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英
摘要:一個人的職業素養對于其個人的職業發展至關重要。但在當前高職院校中,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主要存在重技術、重分數,輕素養;重課程,輕培養;重模式,輕效果等問題。本文主要對四輪驅動式的方法在職業素養中的作用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高職學生 職業價值觀
在新形勢下,企業對員工提出了“升級”的要求,未來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將更加旺盛,企業希望高職畢業生能最快適應和滿足工作崗位要求。然而,不少高職畢業生的實際質量與企業的需求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導致一方面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另一方面剛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抱怨找到不合適的工作。企業在招聘高職畢業生之后,還要花大量時間作進一步的培訓。然而專業技能通過短期的培訓容易獲得,但職業素養則很難通過短期的學習來獲得。一個人的職業素養對于其個人的職業發展至關重要,因此,高職院校就需要在對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加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
一、當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現狀
職業素養是一種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素質,也是職業能力中必備的要求,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職業過程中必須遵循的規范。一個人的職業素養越高,他在職業上所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對單位的貢獻也就越大。然而,受“能力本位”的影響,導致高等職業教育過度重視知識與技術的傳授,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重技術,輕素養
我國的職業教育受實用主義思潮的影響,在對學生的培養過程中,主要突出技術的培養,而忽視了素養的養成。在總學時固定的情況下,盡量提升專業課程的地位,壓縮人文素養課程的學時,使得在學校中,素養類課程的建設不受重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熱衷專業課程的學習,而忽略人文素養類課程的學習。如不少高職院校在進行課程改革時,首先就是壓縮人文素養類課程的課時。
2.重分數,輕素養
一方面,學生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以分數論英雄,成績優異者即為優秀學生。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在招聘畢業生的過程中,也是更多的參照各門課程的考試分數,按照成績的排名來錄取。
由此,導致了學生對分數的高度重視,而忽略了其素養的養成。如有些學生,雖然掌握了知識與技能,但在工作中卻不懂得與他人溝通、合作,等等。
3.重課程,輕培養
課堂學習是培養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素養的主陣地,但也非唯一的陣地。不少高職院校認為,只要在學生的課程體系中開設了一門《職業素養》課程,學生的職業素養就得到了培養。但學生素養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獲得并內化的,需要通過多條途徑、多種方式,全方位地進行培養。
4.重模式,輕效果
不同專業,其所對應的職業道德是有一定差別的,所以在職業素養的培養過程,需要針對不同的專業特點,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培養。但是不少高職院校,職業素養培養的模式單一,全校所有專業均按照同一模式進行。即同一門課程、同一場比賽、同一次活動,也使得對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四輪驅動式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
在2015年頒布的《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中明確指出:各地各職業院校要加強教育教學質量管理,把學生職業道德、職業素養、技術技能水平、就業質量和創業能力作為衡量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
由此可見,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既要高度重視職業素養的培養,又要采用合適的方式,加強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使職業素養與職業技能并重,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1.素養課程與專業課程相結合
在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過程中,除了要專門開設相關的素養課程,還要注意與專業課程相結合,這就需要每門專業課程在制定課程標準時,都要進行分析。除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獲得哪些知識與技能外,還要分析還應該培養學生的哪些職業素養,將相關的要求融入到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去。這樣就可以使高職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同時,職業素養也得到培養,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課堂上與課堂下相結合
在對高職學生進行職業素養培養的過程中,除了在課堂上進行培養,還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其他在校時間。如開設主題突出的講座,開展專題的競賽、文化節、6S校園等活動,組織下企業的活動,建設相關的學生社團,成立特色的成長輔導室等。讓學生的課余活動既豐富多彩,又具有明確的導向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共同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3.重點培養與文化熏陶結合
在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過程中,除了專門的職業素養主題知識學習,還要注重文化的熏陶,每所學校有不同的文化,企業也有不同的企業文化。所以高職院校要加強與企業的聯系,讓學生在校就能夠真實地感受企業的環境、企業的文化。無論是在校內的教室、實訓室,還是在校外的實踐基地中,都要能時刻感受到職業素養的重要性,以及職業素養提升能夠為個人職業生涯帶來的益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
4.線上與線下學習相結合
職業素養的提升也需要不斷地實踐。高職院校可以開設線上的學習園地,在線上免費提供大量的信息化資源,供學生自主學習、欣賞;在線下也開展信息化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校可通過統一的安排,充分調動學生在線上、線下的學習積極性,尤其是鼓勵學生進行線上的自主學習,使學生真正“忙”起來,參與到職業素養培養的過程中。真正的“變教師中心為學生中心”“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三、小結
高職院校的學生在校期間開始接觸專業知識,正逐步形成職業意識,也正好處于職業素養教育的關鍵階段。當前,很多高職學生畢業后工作難找,存在著“畢業即失業”的現象,并且畢業后的離職率也非常高。而用人單位卻人才難求,很難招到合適的人才,招聘之后還要進行長時間的再培訓,存在嚴重的需求與供應脫節現象。而這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當前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不高。
員工素質決定著企業的未來,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這就要求企業員工不光要擁有滿足工作崗位的技能,還需要具有一定的素養。
根據“冰山”理論,集中在冰山下的能力對人生的職業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加強對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在短期內也許看不出什么效果,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則具備很強的發展潛力,更易取得個人職業生涯的成功。
因此,高職院校尋找多個途徑,加強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這也是當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中的重點與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