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禮++劉建平
[摘 要]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不能急于求成,轉化也會出現反復,要有耐心。基礎比較差,對學習沒興趣,行為、習慣和學習方法上有明顯缺陷的學生,將是轉化工作的重點,從心理教育方面入手,加強有關學習引導方面的教育,積極做好家校聯系,爭取轉化有支持,有后續保障,讓家長共同承擔責任,同心協力做好轉化。
[關鍵詞]學困生;轉化;心理教育;學習引導;家校聯系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06-0102-01
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不能急于求成,轉化也會出現反復,要有耐心。2014年我接受了一個高三年級所謂的“差班”,面對這樣一班學生,我很快投入到了解、熟悉、管理這個班的具體活動中。最初的一個月,白天除上課外,還利用課間找學生談話、觀察并詢問、熟悉學生。很快就了解到這是一個基礎比較差,學生對學習沒興趣,行為、習慣和學習方法上有明顯缺陷的學生占有一定比例的班級。轉化這部分學生將是我工作的重點,如果轉化不好將會影響整個班級的教育效果和教學質量。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 心理教育方面
這部分學生,心理上有障礙,學習上有困難,成績不理想。他們不愛學習,不會學習。只有了解學困生的心理障礙及其產生的原因,對癥下藥,才能有針對性地做好轉化工作。通過調查、觀察分析、談話了解發現這部分學生有恐懼心理、沮喪心理、防御心理、對立心理、畏難心理。產生這些心理障礙是有原因的。有生理因素,如:有的身體瘦弱體質差;有的天賦較差,接受新知識能力弱。有性格因素,如:有的性格內向,遇到困難不愿與他人溝通,更容易產生憂郁、猜疑、自卑等病態心理。也有家庭因素,如: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或過分溺愛,有的家庭關系不健康或氣氛不和諧。孩子生活在不安定的環境中,心理健康也會出問題。
分析學困生心理原因后,我采取了對應的教育策略。從激發學習動機入手,幫助認識自我,讓學困生想學,經常通過作業、周記、面談等形式鼓勵他們:“我相信你一定能……”“我很欣賞你,你又有了很大進步……”“你想學就一定能學好……”“最近作業干凈整潔,你又有進步了……”建議任課老師改善課堂環境,讓氣氛融洽,讓學困生愛學。教師可教給他們方法,讓他們“笨鳥先飛”,學習新知識,以勤學好問的態度,解決學習中不懂的問題,讓他們養成對疑難問題作標記的習慣,課下問同學、問老師,今天的事爭取今天完成,珍惜時間,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同時召開樹立正風氣的主題班會,統一思想認識,形成正向風力作用,帶動思想波動不定的那部分學生,解決心理方面的問題。
二、學習引導方面
學困生文化基礎薄弱,缺乏學習動力和能力,喪失學習信心。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對學困生學習教育也應從課堂教學入手。首先,指導學困生明確學習任務,學困生上課時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參與活動積極性不高。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適宜學困生的教學目標層次,耐心引導學困生解讀目標,讓學困生明白學什么,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能達到什么樣的效果,使目標起到導學功能,同時激發起學困生學習的興趣,感到學習目標自己有望達到。其次,采取分層教學法,正向提問,在教學不同環節設置適合學困生的任務,讓學困生跳一跳就能達到,由此增強學生的自信,融洽師生關系。第三,指導學困生制定簡單的學習計劃,使他們明確自己的學習職責和任務。讓他們按計劃去學習如何有質量的提前預習、課后復習、完成作業,并讓他們把計劃書寫在自己的本子上,粘貼在家中的書桌前,時刻提醒自己。第四,不定期抽查作業,并進行家庭學習情況回訪。
另外。教育中對學困生不適合的學習要求要修正,如一些無效教育內容,千篇一律的規則,整齊劃一高于學困生的學習任務。這些要求,不僅使學困生學習更差,學無長進,也使學習變得無趣,成績下滑。適當修正,會使學困生學習信心大增,學習效果也大有改觀。
三、家校聯系方面
家庭是一個人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特別大。學校和家庭合力教育對學困生的成長尤其重要。學校通過電話、來訪面談、QQ交流、微信群等形式與家長交流,掌握學生特點,因材施教,適可而為,要讓家長明白,單靠學校教育、家長放棄管教是錯誤的,讓他們共同承擔責任,同心協力才能做好轉化。
實踐證明,學困生的轉化是很復雜的,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只要我們有耐心、毅力、寬容之心,就一定能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切忌急于求成。2015年的高考結果令人滿意,實踐班級取得了平行班第二的好成績,證明上述方法是有效的。
(責任編輯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