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邦紅 禹真 匡成銘 張幫云 朱昌麗
摘要:根據《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規程》(TD/T1018-2008),運用定性的方法,對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縣域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進行了定性評價。研究表明:整體上研究區的縣域建設用地節約集約程度較高。
關鍵詞:節約集約利用;建設用地;少數民族地區;黔東南縣域
基金項目:2016年銅仁市科技局項目(項目編號:2016TRS26801)
中圖分類號: F301.5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4.039
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對區域可持續發展十分重要。本文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6個縣(市)為研究對象,利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在2010年~2012年少數民族地區建設用地集約利用的變化規律,以揭示其節約集約利用總體狀況和區域差異,為喀斯特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土地管理等提供參考價值。
1 研究區概況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貴州省東南部。地處云貴高原向湘西和廣西丘陵過渡地帶。地勢西高東低,海拔相對高差達2041.8米。2012年末,全州常住人口347.27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為271.81萬人,占全州總人口的78.3%。戶籍人口459.2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0.08萬人,城鎮化水平12.2%;鄉村人口403.13萬人,占全州總人口的87.8%。全州實現生產總值477.75億元,三大產業比為20.3:32.1:47.6。
2 研究方法
2.1 數據來源與處理
本研究主要涉及人口、社會經濟、土地利用等數據,其中人口、社會經濟數據來源于2008年~2013年《黔東南州統計年鑒》。2009年~2012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來源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國土資源局。
2.2 定性分析法
2.2.1評價指標體系建立 根據《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規程》(TD/T1018-2008),定性分析主要是通過分析評價區域內人口發展與城市建設用地變化、經濟發展與建設用地變化的匹配程度,判斷其土地利用趨勢類型并進行相應的分析。
2.2.2指標體系計算方法 人口用地彈性指數(PEI)=基準年之前3年(含基準年)的人口增長幅度/同期城鄉建設用地增長幅度;經濟用地彈性指數=基準年之前3年(含基準年)的地區生產總值幅度/同期建設用地總面積增長幅度;人口貢獻度指數=基準年之前3年(含基準年)人口增長量占全部評價對象的總人口增長量的比重/同期城鄉建設用地增長量占全部評價對象的城鄉建設用地增長總量的比重;經濟貢獻度指數=基準年之前3年(含基準年)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量占全部評價對象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總量的比重/同期建設用地增長量占全部評價對象建設用地增長總量的比重。
2.2.3土地利用趨勢類型判斷標準 根據《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規程》(TD/T1018-2008),土地利用趨勢類型判斷標準為:人口發展與城鄉建設用地變化匹配程度分析土地利用趨勢類型;經濟發展與建設用地變化的匹配程度分析的土地利用趨勢類型。判定的土地利用趨勢類型為:挖潛發展型,集約擴張型,低效擴張型,發展遲滯型,粗放擴張型。
3 研究區節約集約利用結果與分析
通過定性分析計算公式和評判標準得出,在人口發展與城鄉建設用地變化的協調程度方面,除凱里市為低效擴張型外,其他縣域均為粗放擴張型,說明凱里市的人口增長的同時,用地也在增長。而其他縣域的人口減少,用地卻增加。在經濟發展與建設用地變化的匹配程度方面,除天柱縣、劍河縣和雷山縣為集約擴張型外,其他縣域均為低效擴張型,說明整個研究區經濟增長的同時,用地也在增長。因此結合人口發展與建設用地匹配類型和經濟發展與建設用地匹配類型,綜合判斷評價對象總體土地利用趨勢為:除天柱縣、劍河縣和雷山縣為集約擴張型外,其他縣域均為低效擴張型,說明整個研究區經濟增長的同時,用地也在增長。
4 結論與討論
4.1 結論
通過定性分析,整體上研究區的縣域建設用地節約集約程度較高。其中天柱縣、劍河縣和雷山縣為集約擴張型,其他縣域均為低效擴張型。說明整個研究區經濟增長的同時,用地也在增長。研究區的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差異明顯,其中凱里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程度最高,黃平縣、鎮遠縣、錦屏縣、黎平縣、從江縣、雷山縣、麻江縣的建設用地節約集約程度最低,說明黃平縣、鎮遠縣、錦屏縣、黎平縣、從江縣、雷山縣、麻江縣的建設用地挖掘潛力較大,是研究區未來開展建設用地節約集約的主要對象。
4.2 討論
本研究運用了人口發展與城市建設用地變化、經濟發展與建設用地變化的匹配程度定性分析了研究區的縣域建設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但土地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等對縣域建設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有較大的影響,受數據獲取困難及難以定量化的影響,本研究沒有考慮這兩個因素,是今后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將提高分析精度。
作者簡介:胡邦紅,講師,研究方向:土地利用和地理信息應用;禹真,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地理學的教學及研究;匡成銘,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建筑設計,民族建筑景觀規劃設計;張幫云,中級教師,研究方向:地理教學;朱昌麗,在讀碩士生,研究方向:土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