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兆納+朱亮亮
摘 要:文章作者分析了南通理工學院在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自身在香港理工大學、江蘇大學的學習體會,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對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精準定位,建設多元化和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構建培養核心職業能力的課程體系,采用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開展以服務應用為主的科研工作,建立社會化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
關鍵詞:跨越式發展;應用型本科;制約因素;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教育部2014年度工作要點》明確提出,要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類高校轉型,教育部要求轉型的這些本科院校是新建的本科院校(1999年以后批準成立的本科院校),多數新建本科院校屬于省屬高校,建校時間短,地緣分布廣,從省府到縣級城市,其中60%以上的本科院校在地市級城市,生源主要是本省學生,其中也包含民辦新建本科院校。麥可思研究院對近幾年新建本科院校的畢業生質量做了跟蹤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新建本科院校畢業生的各項指標都落后于老牌本科院校,有明顯差距。這就反映了新建本科院校所培養的人才在人才市場中缺乏競爭力,也說明新轉型的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沒有達到應有的質量水平或形成一定特色。這類高校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上,雖然其中也有個別高校辦學比較成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但是就整體而言,大部分高校對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缺乏統一的認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辦學方法,導致了辦學特點不明顯,從定位到實踐存在較大差距,說明我國應用型高等教育體制還不太成熟。
培養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是國家賦予新轉型的新建本科院校的使命。在新常態經濟形勢下,中國需要大量的應用型人才,在人才培養方面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具備明顯職業應用特征和指向。南通理工學院(以下簡稱“我校”)作為一所新升格民辦本科院校,自然屬于這個范圍。為了盡快地提高學校的專業建設和辦學水平,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學校由此提出跨越式發展的強校戰略。如果我校在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方面敢于改革創新,抓住戰略機遇,就能實現學校跨越式發展的戰略目標。
筆者結合十多年來在職業院校的工作經驗和在我國的江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的學習經歷,對制約我校發展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做出分析。
1. 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不夠清晰
我校是一所應用型本科院校。對應用型本科人才如何定位及如何培養,是我校乃至全國應用型本科院校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我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后,雖經過了多輪不同形式改革,卻很難對應用型本科人才進行準確定位存在兩個方面誤區:一是認為應用型本科人才就是在原來高職的基礎上加深理論教學而培養的人才;二是以傳統本科人才為基準,適當降低要求,由此所培養的人才就是應用型本科人才。這兩種觀點都不是對應用型本科人才的準確定位。對人才的定位不準確,導致目前我校的教學沒有完全適應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環境,它已成為制約我校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障礙。
2.師資隊伍不能完全適應應用型本科人才的教學需要
擁有良好的師資隊伍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保障。我校經過多年尤其是升本后的努力,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仍有較大差距。
我校師資隊伍結構的現狀如下。
(1)與紫瑯職業學院一起成長起來的高職時代教師:這部分教師是我校教師隊伍的主體,大部分教師年齡介于30~45歲,長期從事職業教育,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較強工程實踐能力,但是學歷和職稱普遍不是太高,本科教學經驗少,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2)升格本科院校后新入職研究生教師:大部分年齡在30歲以下,剛從學校畢業的居多,學歷高,但是教學經驗少,專業技能水平低,要成為合格教師,還需要一定的實踐時間,且思想不夠穩定,跳槽可能性較大。
(3)從本科院校退休后返聘到我校工作的教師:職稱高,本科教學經驗豐富,科研水平高,但是缺乏職業教育經歷。由于是退休人員,課題獲批項目難度大,從事科研動力不足。
(4)從本科院校聘請的兼職教師:主要從事基礎課教學,教學經驗豐富,但是與我校教學融入度不夠。
從以上分析來看,我校的師資結構不是十分合理,不能完全適應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要求,是制約我校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因素。
3.專業課程體系與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吻合度不高
我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自申請升本之時起經反復修改,日趨完善,專業課程設置也比較符合本科人才培養要求,也注重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實踐教學的學分占總學分的35%左右,這也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特點。但是從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來看,目前我校人才培養方案仍按傳統本科模式來設置,課程體系所體現的職業能力(專業能力)的核心特征還不充分,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不能達到社會需求與職業需求,能力培養的主線不明顯。專業課程體系設置與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吻合度不高,成為影響應用型人才能力培養的關鍵因素。
4.教學手段與應用型人才培養不相適應
升格本科院校后,學校以及各二級學院開展了一系列教學方法研討,安排部分年輕教師赴周邊兄弟院校學習,使教師對本科教學有了更深認識。目前我校本科生教學基本是使用多媒體進行理論輔助教學,開設一些課內實驗或實訓內容。然而隨著首屆本科專業課的陸續開展,教學模式與專業教學不適應的問題日漸凸顯。由于理論課程與實踐內容的分割教學,導致學生學習理論課程的積極性不高,而在進行實踐教學的時候,因為理論知識掌握不夠而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學生會失去專業課程學習興趣,這會直接影響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5.為學生服務的教育教學及管理理念不強
目前國內的高校教育管理往往將學生列為被管理的對象而不是服務的對象,沒有給學生提供優質教育服務,這種現象表現為育人者和學生之間成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關系,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學校及教師安排的教學內容,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足,從而導致人才培養質量不高。我校與全國其他高校一樣,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這也是制約學校發展的因素之一。
6.科研工作相對比較落后
科研工作是現代大學的主要職能之一。我校在科研方面的底子比較薄,主要原因是:一是教師的科研意識不強, 目前我校絕大部分老師開展科研工作主動性不夠,都被動應付差事;二是民辦高校無論在發表文章還是項目申報方面,其平臺都比較低,造成科研難度加大,影響教師積極性。升格為本科院校后,科研工作雖然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但是距離合格本科高校的科研要求還較遠。應用型本科院校與傳統本科院校的根本任務不同,科研任務也應有所區別,應用型本科的科研方向應該更注重工程技術應用研究,這也將是我校未來幾年科研的主要方向。
綜上所述,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是我校的根本任務。文章分析了目前我校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認為必須進行目標明確的頂層設計,大膽改革和創新,才能使我校的人才培養有質的飛躍,一定能使我校實現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榮妮.新建“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J].校園英語,2014(36).
[2]陳小虎.校企融合,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理論思考與南京工程學院的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