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紹萍
摘 要:意識形態是形成世界觀、價值觀的思想準則,它嵌入在語文教學中而被小學生吸收和消化。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識形態嵌入方式進行探討,是為了防止出現“強制灌輸”“政治說教”等脫離語文學科特色的現象。為此,沁潤式的意識形態嵌入才能更好地處理當前主流意識形態與語文教學之間的和諧關系。
關鍵詞:意識形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語文學科的特色在于能夠將意識形態與語文文本內容銜接在一起。當然,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語文素養的培養,更多的是對孩子的情感價值觀進行熏陶。因此,本文認為,意識形態以沁潤式嵌入語文教學中,既不失語文學科的文質兼美,又符合語文教育的標準要求。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對課文中意識形態嵌入方式進行回應,在具體實踐中,本文將從以下幾點闡述意識形態沁潤式嵌入語文教學,彰顯語文學科的魅力所在。
一、在情境中進行意識形態熏陶
意識形態沁潤式嵌入必須在潛移默化的狀態中實現,這也就要求教師能夠利用情境教學,構建合理情境,將學生引入情境中進行教育和熏陶。情境式教學需要對不同主題的教學內容進行不同的設置,力求縮小文本內容與生活的差距,通過情境教學巧妙轉換學生的思想行為準則,并與時俱進地探討語文知識,讓孩子們更容易接受文本知識。
以《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為例,作者希望通過小女孩的悲慘生活來表達對資本主義社會下貧富差距的不滿以及貧苦人民生活的同情。而現在的孩子們基本都處于衣食無憂的狀態,他們無法切身體會小女孩的生活,那么文本內容應該怎么轉換這些價值觀呢?這既需要構建情境,利用PPT截取一些新聞報道中貧苦孩子的勵志故事,教會他們珍惜當前的生活,甚至可以號召學生發起愛心捐贈,利用行動幫助他們。通過讓學生感受當前生活中存在的貧窮現象才能擴展他們的認知,巧妙地轉換課本中的價值觀和教學目的,從文學素養中得到價值熏陶。
二、注重學生的自我生命體驗
小學語文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更容易實現意識形態的沁潤式嵌入,尤其是對主流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教育的過程嵌入,因為學生自我體驗比教師強制灌輸更容易被接受。體驗式教學需要學生在自主實踐中感受課文內容所教授的具體思想感情,領悟其內在蘊含的意義,從而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和語文素養。當然,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也要創設不同的情境幫助學生體驗文本內容,尊重學生獨特的個人體驗,相信學生體驗的認知以及學習技能、情感價值觀內容。
在一年級下冊《三個兒子》一課的講解中,可以通過設置表演情境提升學生的文本理解,在表演過后由教師發問,讓學生自己選擇愿意成為“哪個兒子”,并闡述自己的理由。通過這樣的自我體驗,讓學生自己做出價值選擇,教師在旁進行適當引導,不僅能讓學生提升課堂的自主性,還可以讓他們親身體會其中的情境并做出價值判斷。
三、允許學生對文本進行多元理解
意識形態沁潤式嵌入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多元理解,也就是說,學生在自我認知經驗以及知識積累過程中,形成對價值觀的自我理解以及對語文教學內容等開放性教材有自己的價值觀建樹。意識形態沁潤式嵌入文本內容中,要求教師在面對“文本內容”和“學生主體”時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在課堂中充分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傾聽學生對課文文本內容解讀的不同聲音,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對話”和“交流”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多元闡釋,并鼓勵學生對知識進行自我建構以及大膽提出批判與質疑,還語文學科開放性的特點。
此外,教師對學生提出的批判以及質疑,應當選擇有價值的中立立場,面對學生不同的價值觀判斷,應給予一個充分自由、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保持他們暢所欲言的積極性。并嘗試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在學生進行價值判斷時盡量加以引導,相信這比任何“政治說教”的語文教學更能讓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
四、教師的自我批判意識和自我反思
教師的自我批判意識主要是指教師對現有教材、練習系統、教學方案的批判。作為一線教師,因循守舊是不能讓語文課程生動、自由的,在現有語文教學材料以及教學方案中,有很大一部分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是脫節的,語文教學本身的開放性就要求教師能夠形成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并在擁有新型教師觀的前提下重新解讀教材,使教學內容能夠與時俱進,被學生接受,以免有些意識形態內容影響學生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基于沁潤式意識形態嵌入下,要求無論教師培養自我反思意識還是批判意識,都要對語文學科的學科特色性有充分的認識。不能將具有豐富感官以及文質兼美的語文課上成一門“政治說教”的政治課,這都需要語文教師在自我專業發展領域不斷發展與完善自我,并擁有開放的心態,不斷地學習新事物,做一名與時俱進并懂得思考的教師。
參考文獻:
[1]李芳.現行小學語文教科書隱性價值分析[J].教學與管理,2008(29).
[2]蘭佳靜.意識形態對語文教材編選的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