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國際油價低位震蕩,石油工程工作量嚴重不足等新形勢,以低成本應對低油價,關鍵要從事前、事中、事后和抓好優化入手,把握好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節點,不斷探索鉆井成本全過程控制模式,促進成本控制良性運行。
關鍵詞:成本控制;全過程;鉆井企業
面對國際油價低位震蕩,面對低油價寒冬期和經濟發展新常態,不斷探索鉆井成本全過程控制模式,從事前、事中、事后和抓好優化入手,把握好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節點,對促進成本控制良性運行,夯實鉆井企業經濟基礎極為重要。
一、從源頭入手,抓事前——細化成本預算指標,明確成本費用目標
成本預算是成本控制的基礎和源頭,它主要為編制科學、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標提供依據。要按照全面預算一體化管理要求,加強財務預算管理,嚴格審批程序,規范資金運作,嚴格控制對外支出,杜絕各種不合理開支。要建立鉆井成本細分臺賬,大到管理費用整體提取,小到一根別針使用,逐步分解到部門臺賬、單位臺帳、崗位臺賬管理,真正做到“精確預算、量化考核、規范管理”,實現預算配置與經營部署、生產任務與預算目標、施工組織與預算運行、經營責任落實與鉆井質量提升的緊密結合。在編制成本預算時,要運用目標成本法實施細化的成本指標預算制度,按照成本的構成特點,將成本劃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建立成本節點與管理責任相匹配的管理體系,實施“公司→職能部門→基層隊→班組(崗位)”的分級管理模式,以確定出不從層面的目標成本。例如,通過召開成本對接會進行分析論證單項成本年度(月度)預算,利用網上公示的方法確定單項成本分解原則,從而確定基層隊的成本目標,通過召開班組職工座談會或調查問卷的形式,討論確定班組直接成本與管理要素指標,確保預算的公平、公正并被各成本層所接受,以提高預算的嚴肅性與執行力度。
二、從管理入手,抓事中——強化生產過程控制,建立監督檢查機制
生產過程中降低成本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徑,過程控制與過程監督對于實現成本控制至關重要。要積極適應石油工程體制機制變化和價值管理要求,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利潤為核心的生產成本管理機制,實施低成本、高效益、穩基礎的生產經營策略。一是深化三級價值管理,發揮三級精細、現場管理的優勢,引導基層做實預算編制、成本核算、投入產出分析、決策優化、效益考核到班組、崗位;二是健全基層效益管理,健全生產標準成本,以班組為分析主體,促進班組和單井的生產成本核算及效益管理,努力實現低油價下成本、投資、工作量的最佳匹配與最好效益。
同時,要建立一套與之相配套的監督檢查機制,如在鉆井施工作業管理過程中,通過實施“強化施工前成本預算、強化施工過程成本控制、強化結算把關、強化考核兌現”等四個強化管理辦法,明確成本費用發生過程中從施工前設計到過程監督、結算、考核激勵等一系列過程控制措施,細化成本費用發生前后的每一個過程管理,對每一個環節制定相應的管理責任與考核辦法,使每一位管理人員、操作人員都有明確的責任和目標,從而有效降低鉆井施工成本。
三、從考核入手,抓事后——強化剛性責任考核,發揮考核激勵作用
科學設置考核指標。責任考核指標的設置合理與否,是能否完成生產經營任務的關鍵,指標設置的合理,能夠涵蓋生產經營全過程,壓力傳遞到位,就有了完成生產經營任務保障。通常在指標分解時會出現這樣的誤區,認為指標分解的越多越細越好,其實不然,在成本分解時,必須是通過努力可實現的,必須是可控成本,付出最大努力也不能實現的指標不可取。
合理確定目標值。目標是員工努力的工作方向,只有確定明確的、科學的激勵目標,才能使員工對照標準和要求,不斷修正自己的行為方向,確保任務完成。在目標值的設置上最好按照“跳一跳,夠得著”,這樣既具有挑戰性,又具有可實施性,過高或過低的目標都會使員工降低工作積極性。
健全完善考核辦法。考核辦法要做到考核內容具體明晰,控制目標明確,獎、罰分明,獎罰幅度具體、適中。一般來說,成本指標考核主要包括直接成本的考核與間接成本的考核。因此,在考核中要把握好兩者的權重比例。目前基層考核存在兩種現象,要么實行100%的完全考核,要么是幾乎不考核。結合工作實踐,筆者認為對成本的考核,應該采取成本總額與責任指標權重比例相結合的辦法,這樣既可以賦予基層員工總成本的控制責任,又可以提高員工參與過程管理的責任意識,通過適當拉開效益工資差距,真正體現“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干與不干不一樣”,充分體現權責利相統一。
實行嚴考核硬兌現。有的單位制定了很多管理辦法,但缺乏執行力,在執行過程中礙于面子,許多好的考核辦法最后流于形式,使考核激勵機制變成一紙空文。只有實行嚴考核硬兌現,才能真正激發干部員工參與全過程成本控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從創新入手,抓優化——引入科技創新機制,有效降低運行成本
企業的生命力在于它能不斷創新,企業要發展就必須尋求創新途徑,不斷創新機制,為企業注入發展活力,加大科技投入以及為有效投入新工藝、新技術,依靠現代科學技術手段來有效降低運行成本。
運用新技術有效降低運行成本。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運用新技術、新方法是實現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徑。要充分發揮人才優勢和區域優勢,精攻特色技術,創出品牌技術。要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能力,走科技創新促發展,技術進步創效益的路子。如,近年來,某鉆井公司通過二界面鉆井質量技術的推廣應用,在深井、超深井以及高溫、大溫差水泥漿體系的研究,以及在特殊工具研發等課題項目上加大科研力度,突破制約鉆井技術發展的瓶頸,通過科技創新實現成本控制提檔升級。
運用關鍵技術降低施工成本。對鉆井企業來說,要結合區域鉆井實際和外部市場需求,尤其是要做好油田重點區塊的鉆井技術研究,通過建立不同地區的地層壓力預測模型和地溫梯度變化模型,通過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的突破和掌握,提高鉆井設計和施工的科學化水平,以此來把握成本控制先機和經濟效益主動權。
參考文獻:
[1]李營,采油礦全面成本管理方法探索,中國化工貿易,2014年第8期
[2]劉芳,鉆井成本管理與控制淺,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年第12期
作者簡介:
伍海憲(1985—),男,貴州省六盤水市人,大學本科,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