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
【摘 要】影視作品是提升初中歷史教學質量的重點,依據現階段初中歷史教學工作情況,結合近年來影視作品的發展特點,分析兩者之間結合的優勢,提出優質的影視作品教學方案,起到提升初中歷史教學質量的效果。
【關鍵詞】影視作品 初中 歷史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33
影視作品是人們喜愛觀看和分析的一種形式,其對于人們的言行舉止、思維方式以及生活形式、教學工作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有效結合影視作品,選擇有效的影視作品實施有效的教學工作,從而為學生創造豐富的課堂知識和優質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和理解能力,并為之后的學習奠定有效的基礎。
一、依據歷史影視作品創造優質的課堂教學情境
創造優質的歷史課堂教學情境,有助于學生在短時間內更好的融入到課堂氛圍中,課堂引導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展現影視作品的魅力,依據直觀的、強烈的聲音、視覺以及感知等形式,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一種形式。依據展現與初中歷史教學知識相關的優質歷史影視作品,可以全面引導初中生融入其中,激發自身的學習熱情。依據實際案例的分析,依據影視作品的展現,是最有效掌控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形式之一,有助于學生更快的融入到課堂教學情境中,從而全面指引學生進入到新課堂學習。例如,在學習中國改革開放之前的歷史知識時,教師依據當年紅軍長征的歷史背景,在網絡上下載紅軍翻閱大雪山、穿過茫茫草地的影像實施教學,從而依據直觀而又強烈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觀察視頻的同時深入到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學生觀察的過程中需要適當的提出問題,如“紅軍是堅持怎樣的信念進行長征的”“紅軍長征背后的原因”“他們都經歷了什么,時間有多少”等等,促使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更好的思考,并且促使學生思考“長征精神”是什么。這種教學形式有助于學生深入了解和理解歷史知識,促使實際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1]。
二、靈活應用優質歷史影視作品是初中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形式
新課改提出,隨著社會經濟和社會環境的不斷發展,全球化進程也在不斷進步,保護和傳承中國文化的傳統,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是初中歷史教學工作需要關注的問題。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效穿插一些優質的歷史題材影視作品,不但可以豐富歷史課堂教學內容和提升實際教學質量,還可以有效重現歷史情境,促使學生的情感與教學知識有效結合,提升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以及對世界的了解,從而實現教師教學之前設定的教學目標,達成歷史教學的意義和價值。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有效融入優質的影視作品,有助于學生更好的認識和學習歷史故事和人物特點,依據實際對歷史故事的分析和研究,從而了解和學習歷史人物身上具備的閃光點,激發學生的愛國觀念和態度。從遠古時期開始,從世界的歷史發展到中國的歷史發展,不管是始皇帝、唐玄宗或者是拿破侖這些較為著名的帝王,還是那些如鄭成功、林則徐等民族英雄,都是學生了解和學習的優秀人物,同時也是學生學習和關注的重點內容。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效融入優秀的歷史影視作品,在一點一滴中影響學生的心靈,改變學生的觀念,豐富學生的情感,促使學生深入分析和理解歷史知識,并且實現新課改提出的素質教學目標。例如,在學習《辛亥革命》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為學生展現《十月圍城》的電影資源,促使學生在視頻中直觀的了解在當時那個背景下的歷史發展,從而豐富課堂教學的效果[2]。
三、依據優質歷史影視作品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優質的歷史影視作品是歷史教學課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教學工作中的幾步內容。將歷史影視資源的觀看和分析延伸到課堂以外,主要是依據學校力量在特殊的時間引導學生參與到實際視頻資源觀看中,如每一年的十月國慶、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案日、八一建軍節等重要的節日,引導全校學生一起觀看《甲午風云》《淮海戰役》《建國大業》《開國大典》《百年中國》等,從而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更為深入的了解“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的精神。觀察當時社會背景下國家、人民等態度和民族希望,并且讓學生在觀看之后書寫相應的觀后感。同時,教師可以有形式的引導學生在課堂之下構建興趣團隊,結合教師的指引,有方案的組織學生觀看影片,促使學生學習到更多歷史背景中的思想和觀念。最為直接的教學形式就是歷史教師讓學生在課下或者是假期時間自主觀看相關的歷史題材作品,并且當作一種新知識的形式進行學習。例如,教師在講解《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中香港和澳門回歸知識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展現相應的影視作品《風雨澳門》《香港的故事》《澳門的故事》等,促使學生了解香港和澳門為什么會遠離祖國的懷抱、了解人們在當時都經歷了什么、深入分析和研究影視資源的歷史背景;以及在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過程中,明確第二次世界大戰出現的原因、時間以及歷史背景,認識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巴頓將軍》等影片,促使學生在觀看影視作品的過程中可以構建正確的歷史背景,促使爭議的觀念可以在歷史教學中有效傳遞,改變學生對待歷史的態度。課堂活動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歷史素質和文化價值,提升思想教育的影響力,從而拓展學生的思考空間,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課堂教學的目標[3]。
現階段,多種歷史素材的影視作品參差不齊,在課堂教學中歷史教師依據有目標、有選擇的引導,促使學生在其中獲取到更多的影視歷史知識,不但可以提升高中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欣賞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歷史知識,促使歷史教學工作可以拓展到課堂之外。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依據歷史學習的特點,有助于更好的提升歷史教學質量,在歷史教學中融合影視作品更好的進行學習,并且可以提升學生的作用和價值,從而突破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形式,促使歷史教學方案得到有效的創新,促使教學工作向著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巍. 影視作品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07.
[2]李莉. 歷史影視資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 才智,2014,26.
[3]湯亞琴. 論優秀歷史影視作品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