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性的教育評價制度,應該指向于學生的核心素養,引領學校、教師,關注人性、體現人道、助力人生。江蘇省姜堰教育開啟了小學評價方式改革之路:“快樂游考”“變臉文考”“試水免考”。“快樂游考”,即通過游戲化的方式展示學生的學科素養。“變臉文考”即語文、外語兩門文科考試的試卷變臉,側重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試水免考包括學困生免考、資優生免考和“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創新班免考。
【關鍵詞】教育評價;核心素養;教育生態
【中圖分類號】G52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61-0047-03
【作者簡介】劉秀鳳,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教師發展中心(江蘇泰州,225500)小學教研部主任,高級教師。
對于成長中的學生來說,最為重要的應該是激勵,通過激勵促進學生幸福快樂地成長。蘇霍姆林斯基從來不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這是對學習困難學生學習熱情和欲望的一種保護。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雖然深知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學生。但在統一的評價方式下,評價往往簡單化為一個分數、一個等級。這樣,所有差異也就簡單化為一個標準、一個主體、一種過程、一種結論。
良性的教育評價制度,應該指向于學生的核心素養,引領學校、教師關注人性、體現人道、助力人生。但現實似乎總是難以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與束縛。到底怎樣才能讓評價的診斷與激勵功能相輔相成?
我們以為,在當下教育集體迷失在以分數為追求的背景下,小學教育可以沉下心來,仰望教育的理想天空,建設捍衛童年的“巴學園”。2015年12月,江蘇省姜堰教育開啟了小學評價方式改革之路:“快樂游考”“變臉文考”“試水免考”。
一、“快樂游考”:游戲化展示學科素養
2015年6月20日,姜堰區小學統一進行期末測試,一年級的學生小B任憑媽媽利誘相逼就是不肯去學校參加考試。雖然教師多次表揚課堂上的小B能言善說,但家長還是隱隱覺得小B有問題。殊不知,小B習慣了幼兒園游戲化的生活,他能說能做但不善答卷。前一階段兩次紙筆測試成績讓他對自己失去了信心,見到考試就想躲避。今天的期末考試,小B就是懼怕考試成績會破壞他在教師和家長心目中的形象。
1.“快樂游考”,我們如此想。
單一的教育評價給部分學生造成嚴重的心靈傷害。然而,長期以來,考試分數卻成為評價的主流甚至是全部。而“快樂游考”就是我們對教育評價改革思考的回應。所謂“快樂游考”,即通過游戲化的方式展示學生的學科素養。考查紙筆測試中沒有的口頭表達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合作能力等。2015年秋學期末,我們嘗試了一二年級語文、數學“快樂游考”,吸引了多家省市媒體主動跟蹤報道。2016年春學期,升格為一、二年級語文、數學和所有綜合類學科的“快樂游考”,并在羅塘小學開展了泰州市“快樂游考”觀摩展示活動,受到了好評。
2.“快樂游考”,我們如此做。
好的評價就是從兒童視界出發,理解童趣,引領童心。關于“快樂游考”,我們并沒有成熟的行走路徑。怎么做,為什么這么做,我們沒有足夠的話語權。在此,我們用其中一所學校——羅塘小學的行為加以詮釋。
考官的選定。“快樂游考”的考官團隊由教師、家長、和中高年級學生組成,所有成員各有擔當,導“游”也是學生。學生考官和導游角色的設定,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多了親近感,少了緊張感;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份擔當,更是一份榮譽。不同角色的經歷,讓學生的童年記憶變得更加豐滿。看得見的背后是看不見的富足。
考題的設置。“快樂游考”考題的設置遵循主題化、模塊化、童趣化的原則,緊扣學科核心知識和能力,兼顧學生知、情、意、行的呈現與展示,將學科核心知識和能力放置于適合的情境之中。如,二年級語文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低年級段目標,以現行教材中“識字與寫字、閱讀、寫話、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的知識能力為基本內容編制游考考題。羅塘小學以“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為主線設置游考情境,學生在七個項目點幫助小矮人解決不同的問題后,便能遇見心儀的白雪公主。“樂善好施,向善尚美”的品格,如水般浸潤著學生的心靈。二年級數學,羅塘小學創設了“樂娃愛探險”主題,設置了“探險九宮格”“快樂大轉盤”“樂娃巧動手”“藤韻廊趣味摘”四個模塊,并配以游考地圖。游考地圖,在情境中考查學生的方向感;樂娃巧動手,旨在考查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藤韻廊趣味摘”,開放性問題的設計,旨在創設更廣泛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場景的布置。羅塘小學力求讓每個元素烙上校園文化的印記,讓場景為學校的辦學理念“文樂相融,樂在其中”作注腳,從環境的渲染到道具的準備,讓游考刻入學生童年的記憶。其中,“穿越之樂”游戲項目道具的設置,就是以充滿童趣的校園形象人物吸引學生,讓學生在快樂之中挑戰自我的膽怯。
3.快樂游考,我們如是說。
校長教師說游考。羅塘小學高金鳳校長說:“‘快樂游考不僅僅是考試形式的熱包裝,更是考評體系的冷思考。‘快樂游考的核心理念是讓學生‘玩中考、考中樂、樂中成長。”教師錢中平說:“‘快樂游考契合了兒童愛游戲的天性,學生們陶醉其中,樂此不疲。”教師王文靜說:“觀眾團,讓學生有了舞臺感,滿足了學生愛展示的心理需求。”
學生家長說游考。學生小G說:“‘快樂游考的題目豐富、有趣,像朗讀題,我喜歡。”有家長說:“模塊化的游考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提前準備,考試機會不限一次,激勵了學生的成長。”
“快樂游考”,改變了學校、教師的“價值觀”和“教學觀”。譬如,游考,喚起了語文教師對“口語交際”的關注;游考,讓數學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體驗與表達,實踐與合作,開放性的作業多了,重復訓練題少了。游考,對于教師來說不是變得簡單,而是更具挑戰性。
二、“變臉文考”:對接“大閱讀”
提升精神生命是教育的重要使命,所以教育評價應當極力指向兒童幸福和生命成長可能性的最大化。“變臉文考”即語文、外語兩門文科考試的試卷變臉,側重考查學生閱讀的廣度、深度及閱讀能力。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在全區中小學開展了“大閱讀”活動,著力引導學生親近書本,浸潤書香。但我們也發現,傳統的紙質文考,更多地關注于事實性知識,而輕視方法性知識和價值性知識。落后的評價導致了一些教師功利化的教學行為,不愿在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生命質量的“大閱讀”上多花時間。盡管我們推進的措施很多,力度很大,仍還有一些教師不敢放手指導學生進行海量閱讀。如何讓“大閱讀”的推進與課堂教學改革相融合,我們以為,必須充分發揮評價的指揮棒作用,讓科學的評價倒逼課堂教學改革,引領教師樹立“大教育觀”,真心實意抓“閱讀”。2015年秋學期末,我們嘗試了“變臉文考”試卷,語文試卷由經典加油站(10%)、閱讀實踐場(38%)、好書評鑒坊(12%)、習作展示臺(40%)四部分組成。英語試卷由聽力(30%)、基礎知識(25%)、閱讀理解(40%)和書面表達(5%)四部分組成。文科試卷的變臉,主要目的就是鼓勵教師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實施海量閱讀,讓讀得越多,讀得越深的班級、學生在考查中真正脫穎而出。
“變臉文考”讓不少學校紛紛行動起來,使精選圖書、開放書架、漂流書吧、閱讀小明星和書香家庭評選等活動常態化。實驗小學城南校區把“手指上的閱讀”社團提升為校本課程,幫助學生從知識汲取走向綜合能力提升。“變臉文考”也讓不少教師覺得:語文英語教學不應該死抱著一本教科書,幾本教輔書,而應該從提升學生的素養出發進行教學。實驗小學康華校區陸芳教師在“變臉文考”的影響下,不但自覺帶領學生大量閱讀,而且有計劃地開展系列活動,“課前一分鐘演講、春之韻美文誦讀、冰心詩歌朗誦會、水滸故事會、古詩擂臺賽、好書推薦”等精彩活動紛呈。
三、“試水免考”:評價也要關注人性
我們知道,教育的原點是“育人”。“完人教育”就是對完滿、完美、完善的追求,對智慧、理想、幸福的瞻望,對人性、生命、靈魂的思考。我們以為,更加全面、更富有活力的質量,應該尊重首創精神和主體地位。如何釋放學校、教師的內在活力,讓他們在自我發展中生長出特色、生長出質量,我們嘗試著。
學困生免考。我們無法苛求每位學生都成為杰出人才,但我們有責任讓每位學生盡可能獲得最大的發展。學困生一直是令人糾結的問題。若參與統一考查,沒有教師愿意接納,唯恐避之不及;若單獨考查或不考查,會有少數無良教師將原本不是“學困”的學生,打入“學困”行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區推行學困生免考制度,即“學困生”可由本人、家長或任課教師申請免考,或參加質量監測而不參與監測評分。但免考的前提是教師不放棄對這些學困生的關懷責任。我們規定,凡申請免考的學困生,任課教師須提供對該學生的個性化關懷逐日記錄,且這種關愛得到家長的充分認可,學校還要審核把關、確認備案(不超過學校年級人數的2%)。我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讓這部分學困生成為分數這把尺子面前的失敗者。“多把尺子衡量人”,讓學困生獲得比分數更重要的成長關愛。
資優生免考。對平時學業水平優秀的“資優生”,由學生個人向學校提出書面申請,并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公示,學校確認(不超過學校年級人數的2%)后,不參加質量監測,成績以滿分計算。給予資優生免考特權,其實是一種有效激勵。只有班上平時成績優秀的學生才有資格申報,并且測試前要在學校和家長QQ群公示,得到家長同意后方可免考。為了讓這部分資優生更好地發展,學校設置了“免考生去哪兒”課程,如聘請他們擔任“快樂游考”考官、組織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等,確保資優生獲得比參加一次紙筆考試更多的實踐體驗和能力發展的機會。
創新班免考。實驗小學城南校區語文教師王琴早就知道不少學生對教材有“吃不飽”的現象,但內心又萬分矛盾:既希望帶領學生拓展閱讀,又擔心輕松之后是滿卷荒唐;既想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又擔心會影響接受能力較弱學生的考試成績。看到“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創新班的申報通知后,她欣喜若狂,申報了“主題讀寫教學創新班”。她帶領學生僅花約兩個半月時間學習語文教材內容,其余時間按主題穿插學習《小古文一百課》《我的母語課》等內容。學生的喜歡、家長的贊許,更加堅定了王琴老師實驗的步伐。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創新班免考制度,鼓勵了一批有思想的教師敢于到課改“深水區”試水。所謂“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創新班,是指在堅持國家課程改革綱要基本精神、落實國家課程計劃和課程標準、實現國家課程教育目標的前提下,學校根據自身性質、特點和條件,對國家課程進行創造性實施、校本化建設的過程,包括教材的校本化處理、學校本位的課程整合等多樣化的行動策略。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是學校層面對國家課程的調整和完善,是教師層面對國家課程的“二次開發”,是由“理想的課程”向“現實的過程”轉化的重要途徑。2016年3月份,經過教師申報,學校審核,現場答辯,最終確定了70個涵蓋各學科的區級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創新班。
從某種意義上說,評價的功能不只在于甄別,還應該包括導向、激勵和價值引領等。在今天的教育生態中,考試評價或許是我們真的無法出走、無法繞過的困境,我們能做的,唯有用自己的智慧砸碎鐐銬,尋找改善的可能。目前,我區小學評價方式改革制度的推出,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同,甚至超過了我們的預期。但是,我們深知,改革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的評價改革畢竟還處在探索階段,各項制度還有許多亟待完善之處,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加以改進;我們也深信,只要沿著正確的方向堅持走下去,我們就一定能找到那根激活兒童精神生命的素質教育評價杠桿。<\\Ysc01\d\江蘇教育\2016年\2016江蘇教育管理\管理12\KT1.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