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揚
【摘要】面對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全球信息化的影響,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傳統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大學生的需要。本文旨在探索符合時代特點、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的少數民族地區職業類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切實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關鍵詞】少數民族;職業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少數民族地區職業類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
總體來看,少數民族地區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熱點問題,大多數同學關注多,思考多,但暴露出一些模糊認識,表現出思考的片面性和膚淺性。
少數民族地區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取向積極向上,自我評價趨于客觀,但價值目標不高,有功利化傾向,在一些問題上常表現出矛盾和多變狀態。
二、少數民族地區職業類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
1、通過社會實踐加強思想教育工作創新
社會實踐教育在促進少數民族大學生認知社會、掌握國情、提高能力、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提升民族凝聚力中起著關鍵的提升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模式,更是少數民族地區職業類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主要環節。通過開展富有成效的社會實踐教育,能夠促使廣大少數民族大學生把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促進理論知識能力的轉化,通過社會實踐來了解社會的變革、了解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了解當今社會現狀等等。可以說,社會實踐是對少數民族大學生進行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努力探索和建立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助學相結合、與擇業就業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增強社會實踐活動的效果,切實培養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實踐觀念和職業道德。要利用假期時有效組織少數民族大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走出去請進來,進一步拓寬社會實踐教育教學的范圍與內涵,鼓勵少數民族大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或自身優勢,參加社會調研、生產實踐、志愿服務、公益行為和勤工助學等多層次、多渠道、多種類的社會實踐活動。總之,科學的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方法和模式是少數民族地區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平臺和重要渠道。
2、通過正確引導加強思想教育工作創新
要構建一套適合少數民族地區職業類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機制,首先應明確其構建思路,為具體的工作管理機制提供理論上的指導。《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學校教育要把人才培養作為根本任務,堅持以德育為先、育人為本的原則,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最首要的位置”。職業類高校承擔著培養具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擔,職業類高校作為培養高級職業技能人才的最主要的陣地之一,其是好或壞,關鍵要看培養出來的職業類大學生是不是合格,特別是思想政治素質是不是合格。職業類高校應以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思想政治教育則是一項重要內容。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思想道德、意志品質、心理健康等素質同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社交能力一樣是職業能力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職業類高校教育目標實現的重要保證。
3、通過以人為本加強思想教育工作創新
首先,少數民族地區職業類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強調“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避免教育只停留在表面。在以人為本的教育過程中,要注重談心教育,在工作中既要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又要從生活中幫助學生、關心學生。真正做到把培養學生優秀的心理品質、良好品格、增強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作為工作的目標。
其次要重視感情疏導。時刻把學生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特別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遇到的實際問題,要帶著深厚的感情幫助解決。為學生排憂解難,多辦實事好事,這就是最直接、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感情疏導方式要求,從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實際出發,充分發揮優勢,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帶著深厚的感情為學生辦實事、辦好事,尤其要關心家庭經濟困難群體,滿腔熱情地幫助他們排憂解難,特別是要把民生工程如國家獎助學金、臨時困難補助、助學貸款、減免學費、勤工助學等工作落到實處,真正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廣大學生的心坎上。
4、通過校園文化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創新
校園文化建設作為社會文化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職業類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校園文化建設不是個別學校領導或部門的工作,而是全校成員應有的意識。加強和改進職業類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要切實加強全員共同建設的意識,只有廣大師生員工充分認識到自己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才能在學校建設、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的工作中共同努力,才能創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的建設需要建立一套規范有序的管理機制。它是保障學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的基礎,只有先用制度強化,才能使文化的形成成為可能,因此,可以說制度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
學校作為創造和傳播先進文化的基地,要求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要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學校發展的重中之重。學校領導必須高度重視校園文化方面的建設,提高創造優秀校園文化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要求學校領導要用高戰略的眼光去看待教育,并意識到校園文化建設是不能一蹴而就的,不能急功近利。無論是開辦教育,還是搞學校建設、抓社科科研等,實際上都要升華到文化創造的高度來進行。
5、通過課堂教育加強思想教育工作創新
為有效推進職業類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加強和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徑,只有通過有效的途徑開展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做好少數民族職業類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在創新教育途徑上下工夫。職業類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徑的創新,最重要的是強化課堂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導作用。一方面,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側重于加強教學實踐環節,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不斷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緊密結合國際局勢和時代發展要求,緊密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緊密結合大學生的思想狀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倡導啟發式、參與式、研究式教學方式,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熱情,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武裝大學生頭腦。
另一方面,強化各門課程課堂教學的育人作用。在課堂教學方面,由于專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時有限,因此,不僅僅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要挖掘學校其它各門課程中思想政治方面的育人功能,切實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學生專業學習的各個環節,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過程中,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提高政治覺悟。由此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教學的各個方面,從而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總而言之,少數民族地區職業類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單獨幾個部門的事情,而是舉學校整體力量,形成思政工作共同體,形成合力,共同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服務。學校應該將黨政工團學各自的力量凝聚起來,并進一步明確各自在共同體中的地位、職責、作用、如何協調配合等問題,才能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整體功效,達到教育的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來泉, 編譯. 世界技術與職業教育縱覽[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 儲培君, 等, 著. 德育論[M]. 福建: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7:130.
[3] 孟志中. 思想政治要素論[J].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2003(3).
[4] 毛澤東. 《毛澤東選集》第2版[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3:139.
[5] 張耀燦, 鄭永廷. 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 人民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