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麗
摘 要:看圖寫話訓練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為高年級習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特別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低年級小學生寫話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寫話能力的培養,實現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共同目標。
關鍵詞:低年級;看圖寫話;積累素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一、二年級的寫話目標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看圖寫話是小學作文教學的起步訓練,是培養剛剛進入小學孩子的認識能力、形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自信心,為打好寫作基礎及順利過渡到中、高年級的習作、寫作有著重要的作用。低年級小學生語文教學過程中所引入的看圖寫話主要指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圖片的觀察,從其展示的形象與相關信息進行想象寫話。這種教學方式往往具有直觀性、實踐性以及創造性等特點,為了提高看圖寫話教學的實效性,教師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看圖寫話素材的積累
葉圣陶先生曾提出:“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晝夜不息。”其應用于小學低年級寫話更為適用。由于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重點多集中在拼音、字詞等基礎知識方面,忽視對學生看圖寫話能力的培養,而且即使課堂中涉及較多的好詞好句,也未體現在寫話訓練過程中。對此現狀要求構建教學培養設計時,教師首先應注重情境中詞句的積累,引導學生活學活用。例如,課堂中《四季》兒童詩中,“草芽尖尖,荷葉圓圓,谷穗彎彎,大肚子一挺”都在書中配圖中有所體現,教師應引導學生朗讀時結合圖片,發現事物特點,積累描寫性語句,在口頭表達、寫作過程中能夠熟練應用。其次,針對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寫話素材也需逐漸積累,如在觀察傍晚的晚霞、雨后的彩虹等自然現象后,教師可以采用日記或學生間相互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的寫作語言更生動,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
二、看圖寫話圖片的精選
作為看圖寫話的基礎,圖片是幫助學生提高觀察能力與理解能力的重要條件。許多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選用多為教材中的圖片,難以滿足低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因此在選擇圖片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圖片的多樣化、符合童心、易于想象以及再現生活等要求。其中圖片的多樣化可采取多幅圖片結合的方式,尤其需避免課堂中紙質圖片“一枝獨秀”情況的出現,可適時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的感官得以調動起來。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教材為例,《卡羅爾和她的小貓》一文中的圖片是由小女孩卡羅爾、一個叔叔以及許多只小貓組成的。與其他圖片相比,這張圖片更容易吸引小學生的興趣。在觀看圖片的過程中,學生會不由自主地想象圖片中的四只小貓與小女孩以及叔叔之間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因此,易于想象以及再現生活的圖片展示的內容應為學生生活經歷或熟知的內容,在寫話興趣得以激發的情況下,從情感上與圖片情境碰撞出光環,從思想上與生活經歷摩擦出火花,進而引起學生表達與寫作的興趣。
三、看圖寫話訓練的加強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低年級小學生能夠做到對周圍事物留心觀察,將想象的事、對周邊事物的認知以及想說的話寫出來。具體訓練過程主要集中在以口頭訓練向書面訓練過程轉化以及以短句或詞匯訓練向段落訓練過程轉化兩方面。由于低年級階段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且具備極強的模仿能力,這為看圖寫話訓練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訓練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在課堂中敢于表達,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教材的《北京亮起來了》一文為例,課文中包含“華燈高照、川流不息、從天而降、金碧輝煌、光彩奪目”等成語。當學生完成文章的閱讀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語境推測上述成語的實際含義。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促進教師所設定的教學目標的實現,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文章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另外,看圖寫話訓練中尤其需注重個別短句的應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許多圖意進行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述,如“花瓣落了”引導為“一陣風吹過,花瓣紛紛揚揚的飄落下來。”“小樹掛住了衣服”改寫為“小樹抬起手拽了拽我的衣衫”,這樣學生便能通過語句的擴展想象提高寫作能力。但在設計構建時,對學生的訓練效果也需做出及時評價,避免傳統教學中完全重視結果的評價觀念。
看圖寫話作為促進低年級學生各方面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日益重視。特別是在教學設計時,應關注看圖寫話素材的積累、圖片的精選以及訓練的加強等,以此促進教學質量與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翠霞.“畫”“話”共振,提高寫話能力:淺談如何提高低年級學生看圖寫話能力[J].快樂閱讀,2016(8):60.
[2]崔樹常.淺析小學語文寫話教學[A].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第五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1.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