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 王寧
【摘要】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將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直指為專業學習服務,滿足國家對語言的戰略要求和專業學科發展的需求,要求大學生具備能夠進行專業學習和研究的英語能力。大學英語由通用英語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向特殊用途英語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轉變,這就要求大學英語教材的學術性、信息性;教學過程偏向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方法兼具實踐性和靈活性;教學評估手段多樣化、國際化;大學英語教師知識結構多元化、專業化。
【關鍵詞】大學英語;轉型;教師發展
2015年10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的《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通過四方面22項措施引導地方本科高校向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轉型發展。這是我國首次從政策上明確了高校發展的宏觀趨勢。而創新驅動發展、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引導著高校英語教學向專業化趨勢發展。
大學英語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也應調整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通過培訓和學習,掌握跨學科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優化知識結構,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相呼應。英語作為學習的工具,主要用來汲取學科專業信息,交流科研成果,其學習目標已不再是簡單的綜合英語課程學習,也需要擺脫人文素質修養教育的束縛,這一改變的明顯暗示就是四六級考試的改革中強化了學生專業技能分項考核。如何教會學生“從‘學習英語轉向‘用英語學習”是當下大學英語教師發展的瓶頸。在我國大學英語教師主要有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構成,知識結構單一,這也是影響教師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大學英語教師的職業定位要向既有行業或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又有教學能力的雙師型教師轉化。
一、中西文化素養的提高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作為語言傳授者的大學英語教師也應具備完善的中西文化素養。絕大多數大學英語教師所學專業都是英語語言文學,在長達十余年的英語學習中領會了英語語言的組織和變化,具有英語專業知識技能,了解語言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功能。而作為母語的漢語也是在語言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差異因素,英語學習本身的語言文化交流目的,也使得漢語語言知識帶有對學習者自身文化和身份的認同性。大學英語教師必備中西語言文化差異知識,注意英語與漢語的差異,熟悉英語國家文化的理論和知識,使學生了解母語語文化和身份,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認識自我、認識他人和認識世界,在立足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尊重欣賞其他國家的文明文化。教師扎實的雙語語言文化知識和教學能力,融通的語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國際化視野,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完善學生的文化和語言認知,有效構建語言學習環境,發揮語言的社會功能,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國際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實現通識教育。教師本身也應該有自我反省、發展的意識,在觀念、態度、德行、境界等方面有自己的開放性的追求,這也是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發展的重要基礎。
二、社會行業或專業知識技能的積淀
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體現的教學專業技能包括教學的準備、實施及管理,以及以不同的教學模式、策略和語言學習評估手段來了解判斷學生的語言習得有效性并提供反饋。除了以上提到的語言文化技能和教學技能等基本素質之外,在向應用型大學英語教師轉變的過程中,教師的雙師型素質、工程背景、行業背景等也極為重要。
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大學英語教育不能僅停留在英語語法、朗讀和聽力講解這一層面,英語教學需細化,將課程設置的重心轉向聽力、口語甚至是討論、辯論等具有實踐意義的交流型課程。英語教師需要了解除語法知識外各種國際熱門話題,從文化現象到科技軍事再到環保醫療,這些話題主題的設定需要教師掌握大量的相關詞匯,通讀課外資料,查閱文獻資料。這些對于有社會行業背景和專業知識技能積淀的大學英語教師而言,和學生座談后總結歸納等方面會更加得心應手。日本大學的英語教育是由母語為英語有工作的外國人來兼職的,這就有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國際交流能力,了解專業行業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動態,發展專業化的英語語言,并將語言和專業知識融合,更有效地利用自身的技術手段。由此可見,大學英語教師的發展方向應以雙師型素質為主要目標,利用自己可以“用英語學習”的優勢,積極開展學術英語閱讀、寫作和陳述的學習,并就感興趣的專業內容與校內亦或是校外國外的專家學者進行座談、研討,嘗試以英語論文的形式發表出來。教師要拓寬自己的職業發展途徑,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以前沿的信息和技術引導學生英語的提高和發展。
三、發展和培訓制度的運行
首先,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職業發展觀念,了解大學英語的發展方向和學生的需求,認清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增強崗位競爭意識,擺正位置,端正態度,加強和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知識技能,不能固步自封。尋找和認識自己所想要涉獵結合的專業,有意識的學習了解與此相關的信息和知識,并嘗試將所學運用到實踐之中,強化知識技能。
其次,教師所在的單位應大力扶持大學英語教師的發展,特別是在有些學校,大學英語作為公共課,卻一直處于學校學術邊緣,教學培訓都不受重視,甚至在雙語教學研究中將英語教師排除在外。現代高校應有廣闊的視野及競爭意識,在教師培訓和發展中給與適當的方便和幫助,給每位大學英語教師外出培訓交流甚至是企業實踐實訓的機會。高校與高校,高校與企業之間應就教師發展展開長期全面合作。
最后,各級政府,特別是與教育相關的企事業單位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政策策略,實現人才發展和地區經濟發展的雙贏。
大學英語教師在社會和知識發展的要求之下,必然要進行自我發展,除了英語及教學知識技能外,對某一專業領域的學習和研究將有助于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獲得更好的效能感。
2016年度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研究課題,課題名稱:《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對河北省高校大學英語教師轉型及發展模式的研究》,課題編號:JRS-2016-3059
【作者簡介】
王萌(1981—),女,河北保定人,河北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