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清
摘要: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們常說:語文是“課內打基礎,課外出成績”。任何一個在語文中取得的好成績,絕不只限于課內閱讀。其實,課外閱讀量大大超過語文課本,所以課外閱讀的指導和引導相當重要。所以,在對閱讀能力的培養中應做到:引導學生使用閱讀技巧、方法;引導學生將理解與閱讀速度一致;精心選擇閱讀材料,培養學生課內、外的閱讀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內閱讀;課外閱讀;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1-0055
從教24年來,筆者一直擔任語文教學。在教學中,筆者發現: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與閱讀能力(課內、課外)有很大的關系。閱讀能力的提高可以促進聽、說、寫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閱讀作為語文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在日后生活中最常用的語言技能。一個人閱讀能力的高低決定了他是否能快速高效地吸收。從課內閱讀教學效果來看,閱讀能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激發學生情感,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寫作水平。但課外閱讀不是游離于語文教育過程之外的“點綴”,而是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引領孩子們學好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快樂的課外閱讀,讓孩子們在浩瀚的書海中遨游。筆者在班級開展了“我喜歡,我閱讀”的課外閱讀指導活動,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語文課內外閱讀能力的共同提高。
無論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一直是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弱項,教師感到頭疼,無從下手,學生也普遍感到閱讀難,難在閱讀速度慢、時間不夠用、無法正確理解全部信息。而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常常存在以下不良習慣:
1. 重詞句,輕篇章。課內遇到一篇文章一字不漏地閱讀,甚至覺得不把詞、句讀仔細就不能透徹理解。這樣做不但大大降低了閱讀速度,而且獲得的只能是一些分散的信息點,忽略了句與句之間、上下文之間的聯系,既妨礙了對閱讀材料內容全面透徹的理解,又不利于語文思維習慣的養成。
2. 重細節,略文義。通常,學生在閱讀時還停留在課內閱讀的階段,不能迅速地聯系上下文理解文意,從而出現斷章取義的錯誤理解。
3. 重課內,輕課外。平時在和學生聊天時,聊到課外知識時,很多學生就無言以對,連最常見的孩子們最喜歡的《十萬個為什么》還沒讀過。《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從近幾年我市語文考試選用的考題來看,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種趨勢:試卷檢測的重點不再是死記硬背的基礎知識,而更多地是涉及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考查。
要指導學生改掉這些不正確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筆者在課堂上教學閱讀課文的時候經常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整體教學、精讀和略讀的訓練等,還在以下幾個方面適時指導學生有效地提高語文閱讀能力:
一、引導學生使用閱讀技巧、方法
閱讀的最終目的就是理解文章。閱讀技巧也就是如何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掌握每篇文章。閱讀方法不同,每個人理解文章所花的時間也會各不相同。一方面要教給學生靈活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在擴大學生閱讀量、提高閱讀速度的同時,著重提高閱讀效率,反復訓練理解技巧;另一方面要教會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理解,如何從字里行間讀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如何進行梳理歸納、如何理解人物性格等。
在整個閱讀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有意識地將注意力集中到句子、段落上,盡量通過上下文來理解句子,不應過分在意對個別詞語的理解與否。對問題力求準確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主要意思。在做閱讀題時,筆者一般指導學生先閱讀題目及文章的問題,帶著問題再去閱讀文章,在閱讀中,即使遇到較難理解的句子,也不必著急,要耐著性子繼續往下讀,等讀完全段或全文之后,我們往往會發現前面遇到的許多問題已經迎刃而解了。
二、引導學生將理解與閱讀速度一致
在教學中,筆者發現大部分的學生閱讀速度較慢,有的是三心二意,有的是囫圇吞棗。其實,閱讀速度與理解準確性是一個矛盾。進行閱讀技巧訓練的目的是提高閱讀速度,但必須是在正確理解的前提下求速度,沒有準確的理解,速度也就失去了意義。在這方面,筆者會讓學生做理解習題來調節閱讀速度,也就是對閱讀題的練習大部分學生不能在一定的時間完成。就應考慮適當放慢閱讀速度。
三、精心選擇閱讀材料,培養學生課內、外的閱讀興趣
在日常生活中,筆者每每在學習新課的前后,筆者自己先查找與之有關的內容。如學習《草船借箭》前,筆者向學生情文并茂地介紹了自己所讀到的、生活中了解到的《三國演義》中精彩的片段,激起他們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學習之前先閱讀有關的書籍,到學習本課時進行比賽,看誰了解的多,敘述的詳細,優勝者可獲得相應的獎品。再者,課余時間,筆者經常向學生推薦有教育意義的書籍或報刊雜志,如《智慧背囊》《演講與口才》,小學生版的《水滸傳》《紅樓夢》等。必要時還可以利用網絡進行閱讀。其次,筆者盡量取得家長的幫助和支持,保證課外讀物有來源,課外閱讀有監督。教室內張貼讀書名言,布置班級讀書角,同學之間可交換閱讀書籍,提高讀物利用率,減輕家長經濟負擔。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了解一些文化背景知識,增強他們的閱讀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總之,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長期自主的實踐過程。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可以大大促進學生語文聽說寫能力的提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其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為教師,我們要及時利用教材打好基礎,在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提高閱讀速度的同時,著重提高閱讀的有效率,并反復訓練閱讀技巧,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作者單位:廣東省四會市東城街道陶沖小學 52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