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
摘 要:學生是課堂上真正的主體,這一點在新課改中再次被強調。在高中數學課堂中,將學生主動性發揮出來,對于提升教學效率是非常有效果的。在高中數學課堂上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只有這樣,學生自身的潛能才能得到激發,而在高中數學課上,要想達到這一效果是非常有難度的,因為高中數學對于學生來說,學習難度大,成績提升難,學生有一定的畏難心理,甚至對學習數學感到恐懼。所以教師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總結出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中數學;學生主體;參與意識
高中數學是一門至關重要的學科,決定著學生的未來發展。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用先進的理念和方法將教學效率提升上來,現階段學生的主體地位已經得到了明確,所以教師應該掌握基本的方法,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一、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的重要性
(一)提升學習興趣
站在學生角度來看,其能否學好一門學科,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動力來源。高中生也是如此,雖然在升學壓力下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是努力學習并不代表有興趣。很多學生其實對數學是有興趣的,但是教師未能抓住這種優勢,用傳統的題海戰術來對待學生,在這樣的情況下,并不是學生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而是學習數學的樂趣消失了,學生并沒有找到學習帶來的新鮮感和成就感。在這種情況下,若是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學習興趣自然會充足起來。
(二)消除對數學的恐懼
在以往的研究中發現,高中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若是對數學感興趣,那么就會找機會主動去思考,并表達見解。而大多數學生可能一開始對學習數學有興趣,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逐漸感到厭煩,因為數學成績真的難以提升。一些學生從小數學成績較差,對數學有一種恐懼心理,逐漸對學習數學產生了抗拒心理。若是可以將學生的自主意識調動起來,讓其主動去體驗數學學習中的成就感,那么就會消除其對數學的恐懼。畢竟數學只是一門學科,只要用心研究,掌握數學思維,數學規律也就不難以理解。
二、培養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的教學策略
(一)層次教學法的運用
層次教學是一種站在學生角度被創建出來的教學方法。在應用中,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對于數學學習,高中生理解能力以及學習能力不同,成績和基礎也有著很大差別,若是采用統一教學,難免會有一些學生越落越遠,而一些學生則是完全感覺不到難度,因此要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課堂設問的難度也要因人而異。層次教學就是將每一名學生的潛力發揮出來,由于難度合適,全體學生都能獲得突破,往往只要有了提升,也就不會覺得數學難了。
(二)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是引起學生主動思考的一種途徑,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也相當于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因此教師要掌握提問的藝術。由于數學知識是抽象的,教師要在提問時創設情境,這樣學生就會更容易理解數學知識,尤其是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問題,學生思考起來也會更加投入。例如,“若是空間有三個平面,可以將其分成多少個部分”,這個問題本身是很抽象的,涉及空間想象,但若是換成“將一個蛋糕切三刀,那么可以切出多少塊”,這樣就容易理解了,甚至可以準備好實物道具讓學生動手實踐。創設情境主要是為了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
(三)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是理解和體驗的活動,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可以掌握教材中的方法,實際上討論遠遠要比單獨思考更有效率,因為每個人的思維不同,在討論中可以實現思維的碰撞,同時將一些難題在討論中共同解決。很多概念性的知識是非常抽象的,在討論中,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舉例,然后將概念本質研究出來。
(四)突出數學實用價值
高中生學習任務多,精神緊繃。在高中生眼中數學是深奧的,但實際上數學本身是來源于生活,是實用性的學科,這一點一定要讓學生明確。在生活中其實處處可以體現數學知識,例如,在校園中,如何才能將旗桿的高度測量出來,若是用傳統的方法一定是行不通的,那么就需要利用數學方法,學生需要主動思考,其實這就是理解知識的過程,解決了生活問題,那么數學知識也就掌握了。因此讓學生了解到數學有非常高的實用價值,這樣他們參與的興趣也就會提升。
總之,在數學課堂上,學生的參與興趣越大,參與意識越高,那么學習的動力也就越強,潛力也能激發出來,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克服困難,不斷獲取良好的學習成果。因此教師要注重對高中生主動性的提升,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吸引力,使用先進的方法,讓高中生在數學課上投入進來,鍛煉自己的數學思維以及理解能力,提升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1]高有.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的教學策略[J].中外企業家,2017(5):203.
[2]常萬全.運用簡單經濟問題發展高中生數學應用意識的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7(1):144.
[3]何鵬.論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培養[J].教育現代化,2016,3(27):315-317.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