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秀英
摘 要:新一輪教學改革的全面展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變得越來越重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數學實驗教學,讓學生從小學就開始接觸數學實驗,可以極大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小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及數學思維、應用意識,積累數學學習的經驗,提升數學思考能力,以利于后續學習的遷移運用。
關鍵詞:數學實驗;小學數學;價值探析
結合小學數學學科特點,以體驗經歷為價值取向,以數學學習方式為目的,深入推進小學數學實驗教學研究,以多元化的方法展開實驗探索活動,可以促進數學實驗教學內容的開展,對于提升教師的教學理念與課程意識具也有著重要的意義,這都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探究,本文將對數學實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和價值進行探討,發揮數學實驗優勢,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更快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
一、數學實驗在小學數學中的推行背景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簡稱《新標準》),提出許多符合現代教育的新理念,倡導“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學生主體性教學,為教育教學帶來新思路,小學課堂教學方法也應做出相應的調整。
數學學科是小學教育階段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在新課程標準下,大家都在積極探尋一種高效、合理的教學方式,能做到讓學生活學活用,樂學樂用,使他們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開展小學數學操作實驗教學的步驟,一般是先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拋出需要研究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一起為解決這個問題,做實驗準備,之后再指導并鼓勵學生自己動手,親自體驗實驗過程,發現問題,得出結果,最后由教師將學生得出的結論進行歸納總結,得出結論,再讓學生針對此結果進行反復演練驗證,加深印象。小學數學操作實驗教學的優越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十分明顯。
二、數學實驗在小學數學中存在的理由和價值
新課程著重強調,要讓學生通過實踐,用數學的眼光捕捉數學的問題,自主探索數學規律,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數學實驗是新課程標準下很理想的探究性教學方法,將它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具有以下優勢:
1.通過各種豐富有趣的數學實驗,鍛煉學生手、眼、腦協調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數學思考能力,獲得豐富的感官體驗。
2.通過動手實驗,彌補數學學科的抽象性。由于小學時期兒童年紀小、抽象思維能力未成型的特點,通過實驗,可以借助工具,將數學中的抽象知識轉變為實驗過程中具體的問題,完成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思維的轉變,也能夠使廣大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發其學習數學的欲望。
3.通過數學實驗,能夠讓廣大小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從猜想到驗證,再到自己得出結論,歸納計算方法和公式等,通過自己動手,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并能在實驗中反復實踐演算,不斷得到鞏固,培養數學思考方式。
4.數學實驗可以提高學生數字推理、思維邏輯能力。數學實驗可以讓抽象變得具體、數量變得直觀、計算變得形象化,學生能夠自主進行公式、法則、定律的推導驗證,計算、圖形的分析驗證,促進學生思維的提升。
5.教師通過數學實驗,讓問題在數學課堂上直觀呈現,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科,感受數學的趣味和價值,體驗數學的魅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在實驗過程中的動手操作,可以讓學生得到直觀的感知,加深對知識點的認識。
6.用所學知識對實驗中的數學現象進行分析討論,而不僅僅是局限于課本上的結論,真正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技能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用數學解開奧秘的快樂,通過動手操作實驗,豐富實踐經驗,發現規律,總結出初步的概念和結論。
7.適應小學時期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符合該階段學生年齡小、思維學習具象化、實踐經驗少、活潑好動、喜歡動手操作的特點,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進一步推進新課程改革。
8.數學實驗具備指導性、目標導向性等特點,通過搭建實踐操作的平臺,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問題探究空間,能夠對學生起到強化、鼓勵、指導、啟發的作用。
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生理發育都不成熟,在傳統數學教學模式下常有畏懼情緒,隨著新課程改革,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通過數學實驗,可以讓學生主動研究問題、動手探索、動筆記錄、思考結果,帶著極大的興趣來進行自主實踐,體會到了學習和探究的樂趣,培養了刻苦鉆研的品質。
參考文獻:
[1]王瑾.小學數學課程中歸納推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2]張桂芳.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