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維
【摘要】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要有硬度和深度,四十分鐘課堂教學是核心,課前課后環節也應足夠重視。本文圍繞課前預習,以高中文言文教學為例,探討其意義及實施策略。
【關鍵詞】 文言文教學 預習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12-163-01
0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語文課堂里“教”與“學”的關系也隨之而悄然變化。學生在“生本”“學本”的課堂上的自主性有了空前的提升,教師的角色也在應運而變。教師指導下的學習活動,不再局限于先教后學、學而后練,而應是貫穿課前——課堂——課后的師生共學雙贏的活動。
葉圣陶先生說:“學生通過預習,自己閱讀理解課文,討論的時候,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的結果吻合,就有了成功的快感;或者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不吻合,就作比量短長的思索。預習時絕不會沒有困惑,有了困惑,討論時就集中了追求理解的注意力。這種快感、思索與注意力,足以激發興趣,增進閱讀效果,有很高的價值。”本文就圍繞課前預習,以高中文言文教學為例,探討其意義及策略。
一、高中文言文教學中預習的意義
1.有利于學生習得良好的文言語感,提升自學能力
教是為了不教。學校教學活動能教給學生最基本的知識和原理,但大量的新知與高水平的能力,是靠學生走出學校和課堂去自主探索的。預習正是從“教學生學”過渡到“學生自學”的必要步驟。
高中文言文以史論、紀傳、雜記為主,篇幅長,思想深,閱讀難度大。做好預習,一方面可以促使學生習得文言語感,為深度研習作必要且長期的準備;另一方面,學生在預習時運用方法及工具書掃清閱讀障礙,假以時日,自學能力可得到有效提升。
2.有利于學生提高課堂效率
高中文言文的課堂教學中,文言詞匯、語法點歷來都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果學生在課前針對“言”下足工夫,教師就不再是每次都面面俱到、重點難點不突出,而是以“四兩”之力撥“千斤”之石,提要鉤玄,突破重難點。
3.有利于彈性分層,提振學生學習信心
進入高中,學習難度陡增,很多學生學習方法升級不夠及時。在課前進行的自主預習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和學習水平設定預習目標,實現彈性分層的自主預習。預習消耗的時間,但從課堂學習的效率和知識吃透的效益上得到了補償,學習信心就會逐漸提振。
二、高中文言文教學中預習的策略
策略一:充分朗讀——識字正音,因聲求氣
所謂“氣”,指文言遣詞造句具有的獨特的頓續、抑揚、輕重、疾徐,及其營造出的文勢。文言句讀往往就在這些肯綮處。朗讀出文章的頓續、抑揚、輕重、疾徐,與明確句讀是相輔相成的。把朗讀作為“剛性”作業,注重落實。
其一,預習布置要適時。預習活動的開展要抓準學習的時機,預習之后教師沒有及時進入新課,預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反之,倘沒給足預習時間,學生潦草籠統地讀讀看看,走馬觀花,就會為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埋下隱患。
其二,預習要求要明晰。雖曰“書讀百遍”,然愚以為文言預習朗讀三遍左右為宜。既不占用學生過多時間,避免引起應付偷懶等負面效應,又能基本達到通過朗讀培養語感的目的。另外,出聲朗讀講究字正腔圓,教師要切實指導學生如何發聲、如何處理輕重緩急抑揚頓挫,讓學生體味到美感和趣味。
其三,預習檢查常態化。課前預習絕不能“雷聲大雨點小”,停留在只布置不檢查的層次。每堂文言文教學課前,教師要安排一定的教學時間,采用師生互讀、分角色讀、齊讀、自讀等多種形式檢查朗讀情況。
策略二:謄寫注釋——謄抄過手,初解詞義
說起預習,多數學生只是輕描淡寫地把教材注釋中出現的生字詞標上讀音就算了事,要改變這種不良的預習習慣,謄寫注釋不失為一種有效預習的好辦法,具體做法如下。
其一,謄抄教材注釋。這適用于課文注釋詳細清晰,且多采取直譯的。如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①第二單元《荊軻刺秦王》,文中多動詞注釋,諸如“略”“購”“戮沒”“把”“揕”“淬”“濡”“拊”“顧”“遺”“奉”“環”“廢”“提”“被”“劫”等,這些采取直譯的文言實詞,最好謄寫到原文相應位置的。學生閱讀學習的全過程,不斷受到這些謄寫譯詞的視覺刺激,在理解的基礎上建立起“形-義”對應記憶,鞏固文言知識。
其二,補抄辭典釋義,這適用于課文注釋采取意譯的情況。教師需要求學生翻查工具書,結合語境辨別、推斷此處的用法及義項,并把辭典解釋補抄在課文的相應位置。
策略三:勾畫考點——辨識要點,分類整理
遵循“由詞而句,從語到法,由簡入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引導學生學會整理知識點。
第一階段,教師簡介考點,示范勾畫整理。教師要給學生介紹文言知識點分類,并在高一上學期為學生作出勾畫什么和如何勾畫的具體示范。
第二階段,學生自主辨識,教師檢查指導。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教師就可以逐步放手,由學生自主完成圈點勾畫,教師檢查落實。
第三階段,學生歸類整理,教師查漏補缺。學生熟練之后,可以提高預習的要求,督促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歸類整理,做到課前心中有數,聽課突破難點,課后查漏補缺。教師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學生筆記,為課堂上的高效學習打好基礎。
朱熹說:“學者觀書,務須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讀一字,不可少讀一字,不可多讀一字,不可倒讀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讀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文言文的預習,實質上就是教師科學指導學生自主閱讀理解文意的過程。愿本文論述的幾個策略能為同行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提供可資借鑒的一二啟示。
[ 參 考 文 獻 ]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發中心編著:《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①》《語文·必修②》《語文·必修③》《語文·必修④》《語文·必修⑤》《選修·中國小說欣賞》,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