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任桑
摘 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園組織活動時,可以經常打破班級的界限,讓幼兒有更多機會參與不同群體活動。”為此幼兒園特意開展戶外大型混班游戲活動,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孩子在換區域時出現了這樣的現象:不善換區,對開始下一區域游戲彷徨無措。頻繁換區,對每一區域淺嘗輒止。不愛換區,自始至終在同一區域反復游戲。
關鍵詞:大班;混班;體育游戲;自主換區
一、幼兒混班游戲活動現狀
混班游戲我們是首次開展,面臨著很多問題,在前期的準備中,我們老師反復討論制訂了詳細的計劃,但是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出現的問題特別嚴重。
問題1: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孩子們在場地上亂跑、亂竄,不聽指令隨意進行自由活動。喜歡往人多處擠,統稱“人來瘋”。別人排隊,他不干,往前擠,往前推,人倒了,最開心。
問題2:“魚龍混雜”“門庭若市”
觀望所有混班游戲,看似熱鬧,其實不然;孩子們進行的都是與混班游戲無關的活動,比如,在區域中你追我趕;或者一個區域重復玩,不肯換區域,導致某個游戲區域內人滿為患,而其他區域則空無一人。
問題3:我行我素,獨來獨往
因為是戶外區域游戲場地大了,老師們設置好游戲區域之后給孩子們相對的自由,孩子們不再選擇區域,而是游離在區域游戲的邊緣,站在區域某一個地方看著其他小朋友,一個人從這頭走到那一頭,沒有進入游戲。
二、影響幼兒自主換區的諸多原因
原來混班游戲的混亂現象是有原因的,我總結如下原因:(1)場地的設置無序。(2)內容安排無目的。沒有提供多樣化的游戲內容。3.活動的管理無效。
三、混班游戲自主換區域的指導策略
(一)合理劃分活動空間,讓幼兒有秩序地換區
環境是隱形的老師,有序的環境會無聲地提示孩子。讓孩子在無形中懂得規則,體驗有序活動的樂趣。
1.按場地布局劃分
合理的區域設計需要環境的支撐,而利用幼兒園現有環境,將幼兒園現成場地設計成為既有游戲性又有規則性的場地是我們老師集體的智慧。
2.按游戲內容劃分
我們除了按照幼兒園環境設計出最理想的空間安排游戲之外,同時我們還歸類游戲內容,創設5個大區,將游戲目標融入5個大區中,從小游戲過渡到大游戲,換區的次數變少,孩子們的等待時間加長,但排隊意識逐漸加強。
3.按組織方式劃分
一段時間的戶外混班游戲,發現孩子們有了一定的規則意識,為此我們將技能性的一些內容固定區域,固定進出口讓幼兒自主選擇,自行監督,教師將不做指導和管理,讓幼兒每天自行完成。
(二)設置動靜皆宜的游戲內容,讓幼兒有興趣地換區
多樣的游戲形式總能調動幼兒的興趣,在不斷更新的游戲內容中讓幼兒體驗戶外混班游戲的快樂。
(三)加強游戲監督管理,讓幼兒有目的地換區
在幼兒園活動中游戲是幼兒喜愛的,規則性也比較強,可通過培養幼兒遵守游戲規則,使他們明白生活中時時有規則、處處有公理。戶外游戲有很大的活動量,幼兒情緒易興奮,自我控制力差,容易忘記游戲規則,所以我們通過許多方式來刺激幼兒遵守換區域的規則。
1.設置區域管理人
因進出口的位子隨著游戲場地合理的劃分不定期的轉換,所以每一次區域場地轉換時請幼兒做“小旗手”,設立“小旗手”管理隊。
2.實施挑戰獎勵卡制度
管理隊讓我們的區域更有秩序,在此基礎上我們在每一個出口設立小貼紙獎勵處,得到管理隊表揚的幼兒手持獎勵卡到獎勵處兌換小獎品,獎品雖小但作用大,幼兒不僅學會自行排隊,而且為了得到小獎品相互合作,不再出現你推我擠、互不相讓現象。
3.采用每周一次記錄的措施
區域游戲的活動需要老師不停地更換游戲內容,那么什么樣的游戲更加適合孩子自主換區呢,并且長時間不更換大的游戲內容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呢?我們通過表格記錄形式形象地折射出在哪個區域玩的幼兒規則意識最強。
在混班體育游戲的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注重的是孩子在運動中的樂趣、孩子在運動中的過程、孩子運動的發展軌跡,改變了以往只注重孩子動作的發展和運動后的結果。我們把混班體育游戲活動的權利真正還給孩子,在游戲中,孩子們活動的空間更為廣闊,孩子們自主選擇區域也有利于孩子社會性交往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體驗游戲的快樂。
參考文獻:
[1]徐則民,洪曉琴.走進游戲,走進幼兒[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陳向明.在行動中學做質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3]華愛華.幼兒園混齡教育與學前教育改革[J].學前教育研究,2005(2).
[4]朱家雄.對我國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反思[J].幼兒教育,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