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梅
【摘 要】全球逐漸趨于一體化,而其中經濟全球化就是最主要的表現之一。經濟的全球化能夠極大地促進全球各國文化的交流。在愈加流行的文化交流過程中,跨文化交際是各個民族間進行語言交流所產生的一種現象。因此學生在有差別的語言環境中進行交流、打破文化的約束、脫離傳統文化的狹隘性,已經逐漸變為學校跨文化交際教學中所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而文化移情能力的培養也變為跨文化交際中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文化移情;培養
一、前言
現代化的發展推動了精神與物質方面產品的流通,還把所有民族都歸入到一個新形成的“地球村”內,學生也在跨文化交際逐漸增多的社會環境中生活學習。但是,文化的差異卻給跨文化交際造成了一定的阻礙,消除文化差異所產生的交際阻礙已變為所有國家所共同面對的問題。而在跨文化交際中,文化移情能力又是其中尤為重要的組成,并能夠對跨文化交際的質量、成效及進程產生直接的影響。怎樣才能指導學生進行文化移情,并提升其跨文化交際能力就變為外語教師和學生自身所要重視及思考的問題。
二、文化移情的原則及重要性
(一)文化移情的原則
就文化移情能力而言,其中最主要的原則即移情適度原則。就是學生在文化移情中,不能僅固守成規,但也不可完全拋棄主流文化,而要在跨文化交際中,持續協調主體及客體文化,使兩者間可以維持在動態化平衡的情況下。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假如不遵照移情適度原則,在溝通交流期間就有可能產生文化移情不正確或是過于兩極化,甚至產生移情缺位及越位的狀況。一旦產生這樣的情況,就極易給交際造成阻礙。所以跨文化交際時遵照移情適度原則,是促使跨文化交際順利進行的首要前提。
(二)文化移情的重要性
1.進行跨文化交際的必要條件
對各個國家及其民族而言,國家制度、風俗文化、民族特色、宗教崇拜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別,而語言與行為也各有千秋。學生要想進行跨文化交際,掌握交際雙方所在地的文化差別,才可以找到相對應的方法。事實證明也只能像這樣,才可以在跨文化交際中發現平衡的支點,從而防止在交際期間產生不適宜的交際行為;此外,如此還能夠幫助學生打破表面思維定向所形成的局限性,更為客觀、全面地掌握交際雙方的差別文化。因此跨文化交際中只有準確掌握了雙方的文化特點,才可以促使文化交際更好地開展。
2.凸顯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條件
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移情能力能夠很好地凸顯出本民族的文化,并合理運用語言及符號輔助以促使溝通的實現。各個國家及民族中的交際主體,具有有差別的文化內涵及特點。想要提升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文化移情的能力,就要求其要客觀且正確地對待各個地區中的民族文化,還要尊重風俗禮儀、價值觀、國家文化與道德標準等,防止在交際期間由于文化差別給自身的交際帶來一定的阻礙。所以,要想在跨文化交際時凸顯出本民族的文化及特點,就必須培養學生的文化移情能力,如此才不至于使本民族在交際期間的根本喪失。
3.能夠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事實證明,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時,文化移情能夠幫助消除學生的消極價值觀,而增強其積極的價值觀,進而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分辨能力及思維能力。而且處于有差別的文化背景下,學生可感受到不一樣的文化本質。在開展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學生必須堅持本民族的文化,還要用包容的心態去面對國外的文化,以進一步提升自身在文化方面的情感認同,在交際時保持適宜的交際態度[1]。
三、培養學生文化移情能力的方式
(一)要適度進行文化移情
在教師開展跨文化交際教育時,指導學生合理進行文化移情是十分有效的一種教學方法。但在期間,要掌握好文化移情的適度問題。假如不及,在跨文化交際中就無法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太過量,就易對本民族文化產生偏見,與教學目標相距甚遠。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教學期間,教師要指導學生消除民族文化中心論這種錯誤論調,還要學會抵制帝國主義的不良文化,適度進行文化移情,才可最大程度提升跨文化交際的教學效率。
(二)在文化移情中堅持文化的平等性
教師在教授跨文化交際能力期間想要提升學生文化移情的能力,就要秉持著平等的心態來區分各個民族的文化,給予這些文化平等的地位。這就要求教師要指導學生抵制定勢與偏見這些錯誤的觀念及想法。定勢即人們分析問題時,采取的態度太過死板及主觀,其最大的特點是較為極端,比如人們通常覺得中國人熱情,美國人開放等,這都是太過簡單的定勢觀念。定勢將人們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思維活動局限于一個狹隘的層面中,所以無法促進文化移情的長遠發展;偏見是一種更加錯誤的態度,其中的觀點更加主觀與極端,只是片面地凸顯出以本民族文化為中心的思想,全面排斥國外文化。所以,教師培養學生的文化移情能力時,要最大程度避免產生偏見的想法。
(三)提升學生文化移情能力的重要方法
主要有以下幾點:
(1)開展課堂活動,培養文化敏銳度。教師可以對外國的文化、特色、價值觀等進行接并講解,從而促使學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外語文化,提升其文化的適應程度。為此,教師在教學時要緊貼教材,在細節知識中發掘出文化底蘊及內涵,再從各個方面來比較兩種文化,使學生消除民族中心的觀念,提升其文化差別感及敏銳度。
(2)合理創建“第二課堂”,增強文化移情的鍛煉要求教師要合理運用第二課堂的形式來最大程度幫助學生發掘其自身的創造力。如果有條件,可以設立以“歐美國家文化月”為中心的跨文化鍛煉,指導學生根據英語文化進行文藝表演、案例分析等有關活動,使學生能夠借此全面掌握并鞏固英語文化知識;教師還可以組織英語電影觀看及名著閱讀探討活動,借助這樣的活動,教師可以為學生創建優良的文化課堂氛圍,讓學生學習更地道的語言表述方式,進一步了解歐美文化,形成良好的分析能力及文化認同感;另外,教師還能邀請外國專家學者開展文化主題講座,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上述活動能夠是學生對文化產生更多的興趣,使其在無形中將語言學習和文化移情合理結合,更為深入地理解語言及文化內涵[2]。
(3)樹立本民族文化的意識,培養文化自豪感。現如今西方國家的文化、價值觀、生活方式等都從許多方面影響且干擾到了非英語國家的文化。由此產生的“帝國主義文化”現象同時也引起了我國高度的重視。這就要求學生要時刻保持清醒的文化頭腦,避免過度崇洋及不正確的認同。所以,教師在教學期間,要合理指導學生開展文化移情,同時還要培養其民族自豪感。
(四)促進學生文化創造能力的培養及發展
文化創造力不但是一種能力,也是面對本國文化與外國文化時正確的態度。就是有效吸收國外文化,將其中優秀及正確的內容借用到本國的文化中去。擁有了這樣的能力,也就是具備了文化創造力。文化創造力的培養不僅要求教師要估計教學內容且注重開展教學的過程,還要求其要將使學生產生學習積極性當做教學重點,從教和學這兩個視角下去思考如何更好地開展文化教學。
四、結束語
總之,隨著國際中各國間交流的增多,跨文化交際已逐漸變為一種趨勢。為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進行跨文化溝通與交流,教師要重點培養其文化移情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合理地清除文化移情阻礙,正確面對文化差別,互相尊重,平等相待。這樣就能夠促使學生順利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參考文獻】
[1]易斌.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移情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及對策[J].河北學刊,2014,(04):171-173.
[2]郇芳.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移情的產生探究[J].文學教育(中),2014,(0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