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桂平+陳翠薇



[摘 要] 目前國內絕大多數醫院只對配套經費數額或比例進行了限制,卻沒有對課題組提出要求,可能導致課題進展緩慢,成果產出少的現象。為提高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中標率及成果產出,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通過實施有約束的配套經費制度,向課題組施以相應的壓力,從而產生生產力,推動其認真、高效、超額完成項目,發揮配套經費的最大價值。
[關鍵詞] 科研項目;配套經費;實踐;成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060
[中圖分類號] R197.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3- 0111- 02
0 前 言
科研配套經費,是指項目承擔單位對本單位所獲的多種校外來源,主要是各級政府政策性撥款的科技項目給予一定比例資助的經費。科研項目配套資金作為科研項目的資金保障,其對于整個科研項目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課題組通過配套可獲得更為充足的經費開展科學研究,促使研究質量明顯提高、研究進度加快[1-2]。然而,目前我國多數單位在配套經費管理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本文將針對這些問題,詳細介紹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的解決措施,并對措施做出成效分析和經驗總結,以期能為同行單位提供參考和改進的依據。
1 國內單位科研配套經費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只強調數額,不重視要求
縱觀國內科研項目配套經費管理辦法,絕大多數單位僅對科研配套經費的額度或比例進行了限制,對項目的執行情況卻沒有提出要求,采取的是“即立項,即配套”的做法。這種做法雖在一定程度上對項目組具有激勵作用,但由于得到配套經費的途徑較為容易,項目組成員不能形成配套經費重要且來之不易的意識,因此難以發揮配套經費增加課題組壓力、提高科研產出的作用。同時,沒有約束力的配套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降低科管人員對項目中后期管理的主動性。
1.2 資金使用效益低,對科研項目的關鍵階段及后續研究不能起到支撐作用
資金使用效益的高低,指的是資金投入和產出的比例大小,一定數量的資金投入,得到的產出越多,則效益越高,反之,產出越少,則效益不佳。部分單位在完成配套動作后,對配套經費的使用效益卻沒有進行合理的評估。有些項目立項時名震一時,開展時卻緩慢無章,遲遲出不了成果,加之所在單位沒有施以管制,配套經費使用混亂甚至出現濫用現象,在研究的關鍵階段反而沒有起到作用。此外,產出低,則難以對開展后續研究提供支撐,項目組申請下一個課題的難度也將加大。
1.3 科研項目重復配套,單位整體科研發展不平衡
部分科研單位存在同一研究重復獲得經費的現象,這不僅導致了科研經費的重復申請,更使得有關部門進行科研項目配套資金管理時,出現很多問題[3],其中最顯著的就是造成“科研貧富差距”的產生,導致單位整體科研發展嚴重不平衡。
2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經費配套的實踐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西醫醫院,該院科研實力雄厚,具備完善的配套設施和科研管理體制。自2008年該院首次制定實施發放科研配套經費的規定以來,至今已累積了8年的實踐探索經驗。期間規定經兩次修訂,從最初的對項目負責人進行簡單約束,到最新的必須發表相應篇數和點數的SCI論文方可予以配套經費,該院科管人員進行了深入地思考,最終目的不僅僅是確保課題能夠按計劃執行,更重要的是通過配套經費促進更多更好的成果產出,推動課題組產生“再科研效應”,最大程度地提高配套經費的使用效益。
2.1 配套金額
該院規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按獲得經費的50%予以配套,配套金額每項200萬封頂。
2.2 配套經費的發放步驟和條件
配套經費的發放分兩步進行:第一步,發放配套經費的50%。課題組需通過中期匯報方能獲得配套,匯報時間為項目執行的第二年,匯報通過人數為參加匯報人數的2/3;第二步,課題組在項目結題后一年內發表SCI文章如達到一定點數,可獲得剩余50%的配套經費,其中,國自然重大重點項目發表至少3篇5分以上的SCI文章;國自然面上項目發表至少1篇5分以上的SCI文章或累計10分以上SCI文章;國自然青年項目發表累計5分以上SCI文章;國自然小額資助、主任基金發表累計3分以上SCI文章。所發表論文項目負責人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醫院為第一完成單位,論文類型應為原創性論著(original article),論文必須標注基金編號,每篇論文僅供一個項目使用。
2.3 特殊發放條件
課題組在執行項目過程中、中期匯報前,若發表SCI論文達到上述要求,可向科管部門申請免參加中期匯報,獲得批準后可發放全額配套經費。
2.4 不予發放和延后發放的情況
無故缺席中期匯報,即便隨后發表文章達到要求,也不能獲得配套經費;未能通過中期匯報,但在結題后一年內能完成SCI論文要求者,仍可獲得全部配套經費。
3 配套政策收獲的成效
3.1 論文發表得到質和量的提升
發表論文是科研項目產出的最直接的成果表現形式。由圖1可見,2008年(含)以前,該院平均每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僅產出1篇左右的SCI論文,而在配套經費制度實施后,發表的SCI論文數量總體上則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尤其是最近三年(2013-2015),平均每個項目發表的SCI論文數基本保持在3篇以上,且影響因子也有較大的提升。
3.2 整體科研立項水平提高
實施科技項目經費配套政策,一方面直接解決了科技項目投入不足的問題,產生保障效應,保障課題組有比較靈活而充足的經費用于開展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預算之外的研究活動,如租用高端實驗平臺、邀請同行專家指導、外出交流學習等,使科學研究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性,不因經費限制而中斷;另一方面,則是在激勵和壓力的共同作用下,課題組能夠催生出更多更出色的科技成果,這些成果可以為申報更高端的新課題增色,也可為今后開展更前沿、深入的研究夯實基礎。以上兩方面促使課題組進入一個良性循環,不斷獲得更多更好的基金資助,科研立項水平得以提高(見表1、圖2)。
2008年以前獲得資助的項目類型,除一個杰青外,其他一般為青年項目、面上項目、主任基金。2008年之后獲得的項目類型多樣,且質量有保證,如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優秀青年項目、聯合基金項目、重大研究項目等。
3.3 課題組得到及時指導,相同研究避免重復資助
由于中期匯報的評審專家皆為這些領域中專業水平高、相對知名的教授,使得課題組能夠得到及時、精確地指導,從而迅速地解決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通過同行專家的評議,科管人員也可以綜合掌握項目負責人的科研水平和潛力,為今后更客觀地指導申請人申報項目奠定基礎。此外,醫院在進行配套時也可結合專家意見,避免對有些學科、領域的重復投入。
4 問題與不足
部分項目組為獲得配套經費,發表量多質低的文章,這一行為雖然對在研項目沒有明顯的壞處,但是不能為課題組后續研究提供強大基礎。
5 總 結
科研項目配套資金作為科研項目的資金保障,在促使研究質量明顯提高、研究進度加快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制定配套經費管理制度不僅能確保項目按計劃執行,而且可以通過配套經費促進更多更好的成果產出,推動課題組產生“再科研效應”,最大程度地提高配套經費的使用效益。
主要參考文獻
[1]秦亞恬,伍群,袁軍,等. 高校科技項目經費配套的R&D財力投入實踐與思考[J].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0(z1):76-78.
[2]姜艷艷. 科研項目配套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 中國市場,2015(52):44,53.
[3]木子. 科研經費可配套不可重復[J]. 科學新聞,2000(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