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春梅
摘 要: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紛紛進城務工,受城鄉二元體制的限制,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無法在城市進行生活、學習,于是大量的農村留守兒童產生。在當前“新四化”的建設中,這些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和發展對于全社會的發展都至關重要。本文在分析了廣西忻城縣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現狀、成因的基礎上,從政府、家庭、學校、社會等四個方面提出了解決忻城縣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忻城縣;農村留守兒童;農村教育
一、引言
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人口的大量流出,廣西大部分農村地區的人口更多的是“386199部隊”,其中表現明顯也最為讓人擔憂的就是大量的留守兒童問題。這些留守兒童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心智還不夠健康成熟,其所處的境況和環境卻令人擔憂。筆者在廣西忻城縣長期從事教育工作,比較了解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因此選取忻城縣作為此次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的典型案例。文章以廣西農村留守兒童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個案調查、實地調研,梳理分析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在此基礎上對忻城縣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成因進行探究,并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以忻城縣為例
為深入了解忻城縣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筆者與“千千網”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大學生志愿者們一起合作,展開了忻城縣農村地區的實地調研。本次調研以走訪為主,電話訪談及QQ交流為輔。在調查走訪階段,一共選取了150份問卷作為樣本,其中分為調查問卷一和調查問卷二:問卷一是與兒童的交流,一共調查了90份;問卷二是與兒童監護人的交流,一共調查了60份。實際有效問卷142份,回收率達到94.6%,問卷回收率比較高,質量也比較高。此次的留守兒童調查結果如下:
1.家庭狀況
(1)留守兒童與(外)祖父母生活占35%,與親戚朋友生活占2.5%,與爸爸或媽媽一方居住占55%,與其他人居住占7.5%。
(2)監護人對其留守兒童生活關心多占23.3%,學習關心多占26.7%,生活和學習都關心占43.3%,不關心占6.7%。
(3)監護人與其留守兒童經常交流的,自己主動占32%,孩子主動占8%,互動占22%;一般交流占24%,很少交流占12%,不交流占2%。
(4)留守兒童調皮或犯了錯誤,監護人一般會體罰占17.5%,訓斥占22.55%,置之不理占12.5%,耐心教育占27.5%,其他態度占19.95%。
(5)留守兒童心中理想的家庭:父母都在家占67.5%,單親在家占17.5%,和其他長輩住占15%。
從上述留守兒童家庭情況的不完全調查中發現:忻城縣留守兒童與隔代長輩或父母一方居住占大多數,但是留在農村的監護人往往對這些孩子關心不夠,缺乏與留守兒童的交流,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遠遠不夠重視。
2.學習狀況
(1)留守兒童在節假日一般會學習、看書占30%,運動10%,上網、玩游戲占10%,看電視、閑著無聊占27.5%,在村子里跟朋友玩耍22.5%。
(2)學習遇到困難時,他們會求助老師的占25%,求助同學占32.5%,求助監護人占15%,自己解決占27.5%。
(3)如果考試沒考好,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們認為是自己平時不夠努力的占60%,認為是沒有老師或家長指導的占22.5%,認為是由客觀原因造成的占17.5%
(4)留守兒童的老師家訪和私下談心情況:常家訪、常談心占12.5%;不常家訪,偶爾談心占22.5%;常家訪,偶爾談心占12.5%;不常家訪,偶爾談心占10%;不家訪、不談心占42.5%。
(5)認為父母外出會影響學習占37.5%,不會占35%,認為學習無所謂占27.5%。
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自主性較低,課余放在學習上的時間、精力很少,在學習上很少會向老師和留守監護人求助,出現學習問題容易自責,且認為父母外出務工對自身學習影響較大,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三、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形成原因
1.經濟發展落后
忻城縣所轄農村大多處于偏遠的山區,地形地勢復雜,且農業生產條件惡劣,農民除了耕種幾畝旱地再無其他副業收入,為了生存,剩余的青壯年勞力不得不走出大山,去城市謀求生路,這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埋下隱患。
2.家庭教育斷層
父母雙方或一方進城務工,致使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親子之間的溝通中斷,互動缺失。外出務工父母即使想好好教育子女,但終因天各一方,對留守兒童的教育難免陷入“鞭長莫及”的境地。更糟糕的是,許多外出務工父母連與子女的基本交流都沒有,極度缺乏對子女的引導、教育與關心。
3.學校教育無力
農村留守兒童缺乏家庭教育的同時,學校教育狀況也不容樂觀。一是農村留守兒童成績較差,二是老師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關心少。且忻城縣如今留守兒童從小學三年級起就要獨立生活,老師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用來照顧學生的生活,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實在無力同時兼管。
4.社會教育缺失
在當今互聯網時代,除了電話、微信和QQ等網絡平臺在農村也開始逐漸普及,留守兒童與成人交往的機會大為減少。另一方面,由于留守兒童缺乏必要的監管,他們的自身行為也會對他人造成傷害,甚至釀成多起少年刑事案件,農村犯罪率逐漸低齡化,造成了社會安全的隱患。
四、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對策
1.政府方面
政府首先要著力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村城鎮化水平,推動鄉鎮企業的設立和發展,試點并推廣農村特色種植養殖模式,促進農村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小工業”的發展。其次,繼續加大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投入力度,改善教學、生活環境。最后還要加強農村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繼續推動定向免費師范生培養工作,讓更多的優秀大學畢業生服務農村學校。
2.家庭方面
父母是學生最重要的人生導師,要重視家庭教育,為留守兒童創造良好的成長和發展環境。家長首先要樹立起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盡量為留守兒童們提供良好的教育機會。其次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聯系,留守兒童的家長們應該經常與孩子保持溝通聯系,不僅是對學習,生活方面也要有詳盡的了解,及時掌握孩子的各方面動態。最后,家長們也要注重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和文化素養,為子女做好榜樣。
3.學校方面
學校是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最主要承擔者,要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要立足于學校。首先學校要貫徹“以人為本”“教育公平”的教學精神,對留守兒童這一特殊學生群體加強教育與培養,發掘他們的智慧和潛能。其次,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配備生活及輔導教師。教師的高度責任心和對兒童的關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最后,學校可以多開展一些有關道德修養和法律素質的公益講座,對留守兒童進行積極引導,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辨別能力,提升法律觀念與道德修養。
4.社會方面
首先要逐步消除城鄉二元體制影響,出臺惠民政策,為留守兒童的發育成長創造公平合理的環境。其次,各級婦聯可與社會組織合作,為留守兒童提供更多幫助。借助“精準扶貧”的東風開展“一對一”“一對多”的幫扶助困活動,為家庭經濟困難的留守兒童提供必要的資助。最后,加強社會治安管理,嚴厲打擊針對青少年的違法犯罪活動,營造讓人放心的治安環境。
(作者單位:廣西忻城縣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