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莉+馬蘭+彭燕



摘要:重慶市巴蜀小學校以發展兒童的核心素養為課程目標,將“有愛心、負責任、講文明、守規則”確定為品德學科的核心素養。以“守規則”為重點,研制核心素養圖譜,研究相應的課堂教學范式和律動課堂評價量規,并通過典型課例研究落實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品德課堂;規則教育
“核心素養”這一概念舶來于西方,英文詞是“Key competencies”,“核心素養”也即“關鍵素養”。褚宏啟教授認為:核心素養是“關鍵素養”,不是“全面素養”,核心素養要反映“個體需求”,更要反映“社會需要”,核心素養是“高級素養”。巴蜀小學結合校本實際,將公正誠樸、頭腦科學、身手勞工、世界眼光確定為巴蜀兒童應具備的核心素養。學校希冀,巴蜀孩子從全面發展到全人發展,進而外顯,成長為具有“頭腦科學,身手勞工,自信、豁達、優雅的現代公民”特質的巴蜀型兒童。在實踐中,巴蜀小學不斷加強學習轉化,讓核心素養在實踐中落地。
具體到小學品德課程,我們立足已有研究成果、課程改革的要求和巴蜀學校自身的追求,將巴蜀品德學科的核心素養界定為:有愛心、負責任、講文明、守規則。在多年的學校德育實踐中我們發現,規則教育是小學生道德養成的基礎。因此,我們將“守規則”作為研究重點,探討基于品德核心素養培育的課堂策略。
一.研制品德課堂“守規則”核心素養圖譜
人教版品德與生活(社會)教材中的《校園鈴聲》《平安回家》等規則教育內容,從“學校紀律”到“社會生活規則”“法律制度”,均遵循學生的年齡、心理、社會經驗、認識規律編排,具有生活性、實效性、實踐性等特點。以這些內容為基礎,我們整合巴蜀兒童禮校本教材,設計了“守規則”核心素養圖譜(見表1),并在擬定教學目標時注重體現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原則。
2.研究“守規則”課堂教學范式
杜威認為,理想的課程是以孩子的經驗和興趣為基礎,并為未來生活做準備的。基于品德課堂、學生、教師和教學方式的現狀,我們研究并出臺了“活動體驗式”品德課堂教學范式。它包括三大板塊:課前初探、課中深究、課后踐行。
課前初探主要結合教材和學生情況劃分學習小組,進行調查、走訪、查閱資料、參觀訪問、實地考查等活動,指導學生初步搜集并整理相關資料,為課中模擬體驗活動做好必要準備。
40分鐘的課中深究分為三個小板塊。板塊一是創設情景,引入規則,以聯系生活、創設情景、引入規則為學習目標。提示如下要領:1.從學生實際生活中找準切入點,使規則與現實生活、學生心理、相關學科等相聯系,創設生活情境,引入所學主題內容;2.師生自由表達看法;3.引入規則。板塊二是模擬生活,體驗規則,意在通過模擬活動和體驗感悟,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規則意識。其操作要領包括:1.圍繞核心規則,小組內展示、交流、梳理資料,然后在班級內補充、感悟,達到資源共享。通過開展討論,明白道理。2.通過模擬現實生活(校園規則、家庭規則、社會規則)中的情境,豐富學生感知,形成規則意識。3.開展過程性多元評價:采用贊揚、引導、矯正、激勵等多種評價方式推進教學進程。板塊三是拓展提升,內化規則,旨在通過活動,尋找生活與規則的共鳴點,讓規則與現實對接,完善規則,內化道德品質。其操作要領包括1.總結評比:用積分、星級評價等方法,評選“最佳合作小組獎”“最佳小組發言人”“最佳創新小組”“最佳組員”等。2.通過拓展延伸活動,感悟、內化規則,真正做到從“他律”到“自律”,強化道德認識,提升道德情感,指導道德行為。
三個小板塊注重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與生活對話,獲得真實的生活體驗;與他人對話,合作探究,展開思辨;與自己對話,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實現道德的自主建構。
課后踐行則重在引導學生以規則指導生活,從自身做起,讓規則內化為具體行為,提高自身道德修養,以規則意識引領生活習慣,做一個講“規范”的道德人。
這樣的課堂范式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探究,去模擬,去體驗,去內化,從而構建了真實、思辨、輕松的活動體驗式品德課堂文化。在教學中,我們注重結合學生實踐,將規則運用于生活,幫助學生改變生活方式,解決生活問題,提升生活認識,通過規則建立互惠的人際關系,進而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逐漸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自律”境界。
二、研制律動課堂評價量規
科學的評價量規是保障教學順利進行及檢驗研究成果的重要工具。為此,我們研制了律動課堂評價體系(見表2)。
三、研究典型課例落實核心素養
課堂是教學研究的主渠道、主陣地,我們選擇“講規則”這一核心素養在各個年段的不同表現形式,研究典型課例,尋找核心素養落地的力量。
低段我們選擇重點課例《和鐘姐姐交朋友》,進行家庭規則教育的研究,制定了21天家庭規則行動表。在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下,由孩子自主確定自己要遵守的家庭規則,并簽名承諾。評價主體包括孩子和家長,評價分為四個等級,用★表示。★表示“在他人提示下能做到”;★★表示“基本能自覺做到,偶爾需提示”;★★★表示“完全自覺完成,不需提示”;“完全沒有做到”不得★。孩子根據表格每周做一次小結,不斷激勵自己。以此與家長緊密合作,共同幫助孩子形成講規則的素養。
中年段則結合《我給自己定規則》,進行了校園規則課例研究,并借此驗證用情境模擬的方式培養學生“守規則”核心素養的可行性。高年段我們選擇關于遵守交通規則的典型課例《珍愛生命、遵守規則》。同時,品德學科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真實的生活,針對五年級學生在校園交往過程中的困惑,聯動語文、班隊等學科,開展了“學會交往”項目課程的研究。通過對品德學科典型課例的研究,使“講規則”核心素養更加落根,真正培養學生“講規則”的意識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