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磊
【摘要】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中各個部門,至少是企業高層管理者們所共同擁有的經營哲學和原則,解決問題和制定決策的方式。它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意義已經日益顯著。在對此有個正確的認識的基礎上,我國企業要在文化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企業領導的作用,建立以人為本和適應企業發展不同階段需要的企業文化,在借鑒發掘整合中建設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
【關鍵詞】企業文化建設;企業發展;核心競爭力;競爭優勢
一、企業文化的概念及意義
過去評價一個企業的好壞,人們往往只看業績,但現在開始關注一個企業的文化。業界已經達成共識: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使企業產生持續性競爭力和凝聚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它對企業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有資料顯示,在美國企業的平均壽命是40年,日本企業為13年,而中國企業只有5~8年。1億元門檻往往成為我國民營企業不可逾越的一條死亡線。而回顧20世紀70年代《財富》雜志所排出的世界500強企業,可以發現大約1/3的公司已經銷聲匿跡。究其原因,無不是不健康或不健全的企業文化造成這些企業無法不斷更新自身以適應不斷出現的機遇和挑戰。正如香港經盛國際執行董事葉生所說:“人類因夢想而偉大,企業因文化而繁榮。”
二、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既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企業文化建設要想在實踐上成功,必須結合企業自身特點和所屬行業特性,創建個性鮮明,富有特色的企業文化。現階段,我國企業文化建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充分發揮企業領導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企業領導是企業文化的倡導者、維護者和管理者,他們的思想意識,個人品行與道德準則、思維方式與習慣,價值觀與經營哲學,直接決定著企業文化走向和實質內容。可以說企業文化與企業領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任何優秀企業文化雖是企業員工集體智慧的結晶,但更凝聚了企業領導的智慧與心血。
企業文化建設需要企業各部門之間多層次、全方位的協調與配合,需要全體員工的共同參與。只有企業領導在人力、物力、財力給予大力支持,才能推動企業文化的發展。同時,企業領導是企業文化的龍頭,領導的言行舉止是一種無聲的號召,對員工起著重要的示范作用。企業領導只有自覺地融入到企業文化建設中,企業文化才會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入。因此,作為企業領導,必須從戰略高度認識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僅應當成為企業文化建設的積極倡導者,更應成為企業文化的維護者和管理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員工做出表率,也成為企業精神和企業形象的代言人。必須要認識到企業文化建設不僅與企業經濟效益緊密聯系,對企業的社會形象、長遠發展等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企業領導要把企業文化建設提到戰略高度,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培養核心競爭力。
2、建立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
企業是人的集合體,它的存在與發展是人創造的。只有“依靠人,為了人,尊重人,塑造人”企業才能更好的向前發展。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競爭的基礎是企業文化。因此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應強化以人為本的意識,使企業成為全體員工都具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共同體。要結合企業的特點和發展的走勢把企業文化建設溶于各項活動之中,使我們在工作、學習、生活的各個層面,都能汲取企業文化所帶來的營養,為構筑一流的企業,雕塑凝聚力極強的戰斗群。企業要做到惟才是舉,積極營造有利于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構建一個人才成長的平臺。積極創新人才機制,努力做到用事業造就人才、用環境凝聚人才、用機制激勵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全面、準確地識別和評價人才,公正、公道地對待人才,選好人才,用好人才,使人才更好地為企業發展服務。
3、調整不同階段的企業文化
一個企業的成長要經歷創立、成長、成熟三個階段。對于不同階段的企業,其文化建設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對于處在創業期的企業,其核心目的是要吸引和留住人才,所以,必須建立一個科學完善的激勵機制,企業文化應著重體現對員工的關懷,使員工對企業的發展和壯大充滿信心。當企業進入成長階段,企業的發展需要一個公平合理的內部環境,企業的組織結構需要合理調整。這時的企業文化建設應在激勵機制基礎上,建立有效的績效機制,對員工的獎罰要分明,分工要明確,用有效的管理制度來維持企業的良性發展。在企業步入成熟階段后,企業往往集團化,企業的運行相對平穩。這個時候企業往往容易出現大企業病,員工的工作效率降低,責任感下降。如何保持企業的活力,激發創新意識,推動企業改革,是這類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這時的企業文化建設應該在提高員工的創新意識,強調危機意識和培養開發人才上下功夫。另外,在企業處于并購階段時,要注重融合各個企業的子文化,形成包容并購企業的獨特文化但又有共性的大企業文化。
4、在借鑒發掘整合中建設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推進,世界上所有的企業都處在經濟結構、社會制度、文化價值觀的激烈沖撞與重組之中。由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如何創建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不容回避的難題。我們企業首先要理智、辯證地對西方企業文化加以分析,發現其中的優劣,從而能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避免不假思索全盤西化的錯誤傾向。但更為重要的,是要發掘祖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建設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眾所周知,企業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具體體現。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和優秀的民族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不僅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日本、韓國、新加坡、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無不得益于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仁義禮智信”,從現代經營管理的角度去詮解,我們就會發現理想的企業文化應該是“仁義禮智信”的統一體。通過吸取儒家倫理思想之精華而建立的企業文化,能幫助企業提高其自身的凝聚力和競爭力,在市場上贏得公眾的信賴和贊譽。此外,我們要建立高度整合的現代企業文化,摒棄傳統經濟中的粗放型文化,結合自身特點,吸收西方企業文化和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整合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以應對新形勢下的挑戰。
聯想的領導人柳傳志有個著名的比喻“房屋圖”。他把企業比作一棟房屋,地基是企業文化與企業制度、屋體是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等,屋頂是各種技術性的職能管理。他認為國內更多關注的是屋體和屋頂,對地基這個部分說不清,而中國企業的問題更多地是出在地基部分。21世紀是文化管理時代,是文化致富時代。企業文化將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是企業管理的最重要內容。正如同GE公司前任總裁韋爾奇所闡述的,如果你想讓列車時速再快10公里,只需要加一加馬力;而若想使車速增加一倍,你就必須要更換鐵軌了。資產重組可以一時提高公司的生產力,但若沒有文化上的改變,就無法維持高生產力的發展。因此,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提高經營業績,創造競爭優勢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