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能
【摘 要】新課程改革中強調教師實施教學活動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為此,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種手段,精心組織教學,在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的同時,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高中地理 學生思維 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88
思維能力的訓練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教育活動。對它的作用不可輕估。人的天性對思維能力具有影響力,但后天的教育與訓練對思維能力的影響更大、更深。許多研究成果表明,后天環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個新人。思維能力的訓練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只要能在實際訓練中把握住思維品質,進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順利地卓有成效地堅持下去。思維并非神秘之物,盡管看不見,摸不著,來無影,去無蹤,但它卻是實實在在,有特點、有品質的普遍心理現象。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是新課標的基本要求,新課程在教材的編寫方面,注重了探究問題的設計,同時,在各個章節中對許多知識點的處理,也改變了敘述式,灌輸式。注重探究過程就是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過程。地理學科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許多高中學生比較難以適應,部分學生對地理甚至產生懼怕心理,因此加強對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一、提高學生興趣
教師必須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使其符合大多數學生的胃口,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其學習興趣,達到深入思維的目的。從我多年的教學經驗來說,要加強課堂的吸引力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精心設疑,借疑引入。設疑恰當能更好的吸引學生,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的學習,如講《海水的運動》這一課中的“密度流”知識時,我們可先講這么一個故事,然后提出問題,二戰中停泊在大西洋的英美軍艦常常被德軍的潛水艇襲擊,雖然英美軍隊有很好的監測手段,但始終沒有察覺潛水艇如何由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的,你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通過這樣的設疑,很自然地使學生注意力進入到知識中去,積極思考,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聯系時事,關注生活。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強調知識的活學活用是近年來中學地理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經常把廣播、電視、報紙上的內容和身邊的地理事象,有選擇的納入地理教學中去,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大有好處。如:在講完《陸地環境—土壤》后把有關對“焚燒秸桿”的報道材料提供給學生,讓他們認識到秸桿焚燒違背生物物質循環原理,不是科學種田,這樣設計既擴展了學生的認識范圍,又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開展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由于目前課程改革的深入,考察性的題目都是全新的,直接考課本、考原文的東西減少了,沒有良好的地理思維有時候是很難正確解決這些題目的。經過長期的探索,筆者認為在地理教學中加強探究性學習,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非常必要。
1.充分運用地圖:地圖特別有利于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綜合發展,因為地圖是形象的,但地圖上的各種符號是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抽象,某種意義上說地圖是抽象化的形象。因此,經常閱讀地圖,綜合各種地圖要素,歸納區域地理特征和地理演變過程,既有利于形象思維又有利于抽象思維。
2.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和認識問題:辯證思維的核心是如何正確認識人地關系,教師應利用地理事實,充分說明人類既要生存又要發展,人口既要繁衍又要控制,資源既要利用又要節約,環境既要改造又要保護等辯證關系,使學生的辯證思維得到發展。
3.提倡自主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探究創新:自主學習過程的設計,應努力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刻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同時,培養求異思維、多端性思維和逆向思維等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4.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提升地理思維能力。地理學習的成敗在于地理思維能力的養成的好壞,在地理教學中,結合學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實際,不僅可以有利于降低許多地理問題的難度,使學生能充分理解,而且還可以避免許多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誤區,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生活即地理,許多地理知識和生活結合得相當緊密。實際上對地理知識的獲取過程是先認識地理中的一種現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進行驗證推廣到一般的過程。因此對地理教學中千萬不能忽視生活中一些地理現象和地理知識的運用,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已有的地理知識。要注意教學過程的生活化。要善于捕捉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現象和地理事例,教學過程要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教師要根據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通過組織和引導把地理知識與生活知識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到地理就在身邊,它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教師首先要努力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師所教內容與學生生活產生碰撞,就會激起學生靈感的火花,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面對面地與學生交流身邊的地理,學生才會感到親切、自然、現實,才會激發學生不斷探索的欲望。
三、傳授技巧,幫助學生掌握思維的方法
由于現今的高中地理教學越來越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這為教師在教學中帶來了更多的有益之處,具體來說在高中地理學習中要使學生的思維活躍,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教會學生掌握一定的分析問題的方法,這樣對培養學生的掌握正確思維方式才會真正的起到作用。此外,要學生善于思維,除了行為習慣的養成外,教師還應該重視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畢竟思維能力的提升是在扎實的基礎上得到的。例如地理概念、結論是掌握高中地理的基礎,只有準確地理解這些概念、結論才能正確的掌握高中地理當中的其他知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一步一步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引導學生認識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逐步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思維能力。
四、加強對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訓練
所謂逆向思維,是指和正向思維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聯系的思維過程,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倒著想”或“反過來想一想”。比如在課堂上講解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時,我們既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正向思維去獲得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某些探索性內容,從結果導因,引導學生利用逆向思維去掌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例如,在講授“大洋環流”時首先可引導學生閱讀材料《失而復得的旅游鞋》通過介紹韓國裝滿旅游鞋商船在太平洋中失事而鞋子又回到韓國海域的事件讓學生對大洋環流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后組織學生學習大洋環流規律圖,找出流動規律,最后提問洋流為什么這樣流動?通過學生積極討論(結合風帶圖、課本、大洲分布圖)得出結論。這樣做不僅增強學生的求知欲,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的方法和開創精神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中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積極思維的方法,才能使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才能適應當今社會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新形式,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不斷創新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