚴重,進而制約了農藥行業的發展。
一、農藥行業概況
1.我國農藥行業現狀:機遇與挑戰并存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藥的更新換代不斷進行。農藥行業影響的不僅僅是自己本身,還有它相關的上下游產業,如化工行業等。
農藥行業具有市場潛力。眾所周知,糧食生產與植物保護是不可分離的,我國是農業大國,政府對農業生產十分重視。人口現狀對糧食的產量有著很高的要求,這就涉及植物保護方面的知識和產業。而對于農藥企業來講,現在國家正在推動兼并組合,設定成為大企業目標。因此,廣東省的農藥行業具有蓬勃發展的前景。
2.我國農藥行業未來的發展特點
(1)國內行業市場趨飽和,國際化發展是趨勢。對一個世界性的農藥公司來說,與國際接軌是現時的一種行業趨勢,也能從中互相交流、學習技術。
(2)規范化(產品和資源)。從整個大行業來說,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因此,隨著行業的發展和政府對行業的調整,會逐步淘汰部分企業,使得資源更加集中合理,從而加強對企業的管理,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
(3)市場擴大。行業市場不斷擴大,種植戶也進入規范化時代,并且市場要求附加值研發,這是具有行業商機和競爭力的體現。
二、植物保護專業學生就業情況分析
1.基本結論
(1)植保專業在校生的專業與就業認知。從專業知識來看,該專業學生出現對專業了解程度不夠,對于就業前景的預期處于迷茫狀態的現象。
從就業認知來看,該專業學生對未來就業形勢比較擔憂。女學生比男學生更加贊成該專業就業難的說法。
從就業劣勢來看,占比最高的是高等教育畢業生太多,競爭壓力大和所讀專業偏冷兩項。
(2)植保專業在校生的就業意向與就業現實。在擇業方向上,主要有選擇本專業就業的比例較低,創業、出國的比例較往年實際增加。
從在校生的就業意向與實際就業流向來看,兩者趨勢一致。但就業現實普遍低于就業預期值。這在就業行業流向、就業地區流向和起薪水平上表現都較為明顯。
從畢業生的預期就業流向和畢業生的就業單位性質流向來看,各類企業仍然是畢業生的主要選擇。從在校生的就業地域流向來看,高度集中在珠三角地區。
2.存在的就業問題
通過調查分析,本項目組總結出華南農業大學2015屆在校生存在以下就業問題:
(1)結構性矛盾,供需錯位。調查發現:大學生找不到合適工作、企業招不到合適人才的現象仍普遍存在,供需雙方不對接,就業問題日益嚴峻。造成人才市場上滯銷和脫銷共存的深層次原因是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明顯脫節。
(2)準備不足,生涯模糊。大學生就業不是到了大四才開始準備,而應在讀大學的第一天應有思想基礎。一年級了解自我;二年級鎖定感興趣的職業;三年級有目的提升職業修養;四年級初步完成學生到職業者的角色轉換。
(3)理念滯后,能力危機。畢業生盲目把時間精力花在各種備考上,而錯過最佳的應聘時機。職業選擇應與畢業生自身能力、興趣愛好、職業發展方向結合,缺乏職業生涯規劃往往增加就業難度和盲目程度。
(4)期望過高,差異明顯。在校生就業期望值偏高,現實與理想之間存在一定落差,起薪水平的期望值與實際值的差異尤為明顯。
三、植物保護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現狀與改革
1.植物保護專業人才的國內培養現狀
(1)國內培養現狀概況。人才培養方案或計劃決定人才的知識結構和水平以及業務能力,具有與時俱進的本質。全國各類農業大學的人才培養計劃正處于不斷地變化過程中,但對于一個具體的院校來說,人才培養計劃在一段時間內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2)植物保護專業的培養目標。任良玉教授曾對國內植物保護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做出調查。從結果來看,其培養目標幾乎一致,僅在個別方面有較小的差異。其核心內容是:具備植物保護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農業及其他相關部門從事植物保護工作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2.國內農業類高校植物保護專業優勢競爭分析
根據植物保護專業在所屬院校的學術地位、學科培養模式、師資力量等,選取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4所高校的植物保護專業作為典型的競爭對手。
(1)數據來源與統計。統計數據來源于各高校主頁、圖書館網站、國家部委公開網站和相關權威數據庫等,以下為典型競爭院校的植物保護專業相關對比數據。
中國農業大學:學科水平排名全國第4;學術地位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學科帶頭人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師資力量包括教授34人,副教授24人;科學研究方面,包括各級重點實驗室8個,其中2個重點開放實驗室,近五年科研項目533個,科研經費約35000萬元,發表論文925~;在人才培養方面,學生國內外交流多,授予農學學士學位,招生規模每年大約120人。
南京農業大學:學科水平排名全國第24;學術地位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學科帶頭人包括973首席專家1人;師資力量包括教授34人,副教授22人;科學研究方面包括各級重點實驗室7個,其中1個重點開放實驗室;近五年科研項目500多個,科研經費約27500萬元,發表論文755篇;在人才培養方面,大多采用專一體制,授予農學學士學位,招生規模每年大約120人。
華中農業大學:學科水平排名全國第24;學術地位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學科帶頭人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師資力量包括教授34人,副教授22人;科學研究方面包括各級重點實驗室6個,其中1個重點開放實驗室;近五年科研項目331個,科研經費約15800萬元,發表論文821篇;在人才培養方面,長期開展三農講壇,授予農學學士學位,招生規模每年大約180人。
華南農業大學:學科水平排名全國第70;學術地位廣東省一級重點學科;學科帶頭人包括珠江學者2人;師資力量包括教授28人,副教授34人;科學研究方面包括各級重點實驗室7個,其中2個重點開放實驗室;近五年科研項目479個,科研經費約14700萬元,發表論文758篇;在人才培養方面,具有天時地利的優勢,授予農學學士學位,招生規模每年大約180人。
(2)對比分析。除了學術水平的一級指標外,從學術地位、師資力量、科學研究、人才培養4個一級指標的對比分析可知,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和華南農業大學平分秋色。
由于華南農業大學地處華南地區,病、蟲、害周年發生,因此為學科提供了強有力的發展背景。其次,廣東省以丘陵為主,病、蟲、害問題多,周期長。因此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會到廣東進行藥性試驗,為華南農業大學的科研團隊提供了大量有利的機會。
四、華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建設和發展SWOT分析
根據以上對植物保護專業整體發展水平以及華南農業大學與其他四個典型競爭院校的情況分析,現將華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植物保護專業發展的優勢與劣勢以及采取的措施,進行SWOT分析如下。
1.外部環境影響分析
華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所面臨外部環境力量的影響,面臨的機遇包括: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華南地區病害周年發生;植物保護專業歸屬優勢專業,國家支持其發展;植物保護專業學費減半。
另外,華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也存在著一定威脅,包括:競爭對手實力雄厚;競爭對手有較高的學科水平排名;學生對專業熱度低;傳統的社會觀念問題。
2.植物保護專業SWOT分析
對華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進行SWOT分析,存在的優勢(s)包括:廣東省一級重點學科、師資力量強、科研平臺多、校內條件好、人才培養基地多等。同時存在的劣勢(w)為:學科帶頭人較少、人才機制缺乏創新、招生熱度低、科研成果不突出、學分要求高,學生自主學習機會少。
(1)對存在的優勢進行分析。S-O策略分析如下:響應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加大人才培養投入經費;利用地域優勢,充分調動導師和學生的積極性,投入科研項目;利用資源優勢,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興趣。
S-T策略分析為:與涉農其他專業相融合,在學科交叉處打造特色方向,增強創新能力;與實力雄厚的競爭對手保持合作,取長補短;學院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涉農專業。
(2)對存在的劣勢進行分析。W-O策略分析為:引進本學科領軍人物作為兼職教授,指導學術建設;設置學術成果獎勵機制,促進科研成果產出;加強實踐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減少課程學時,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W-T策略分析為:積極申請各項課題,參與到適量雄厚的競爭對手的橫向課題中,提升整體科研能力;轉送中青年教師繼續深造,形成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學術梯隊;實施國際學術訓練計劃,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對專業的熱度;加強招新宣傳,深層次吸引學生。
因此,華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必須充分認識自身的優劣以及外部環境的機會和威脅,努力尋求一條正確科學合理的專業建設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