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銀鳳
摘 要:啟發式教學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主動獲取新知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思考來掌握數學學習方法的教學方式。在啟發式教學過程中,不應只關注“啟”,應將“試”“準”“巧”與“啟”結合,打造高效數學課堂。
關鍵詞:啟發式教學;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綜合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5-0060-01
隨著數學教育的不斷發展,啟發式教學逐漸成為當代數學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之一。啟發式教學的實質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數學教師的引導性,引導學生這一課堂主體主動獲取新知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思考,掌握數學的學習方法。然而在數學教學中,啟發式教學單單注重“啟”是不全面的,應進行全面考慮,展開高效的數學啟發式教學。實踐證明,如果將“試”“準”“巧”分別與“啟”結合,就能夠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思考能力。
一、試,引導探究
在數學啟發式教學中,教師應將“啟”和“試”結合,即注重教師的啟發作用與學生的嘗試體驗相結合,目的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求知識的主動性,從而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究,獲得新知識。因為嘗試體驗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即使失敗了,也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為下一次成功做好準備。在數學課本“20以內的退位減法”這一節中,教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商店里有16支鋼筆,顧客買走了9支,請問商店還剩幾支鋼筆?”教師讓學生同桌為一組,分別扮演售貨員和買文具的學生,將學生們帶入到問題的情境中去。教師引導學生們可以通過數數、拆分等多種方法來進行計算,之后讓學生們討論計算方法。有的小組,學生們拿出自己的畫筆一根一根地數數,得出計算結果是16-9=7;有的小組回答“我們將16分成10和6,先計算10-9=1,再計算1+6=7,最后得出計算結果是7”;“我們是這樣想的,9 +( )= 16,前面學過加法,所以知道9+7=16,那么16-9=7”。接下來,教師提問相同類型的問題,讓學生們摸索出規律,來掌握科學的計算方法。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讓學生們親自去嘗試,啟發學生的思維,將“啟發”與“嘗試”結合,做到了真正高效的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們主動去探求知識,自己解決問題,做到了學與思的緊密結合。
二、準,形成結構
眾所周知,醫生治病講究對癥下藥。在數學啟發式教學中也是這樣,教師應著重注意啟發點是否找得“準”。教師應該明確學生的易錯之處,幫助學生指點迷津,解除學生心中的疑問,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結構與框架。例如,在講述“平行四邊形面積”這一節時,教師首先利用PPT帶領學生回顧之前學過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然后再拿出提前裁好的平行四邊形紙片:“同學們,請大家通過割補的方法,將這個平行四邊形紙片變成長方形紙片”。紙片發下去后,同學們很快就將平行四邊形變換成了長方形。緊接著教師問到:“切割后的長方形的面積與之前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一樣的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回答“一樣”。又問:“哪位同學可以推斷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呢?”教師引導學生大膽推測,最后再給學生們做詳細的解釋,讓學生們印象更深刻。在上述平行四邊行面積計算的課堂講述中,教師找準了啟發點,即用長方形的面積計算,來引導學生們推斷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讓學生們心中有一個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知識框架,幫助學生將新舊知識緊密結合起來,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和理解。
三、巧,發散思維
數學課堂上,啟發式教學要講究一個“巧”字。主要是指當學生對于一個知識點迷惑不解時,數學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進行點撥,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教會學生怎樣來思考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述“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特征”一節時,教師提出問題:“誰能舉出一些可以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學生們積極回答“1/2”“1/5”“1/10”“1/20”等等,緊接著教師問到:“那大家能說說這些數都有什么共同特征嗎?”學生們竊竊私語,但又總結不出來,這時教師引導到:“把這些數的分母分解質因數,你們可以發現什么呢?”學生們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回答:“分母中除了2和5,沒有別的質因數的小數能化成有限小數。”教師又問到:“那么3/15這個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嗎?”學生們判斷之后,又對自己剛才總結的特征產生了疑問。最后教師提示到“3/15不是一個最簡分數。”經過教師指點,學生們對這些特征有了深刻的認識與理解。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利用啟發式教學要在恰當的時間、位置給學生進行點撥,幫助學生走出迷惑,跳出禁錮,有助于學生們思維的發散,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思考能力。
四、結束語
啟發式教學方法相對于其他教學方法來說,是一種較開放的方法。將啟發式教學方法應用于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值得數學教師注意的是,在啟發式教學的過程中,不應只關注“啟”,應將“試”“準”“巧”分別與“啟”結合,充分發揮數學教師的引導性,引導學生主動獲取新知識,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思考能力。
參考文獻:
[1]羅傳太.新課改對小學數學啟發式教學的指導研究[J].成才之路,2012(24).
[2]楊海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啟發學生敢于質疑的思考[J].亞太教育,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