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毅毅
摘 要:幼兒是人一生中成長的關鍵時期,幼兒園作為幼兒的主要教育場所,對幼兒的學習、生活、成長都至關重要。在此背景下,幼兒教師的專業理論與實踐能力成為家長們關注的重點。幼兒教師的專業理論與實踐能力被統稱為教師的專業素質,教師專業素質的高低將直接決定教學質量的優劣。基于此,對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素質的提升方法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幾點提升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素質的具體策略,以期能夠為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素質與教學質量的提升盡一份綿薄之力。
關鍵詞: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理論;實踐能力
一、加大農村幼教投入,提高幼兒教師待遇
為保證農村幼兒教育的發展,在國內教育經費的撥款上,需要從實際出發,考慮農村幼兒教育的需求,合理安排所撥款費用。在加強農村幼兒教育方面,需要嚴格按照國家和省內的規章執行,同時設立農村幼兒教育的專項費用,著重發展農村幼兒教育。在建設農村幼兒教育時,關于學生宿舍、設備的添置需要作為重點建設對象,優先建設,爭取以較快的速度改善農村幼兒園的辦園條件,保證所撥資金能用于農村幼兒教育及其相關設施上。為促進幼兒教育的提升,各級鄉鎮和村委會應該加大建設力度和重視度,增加關于農村幼兒教育的投入。同時,公立幼兒園還需從各個渠道獲取資金,提升學園的教學水平。
二、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培養幼兒教師的反思能力
首先,需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增強自身素養。教師需要掌握社會各界的新資訊,在教學時傳授給學生,才可適應當代發展的需要。經濟不斷地發展,幼兒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意識到啟蒙教育和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并以此作為個人全面發展的途徑之一。不斷提升自身素養,以成為優秀、有名望的教師為目標,以成為一名合格教師為基礎來要求自己。
其次,對自身的教學方法不斷進行反思,增強教師的“教研結合”意識。對于自身的反思至少需要三次,分別在教學前、教學時和教學后。教學前的反思,主要是在對幼兒進行教學前,對于教學的內容和課程的設計是否有利于兒童的身心發展,能否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否有效地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對于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應該如何應對等。在教學的過程中,作為老師應該思考學生和老師之間是否處于平等的地位,交流時有無對學生設身處地地考慮,所進行的教學活動對于學生的智力發育有沒有益處,是否適合他們的年齡,給幼兒的自由活動時間是否充足,在哪些方面做得較好,而又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強。
最后,作為教師,堅持實行“反思—合作—行動”的教學模式,改善自身的問題,提升教學水平。該種模式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模式之一,對于農村的教師,是一種較為陌生的教學模式。一名優秀的教師,他們專業的發展路徑是內控的,是對教師職業的認識、感受,使其加強對教學的興趣,在教育過程中自發地提升個人能力的過程。因此,啟蒙教育的老師,也應該遵循這一教學模式,在教學時不斷對自己進行反思,通過經驗的累積提升自身的教學專業水平。同時,幼兒園需要積極開展關于教研的研討會,給教師提供學習的空間,與他人進行交流,反思自身的不足,汲取他人的教學經驗,將自身能力的提升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教學中感受快樂,成為更優秀的幼兒教師。
三、搭建幼師培養平臺,建構農村幼師培訓新體系
關于幼兒教師素質和教學水平的發展,教育部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應該如何提升農村幼兒教學的水平,優化農村幼兒教育的基礎設施,使其獲得更專業的發展空間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對于某些鄉村教師,由于專業理論的缺乏,難以接受新的教學觀念和理論。面對這些問題,需要從實際出發,為教師提供專業的理論和實踐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水準。
四、構建科學高效的教研網絡,強化對農村幼師教育教學的指導
為發展農村幼兒教育,應當以縣市教學水準對其進行指導,發揮縣市幼兒園的模范作用,拓展縣市教研部門的影響力,以“送教下鄉的形式”加強對農村幼兒教育的指導。縣、市的幼兒教研部門,積極組織城鄉幼兒教師的交流活動,使其形成互幫、互助、互學的格局,減小兩者之間的差距,提升整體的幼兒教育水準。同時,縣、市示范幼兒園要起到代表作用,相關部門有計劃組織教研、講座等活動,定期對教師培訓幼兒教育理論的講座,提升鄉鎮教學水平,舉行幼兒園的評比活動或者教學技能比賽等,促進農村幼兒教育的發展。
綜上所述,隨著十三五的到來,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農村幼教發展的先決條件是幼兒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如何加強農村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素養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實踐問題。誠然,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素質的提升并非朝夕之功,但只要通過努力,必然會守得云開見日出。
參考文獻:
[1]蘇剛.農村幼兒教師專業身份認同的現實困境及重塑路徑[J].現代教育科學,2011(12):78-80.
[2]崔培英.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新途徑:以河南省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3):1349-1350.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