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方銳
摘 要: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二外韓語混合教學模式是以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機結合為依托,對二外韓語教學進行的一種新的探索。該混合教學模式由課程設置、學習活動的設計、動態化的管理、混合教學的評價、學習資源的建設五大板塊組成。同時分析了影響混合教學實施效果的因素。即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學生的網絡學習能力、網絡環境和師生交流等。
關鍵詞:網絡教學平臺;二外韓語;混合教學;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數字化校園建設的不斷發展,我國高校網絡覆蓋率的不斷擴大,利用網絡技術輔助教學的教學改革不斷向前推進。目前我國有很多高校都開始使用網絡教學管理系統,再加上高校學生信息化素質不斷提高,這些都為高校進行混合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在此條件下,筆者立足于本校學生的特點及二外韓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整合各種資源,積極探索如何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結合混合教學理論及學科特點,進行混合教學實踐。
一、二外韓語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以下簡稱“我校”)開設的二外韓語課程性質為公共必修課,教學時長較短。二外韓語的周學時為4學時,教學周為18周,共開設2個學期,總學時為144學時。二外韓語的課程設置一般比較單一,課程教學一般會兼顧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教學任務,所以在較短的時間內要讓學生達到掌握一定數量的詞匯,熟練掌握韓語語法使用語境,并達到基礎對話流利的教學目標難度較大。
其次,我校選修二外韓語的學生主要是英語專業和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跨院,跨專業的學生較多,每一屆大概有200人左右。由于師資的限制,每個班上課的人數較多,師生之間的課堂互動開展困難,課后交流不便。
再次,目前大多數二外韓語教學仍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教師依賴教材照本宣科,只注重語法的講解,忽略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學手段單一,學生課堂學習感到乏味,不能保持持久的學習興趣。
最后,對學生的評價指標單一,不能準確評價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
網絡在線學習,具有學習資源豐富,學習時間自由,溝通渠道多樣的特點。學生通過在線的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課堂學習,能有效地改善課堂學習時長不足,師生互動交流不充分等問題,并能給學生很好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基于網絡學習的一系列優點,筆者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開展了二外韓語的混合教學改革。
二、二外韓語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實踐
1.課程設置
二外韓語課程探索的是“課堂”+“網絡”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設置了學習的四個模塊,即基于課程任務的網絡自主學習(線上)、課程內容學習(線下)、課堂實踐活動(線下)、網絡自主學習(線上)。其中課堂的線下教學設置了2學時,網絡的線上學習設置了X≥2的學時。因為網絡教學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學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學習地點和學習時長,所以設置了X≥2的學時。具體課程設置的形式如表1所示。
2.學習活動的設計
本課程的混合學習是由課堂學習和網絡學習兩部分構成,整個過程強調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教學設計,體驗新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在設置混合教學時,對線上線下的內容充分設計。
根據二外韓語的課程特點在線上部分的學習專題是以學習主題單元為單位。每一主題的下面會設置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學習資源、交流討論四個板塊。在每一課的第一課時教師會以課程通知的形式明確學習目標,在播客單元設置學習任務,即把課程的重點、難點與新知識相結合創建教學視頻,并提出問題或根據課程內容建立在線測試。在這一學習活動中,教師負責設計學習任務,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處于主體地位。在第二課時的課堂學習部分,教師可以針對在線學生學習測試的結果進行有重點,有取舍地講解,能極大地節約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在課堂內容學習中處于主導地位,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第三課時的課堂討論時間,教師事先在網絡平臺上給學生分組設立不同的情景模擬任務,學生在課堂時間完成情景模擬任務,并互相評價。學生作為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師在分組練習的過程中起到組織和指導的作用。在第四課時階段,學生可以在線學習和課文相關的文化,進入試題庫進行自我測試練習。在討論區進行話題討論,教師通過討論區答疑解惑和學生進行交流。學生在自主學習階段處于主體地位,教師起指導作用。
在二外韓語的混合教學中,體現了人機交互的學習。學生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獲取學習任務及學習資源,并完成學習任務。體現了生生之間的交流。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分組互助學習,也可以通過討論區進行交流學習。體現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在線批改作業、答疑、討論等。新的混合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過去教師完全主導課堂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凸顯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思想。
3.動態化的管理
網絡教學平臺可以對學生的網絡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指導情況進行監控和管理。首先,學生在每個模塊的學習情況均被記錄,教師可以隨時查看學生的學習時長和學習次數。其次,利用數據庫設置了信息反饋系統,學生可以隨時查看自己的網絡學習情況,調整學習策略。最后,網絡詳細地記錄了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情況。較為科學的教學管理保障了學生的學習質量。
4.混合教學的評價
混合教學評價的指導思想是從注重知識內容的考核轉變為注重學習者能力素質的培養,因此在評價機制中采用綜合評價機制。包括形成性評價(50%)和終結性評價(50%)。在混合教學的形成性評價中包括自我測驗評價,小組評價、討論互動評價、教師評價等綜合評價模式。將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貫穿于學習過程中,以全面檢測學習者的自我學習水平。
5.學習資源的建設
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必須給學習者提供適當的網絡學習資源。所以在開發學習資源的過程中,教學團隊重新編排了教材,并增加了情景韓國語的自編輔助教材及配套的網絡試題庫。錄制和教材配套學習的視頻和音頻。
三、影響混合教學實施的因素
1.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影響混合教學的實施
對于教師而言,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有很大不同。教師在考慮知識傳授的同時還要做合理的教學設計。教師要考慮混合教學實踐中哪些內容適合在網絡上學習,如何分配網上學習和課堂教學的比例。如何做到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效銜接,如何監控學生的學習過程,并在線給予輔導及交流反饋等。上述這些環節都要提前做好設計,否則就會影響混合教學的實施。除此之外,教師還必須具備一些基本的軟件應用,視頻剪輯等知識。所以,網絡學習環境下對教師的教育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學生的網絡學習能力影響混合教學的實施效果
對于學生而言,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學習是一種全新的體驗,通過網絡進行學習的混合教學模式打破了過去單一的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關注度和學習熱情。但是由于一些學生對于網絡教學平臺使用不熟練,導致對任務流程、測驗方式、如何討論等基本常識無從下手,所以對于學生來說網絡學習也是個逐漸熟練的過程。此外,網絡學習對于學生的自我管理也是一大挑戰。一些在線測試以及一些視頻教學內容,學生存在敷衍了事的現象,在調整了試題庫的建設以及測試方式之后情況有所好轉。根據形成性評價結果顯示,那些積極參與網絡學習的學生與不積極參與網絡學習的學生相比,學習績效更好,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升。
除此之外,網絡環境和師生互動交流也是影響混合教學實施的因素。網絡的升級換代,師生網絡環境是否統一會影響混合教學實施的效果及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師生互動交流方面,師生在網絡上交流越頻繁、討論越深入,學生對所學內容了解就越充分,深刻,學習效果也更好,也有利于建立更良好的師生關系。
四、結語
通過二外韓語的混合教學實踐,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二外韓語的傳統課堂教學的學時不夠,教學手段單一,師生交流不暢,學習評價體系單一等弊端。通過教學實踐證明,該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合作精神。同時,該系統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進行監控提高了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當然,在教學改革中仍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我們也在不斷進行調整,以期望達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周紅春.基于Blackboard學習平臺的混合學習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電化教育研究,2011(2).
[2]黃榮懷,馬 丁,鄭蘭琴,等.基于混合式學習的課程設計理論[J].電化教育研究,2009(1) .
[3]楊文婷,何伏剛.混合式教學中教師技能的新要求[J].中國遠程教育,2008(6).
[4]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J].中國大學教學,2005(5).
[5]劉貴富,田貴才.信息環境下高校立體化教學資源建設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