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妹
【摘要】本文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生活情境進行教學的重要意義進行論述.并在此基礎上,從教學實例來論述教師應如何在小學階段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入生活情境,以實現課堂生動而有效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情境;開展策略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學生學數學,就是要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更好地使用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會到數學的用途,并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應該把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使用生活情境的意義
(一)將抽象知識具象化
數學知識的學習相較其他學科而言,有一定的抽象性與枯燥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生活情境來進行知識的展開,能夠讓學生有效認識到自己目前所學習的知識與日常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由此在理解的過程中將原本較為抽象的知識變得具象化,切實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針對質量單位克、千克、噸等知識的學習過程當中,因為重量在學生心中十分抽象,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一個雞蛋、一瓶1 L的礦泉水等材料讓學生親身感受到質量單位,在學生腦海當中,產生一個雞蛋的重量大約為50 g、一瓶1 L礦泉水大約重1 kg的概念,由此使得相對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形象.
(二)鍛煉學生的學習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對生活情境的有效開展,指引學生發現在現實生活中經常出現的一些數學問題,聯系生活和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對這一系列問題進行思考和解決,從而強化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例如,在小學數學加減法的學習當中,教師為學生構建了這樣一個情境,奶奶帶小紅去水果攤買水果,已知買梨子一共用了11元,買蘋果一共用了8元,買香蕉一共用了7元,那么奶奶一共需要向水果攤主支付多少元?
在這樣一個生活中十分常見的情境當中,融入了數學加減法的問題,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讓學生在今后的生活當中,會有意識地去關注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學生的數學意識便得到有效的培養.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生活情境的方法
(一)立足教材內容,創設生活情境
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師所構建的生活情境一定要與當前所學習的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教師所設定的生活情境顯得十分空洞,不但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讓學生在腦海中對數學產生反感,降低數學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創設情境時,需立足教材內容,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從學生的日常生活或校園中擷取素材,以使創設的情境讓學生覺得熟悉而有趣,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進行圖形周長這一章節的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為了讓學生在腦海當中形成有關于周長的概念.讓學生在上課之前,圍繞操場步行了一周,之后教師便對學生提出了問題:“同學們,在這節課上課之前,大家都圍繞操場步行了一圈,那么有學生知道,這一圈的長度是多少嗎?”在相關生活情境的指引之下,同學便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開展了獨立性思考,同時快速了解到自己剛剛行走操場一圈的長度,其實就是操場的周長.這樣,學生便可以很輕松地將數學中關于周長的相關知識概念同生活當中自己的認知進行聯系,不但讓學生認識到了周長的含義,也加深了學生們對周長有關概念的了解.
(二)活用教材,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等,獲得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促使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不斷提高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教學建議中提出的一個要求,它為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指明了大方向,教材編寫者雖高度重視創設問題情境,但仍有其局限性(如受篇幅的限制以及地域的差異性),無法滿足學生的多樣性需求.因此,教師還需基于課程標準和學生的需求,對教材中的問題情境進行再開發,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可感可思.例如,在進行“平行和相交”這一章節知識的學習過程當中,教師向學生提問:在高空當中的兩根電線上各有一只小鳥,如果它們彼此朝著對方方向在各自的電線上行走,最后它們可以觸碰到對方么?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反應是積極的、熱烈的,這就使得學生把生活和知識融會貫通,對生活和學習產生了熱情和濃厚的興趣.學生通過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的積極交流,聯想出了更多的生活情境,從另一方面證明了,在大家的日常生活當中,數學知識是和自己息息相關的.由此逐漸讓學生在生活和學習當中養成愛數學和學數學的優良習慣.
(三)聯系學生經驗,創設活動情境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因此,如果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帶到課堂上來,那么,就真正實現了生活和學習的統一.例如,在進行“人民幣”的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創設購物情境,讓學生用人民幣進行購物實踐活動,在此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可以真實地感受到實踐的細節、合作的樂趣,而且還能夠學習到購物時要守秩序,講文明,用過錢后洗干凈手,買自己需要的東西,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等生活經驗,切實地在課堂上學會生活.
三、結束語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合理利用生活情境來展開教學,能夠讓學生對于新知識和生活產生聯想,由此讓較為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具體.而教師進行生活情境的選擇必須要合理,所構建的生活情境一定要與數學知識有密切聯系,杜絕假大空的情形出現,最大程度保持教學的科學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柯惠紅.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2(01):144-145.
[2]黃贊平.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開展分析[J].亞太教育,2016(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