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豹
【摘 要】本文探討了校企協同搭建基于教學工廠的現代學徒制模式的協同育人和技術服務平臺、組建以行業專家領銜的校企匯編教學團隊、創設校內教學工廠,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共享教學資源與共評學生能力等,實現學校專業課程教學與企業對人才需求無縫連接。
【關鍵詞】校企協同創新;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Modern Apprentice System Based on School 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Innovation
HAO Jian-bao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Guangdong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08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build the teaching factory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mod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nd technical service platform, set up enterprise compilation of teaching team, teaching the creation of factory to industry experts led based on the innovation of training mode, and evalu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of sharing teaching resources, school teaching and enterprises to achieve the demand for talent seamless connection.
【Key words】School 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odern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mode
1 實施背景
教育部等六部門《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教發[2014]6號)文件提出,“推動企業將職業院校納入技術創新體系,強化協同創新,促進勞動者素質與技術創新、技術引進、技術改造同步提高,實現新技術產業化與新技術應用人才儲備同步。推動職業院校和職業教育集團通過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和技術推廣體系,主動參與企業技術創新,積極推動技術成果擴散,為科技型創業提供人才、科技服務”[1]。另外《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文件提出,“推進高校其他培養主體的協同,鼓勵高校建立不同形式的人才培養聯盟,完善多種主體聯合培養模式”[2]。鑒于此,2014年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與廣州永日電梯有限公司簽署了校企合作協議,在學院機電裝備專業群挑選出45名學生組建永日電梯訂單班,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
“永日電梯訂單”班堅持以校企協同創新為指導思想,以校企協同育人為原則,探索協同創新理念,積極踐行協同創新成果,努力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永日電梯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把創新意識和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作為人才培養的核心,繼承并形成 “行業引領,需求導向;校企協同,機制創新;產教融合,強化實踐”的人才培養理念,轉變人才培養方式方法,為具有創新精神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給出了一個方法路徑。
2 主要目標
2.1 行業引領、需求導向,重構面向工程的教學體系
校企協同能夠使學生切近地感受企業對人的知識、素質、技術、能力的需求,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配套設置和課程、教材調整,建立以職業能力為中心的教學體系,從而確立人才質量定位,增強人才培養的適用性。企業的參與使課堂教育能夠隨時反饋職業技術、技能的發展變化,及時調整和更新內容,注重課程建設的實用性和前瞻性。有助于解決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滯后、針對性不強等問題。
2.2 校企協同、機制創新,打造實踐育人平臺
高職教育是耗資較大的一種教育[4],集中表現在實習實訓基地的投資比較大。單純依靠政府或職業院校是難以滿足其發展需要的[5],依靠企業開展實訓實習:可以降低辦學成本,并且與學校實訓基地相比,在企業場所實訓,學生能夠感受企業職業氛圍,受到職業道德、企業文化的熏陶,這也使隱性的辦學成本的降低。校企協同有助于解決學校“真實工程環境”不完備、“案例來源”缺乏等問題;解決學生工程實踐的訓練缺乏和實際解決工程問題能力的不足;解決企業高技能人員進校講課和專任教師企業鍛煉問題,提高專業教師工程實踐經驗。
2.3 產教融合、強化實踐,搭建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橋梁
借助校企合作這個大平臺,學生在校間就接受企業的職業教育與培訓[6-7],參與企業的生產實踐,熟悉企業的生產環節,接受企業的文化價值。在學生入職后,就能適應企業的生產與管理,企業既降低了用人成本和風險,學校又提高了培養人才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助于解決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不連貫、知識碎片化、學生創新意識弱的問題,實現學生就業與企業用人的無縫連接。
總之,本人才培養模式力爭全面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創新能力,并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使學生畢業后就能適應崗位要求。
3 實施過程
3.1 頂層設計,機制創新,引領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加強頂層設計,完善體制機制,搭建基于教學工廠的現代學徒制模式的協同育人和技術服務平臺。一是,建立校企合作發展理事會、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等,形成協同育人和技術服務機制;二是,校企協同成立技術聯盟,搭建協同育人和技術服務平臺。
3.1.1 搭建以電梯為載體的智能制造協同育人和技術服務平臺
與永日電梯企業合作,結成人才培養技術聯盟,并圍繞“技術教育中心共建、運作共管、培訓教師互聘、員工培訓共擔、訂單學生共育、共同進行技術推廣等內容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及相關制度,建設與機電裝備專業群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相適應的現代學徒制的協同育人平臺和技術服務平臺。企業設備進駐學校,校企共建教學工廠、組建以行業專家領銜的校企匯編教學團隊。“永日電梯訂單班”的現代學徒制協同育人平臺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永日電梯訂單班”協同育人平臺示意圖
3.1.2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主輔修制
依托現代學徒制協同育人平臺,按照學校的頂層設計打破傳統的班級、學校甚至區域界線,真正打通學生自主選擇個性化培養的道路。通過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給訂單班學生更大的學習自主權,充分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在不斷完善并加快推進學分制改革基礎上本專業試點開展主輔修制。以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為主干專業,以機電學院乃至全校其它專業作為輔修專業(方向)。輔修專業如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等,核心要求明確,體現學分制管理的選擇任課教師、選擇課程、選擇學習進程。
輔修專業課程考核結束后,由任課教師按時錄入教務系統。輔修課程成績可以記入學生本人成績檔案,并存入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分銀行。此次學分制改革的實施目的是制度體系改革為突破口,以完善人事管理、學生管理、后勤管理等為保障,以構建現代學分制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為平臺,形成充滿生機活力的教學運行機制。
3.2 深入開展教學改革,優化人才培養過程
3.2.1 借鑒德國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并實施“教學工廠模式”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基于“能力核心、知行合一” 的理念,面向現代教育體系,全面深化教學改革。以“永日電梯訂單班”為試點,開發機電裝備專業群職業能力模塊庫;以模塊庫為基礎構建能力分級課程體系,使課程內容級別化、系統化;學習德國機電一體化工課程開發方法和新加坡課程結構模式,構建教學工廠項目課程,包括了機械項目課程、電氣項目課程、自動化控制項目課程、機電設備綜合運用項目課程,校企協同,與協同育人和技術服務平臺和校內外生產型實訓基地為依托,開展訂單合作,利用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和企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多方協同,培養發展型、創新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接軌國際化職業教育,培養一流人才。
3.2.2 以職業能力分析為起點,以適應個性為導向,探索主輔修制,構建“平臺共享、模塊分立”的課程體系
結合電梯行業崗位的要求,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課程開發理論,形成并實踐“基于職業崗位能力分析→職業能力模塊庫構建→課程體系構建→課程標準研制→項目化課程資源開發→校企協同組織教學”的課程開發與教學實施方法。按照資源共享,群內專業相互支撐的模式構建了 “平臺共享、模塊分立”的課程體系,如圖2所示,在低年級課程中以夯實專業基礎為主,開設跨群平臺課程,中段強化專業核心能力,開設專業群平臺課程,在高年級開設專業模塊課程,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每個學生根據個人愛好和特長進行專業課程選修,同時可以滿足全校及機電裝備專業群不同專業學生輔修課程的需要,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未來就業中擁有較強的競爭力。
圖2 “平臺共享、模塊分立”的專業課程體系
3.2.3 大力推行有利于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
“永日電梯訂單班”教學過程面向企業的實際工作流程,教學活動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大力推進“教、學、做”一體和“項目式”教學模式,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職業素養的養成教育,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采用企業以“全真”或“仿真”的項目任務作為教學項目,在課程教學中推廣“教學做”一體化小班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工學交替等有利于學生成長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一體化”專業教室和實訓室,通過“階段任務”引領學習過程,學生獲得職業技能的系統訓練。提升學生的軟技能,強化同學們搜索和利用資源、自主學習、溝通交流等關鍵能力,掌握企業項目管理、業務流程、團隊協作等最佳實踐經驗。
3.2.4 校企協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永日電梯訂單班”實現實踐教學裝備的先進性和實踐教學環境的真實性,強調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設計項目來自生產第一線,真題真做,增加現場教學,強化崗位技能培訓。“永日電梯訂單班”實踐教學體系由“四個階段”循序漸進的進行,即專業認知引導、基本技能實訓、專項能力實訓、綜合能力實訓組成,如圖3所示。
圖3 “永日電梯訂單班”實踐教學體系
4 主要成效與成果
校企協同促使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人才需求標準進行對接,校企共同制訂校企互認的職業能力評價制度,共同實施人才培養評價,企業專家作為第三方評價人員,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考核、課程終結性考核、技能鑒定、頂崗實習成績評定、學業成果評價等,達到人才職業能力評價的企業和學校互認性。
隨著“永日電梯訂單班”40多名學員通過了電梯上崗證、電梯安裝維修證等技能鑒定,校企協同培養人才受到了永日電梯有限公司的好評。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評價機制已經初步建立,校企協同培養、第三方負責技能鑒定的人才評價新模式正在受到企業的歡迎。學生學到了專業技能、獲得了理想崗位、滿意的薪酬;企業得到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學校培養了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實現了企業、學校、個人三方共贏。
5 體會與思考
學院與永日電梯的合作實踐證明,走校企協同現代學徒制的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之路,既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又可以節約學校資源,同時又可以保證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這種培養模式既解決了高職院校的招生問題又提高了人才的學歷及技能水平,可以避免單純依靠企業進行人才培養的弊端,又可以發揮學校的優勢。總之,校企協同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是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等六部門《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教發[2014]6號)2014.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2012.
[3]蔡天作,蔡冬根.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問題與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05).
[4]喬學光.強化實踐教學突顯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J] .中國高等教育, 2013(23).
[5]蔡新良.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2(01).
[6]史國棟.校企深層合作共育高技能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12(23).
[7]呂廣仁.校企協作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效果評價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2.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