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靜
【摘要】小學語文是孩子學習的基礎,有著重要作用,但小學階段學生存在注意力差,學習效率低等問題,因此,就要加強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所以文章結合近些年的教學經驗,對如何有效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 教學效率
隨著新課改政策的全國的應用,對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有著重大的沖擊,更加符合現階段小學生對文化的需求,雖然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已經較為成熟,但是還存在許多與新課改發展方向不一致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對新課改的應用造成嚴重的阻礙,同時更加影響了小學生的學習,下列是對現階段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已有的主要問題進行研究,并探討了應對的策略,來增加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在當前新課改逐漸深入的背景下,每個學科的教學都出現了一定的變化。作為小學階段最重要學科的語文,為了適應當前的發展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從以前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形式變為以學生作為主體的教學形式,而傳統的教學形式被現代化的教學理念以及手段而代替。從目前的形式來看,課堂雖然實現了解放孩子天性的目的,變得活躍,但是從實際來看,課堂教學效率并沒有獲得提升。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1)一部分語文教師對于語文新課程的理解存在誤區,在課堂教學中沒有把握好將課堂還給學生的尺度標準,導致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變得過于活躍,因為理解出現了一定的偏差,導致課堂紀律渙散,進而攪亂了課堂教學的秩序,影響教學進度。(2)一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雖然使用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但是因為教師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及教學進度的壓力,往往依然實行的是灌輸式的教學形式,只是在課堂中加入了一些談論以及提問,但是往往對整體教學并沒有起到較大的作用。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措施分析
1.合理使用教材。著名語文教育家范祥善曾經說過:“宜善用教科書而不為教科書所用。教科書,死物也。教授國文,舍而弗用固不可,用之不當,其害立見。善教授者,一時間內,變化多端。務使兒童對于教科書,若醴泉之甘美,而郯郯有味。能觸類旁通,增長見識,啟發思維,則是上乘。故以教科書為文字之借徑則可,以兒童為教科書之奴隸則不可。”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前應該熟讀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思想,進而在這個基礎上實現超越以及發展教材,同時恰當合理地使用教材,使得語文教學可以充分體現出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以及人文性,促使學生可以積累一定的語文知識,不斷提升語文素養,同時還需要及時挖掘出教材中可以創新的因素,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意識,展開與教材內容相關的種種語文活動,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具體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實現其全面發展。
2.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多媒體也慢慢出現在各個學校的課堂教學中,同時在教學中承擔著輔助教學作用。作為存儲和傳遞教學信息的重要載體,可以實現聲音、圖像、文字綜合于一體的作用,可以實現彌補傳統教學缺陷的作用。
3.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中,應該做到科學分組,對于學生個體差異有清楚認識。由于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態度以及理解能力的不同,導致學生的成績也有所不同。如果教師把同一層次的學生放在同一個小組內,有可能會出現組內討論兩極分化的狀況,談論爭搶和鴉雀無聲,如此反而達不到想要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堅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在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基礎上,而進行合理分組,保證培優補差,確保小組之間公平競爭。在小組討論中,應該留夠充足的時間,進行點撥。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作為主體,教師需要給學生留夠充足的討論時間,促使其可以自主、合作探究。避免在提問后學生還沒有深入思考就將答案給出來。
4.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說出自己的困惑,有效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激發學生創新思維、開展一切創新活動的前提。只有那些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學生,才會有創新的欲望和能力。質疑是學生從已知領域向未知領域前進的觸角,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和前提。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設計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解惑的訓練,并且鼓勵學生自己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讓學生能夠在語言文字的學習中實現思維的靈活變通。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置身于一種獨立思考、共同探究的學習氛圍中,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和生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同時,教師要將更多的學習信息發散給學生,讓學生在眾多的信息中產生疑問,并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5.教師要對學生的創新行為進行評價和鼓勵,啟發學生進行自主創新。教師積極的評價和鼓勵是激發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正面的表揚和肯定,再加上側面的矯正,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學生的評價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方式,可以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可以是學生對學生的評價。教師要引導學生能夠正確對待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并且合理吸收其中的精華,讓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暢所欲言,都能在討論交流中有所收獲,碰撞出創新的火花。教師的評價是促進學生創新能力提高的一根指揮棒,我們要鼓勵學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允許他們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努力保護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具體到語文課堂教學的點點滴滴,比如課文的朗讀、生字新詞的學習、關鍵詞句的分析等,教師都可以讓學生先進行互評,讓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6. 將學生當作教學主體。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上,老師掌握著課堂的進程,所有教學環節都由老師來完成,學生只能被動地獲取,師生二者的相互交流的時間較短。這就要求老師要將學生放在教學主體的地位,已學生為教學中心,留個學生富余的時間讓他們相互之間或者與老師進行更多的溝通,培養學生自我思考的習慣,并勇敢提出個人的觀點。這樣使學生去尋找更多的途徑來主動地獲取知識。
結束語:從總體上說,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比較多,而我們需要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實踐、總結、反思以及創新,進而深入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通過自己觀察,找到屬于自己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吳龍.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新課程學習,2011(9):76-77.
[2]韓書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對策探索[J].中華少年,2015(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