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寶龍
【摘要】大學生是知識分子的主力,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做好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是大學教育的重中之重。不以大學生接受主體為目標的單一、單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無法取得理想效果。只有尊重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加強人文關懷,做好心理疏導工作,才能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
【關鍵詞】人文關懷 心理疏導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作為知識分子的主力,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強化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在現在的大學教育中尤為重要。如今,大學生的主力是90后一代,這代學生聰明、活躍、創造力強,但也易沖動、盲目、愛以自我為中心。因此,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用傳統灌輸的方式,應該在尊重大學生心理特點及認知特點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提出的背景
(一)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狀
大多數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以簡單、單一的方式進行著,常見的活動是開講座、看電影、喊口號。這些曾經非常有實效的活動,在新一代大學生身上卻看不到應有的效果,甚至會引起部分學生的反感。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對于升旗儀式這類活動無故缺席或者態度散漫。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取得良好效果的體現。
(二)大學生的心理行為特點
時下大學生普遍是“90后”,他們身上有明顯的時代烙印,有他們獨立的風格。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在詳細了解“90后”大學生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熱情開朗又沉默孤獨。在熟人或者朋友面前,這些大學生是熱情的,是開朗的,是可以很好交流溝通的;可是在陌生人面前,他們又是沉默的,不愿意交流。此外,雖然他們的出行、玩耍都是一大群人一起,可是他們又是孤獨的,不愿意分享心里的真實感受。
2.獨立堅強又依賴脆弱?!?0后”大學生不喜歡父母、教師、朋友過多地干涉或參與自己的事情,遇事喜歡自己拿主意,這些都體現他們獨立的一面。當遇到挫折或者心情難過時,他們會一個人悄悄地哭泣,不會在人前展示他們的軟弱,從這點來看他們是堅強的。然而,大部分大學生是獨生子女,是整個家庭的中心,大多數沒有獨立生活的經歷,而且他們的成長也都很順利,所以他們無形中養成了依賴的性格,并且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較脆弱。
3.喜歡新鮮事物,對新事物充滿探知欲。當代大學生成長于信息爆炸、新事物層出不窮的時代,因而他們也具有對新事物強烈的探知欲。他們思維活躍,創造性強,追求新鮮刺激,接受新事物的程度高,從近年來過山車、蹦極等年輕人喜歡的活動發展迅速就可見一斑。然而,對于傳統單一的活動,他們就興味索然了。
4.責任感不強,做事隨性而為?!?0后”大學生輕率、冒進,做事喜歡隨性而為,責任感不強,他們很少能夠堅持完成一件事情。
5.自我意識強烈,以自我為中心。當代大學生更大程度上關注自己的心理感受,關心所做的事情能不能讓自己開心快樂,自己能不能從中獲益。當代大學生凡事以自身利益為出發點,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考慮和顧及他人的感受。
二、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著力點
研究大學生心理特點的目的在于采取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來對他們進行引導。如果大學生沒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就不能很好地學習文化知識,更談不上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因此,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學教育的重中之重。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可以看到,單一、沉悶、單向灌輸的教育方式無法得到相應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改進教育方式,才能最終達到教育目的。加大人文關懷的力度,增強心理疏導的有效性,不僅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起點,更是關鍵點。
(一)加大人文關懷的力度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起點
首先,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他們的成長環境各不相同,受教育程度差異也很大,有些學生甚至存在深深的自卑心理,如果缺乏一定的關懷,甚至會演變成對社會的仇視。因此,學校、教師等要加強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陰影,使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變壓力為動力,努力地為未來拼搏。
其次,新時期價值觀的多元化沖擊著主流價值觀,導致很多大學生陷入迷茫之中,喪失了奮斗方向。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走進大學生的心理世界,和大學生平等友好相處,循序漸進地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積極的價值觀,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使其為投入社會主義事業做好準備。
(二)做好心理疏導工作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環節
大學生不同的成長環境,外部環境的強烈沖擊,以及離開父母獨自生活以來的各種經歷,都給他們帶來了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社會發展迅速,不會給他們太多慢慢消化的時間,一個問題不解決就會累積出更多的問題。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幫助大學生解決好心理問題。只有這樣,大學生才有更多的更積極的能量去完成學業,奉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