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鳳情
摘要:不同的畫家在面對相同的題材時,因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創作的作品在形式上也大相徑庭。面對相同的主題——晚禱的鐘聲,19世紀畫家米勒和20世紀畫家達利,他們的作品《晚鐘》用不同的創作形式,表現了畫家對所處時代的人文關懷。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的作品《晚鐘》和米勒的《晚鐘》相比,看似是無厘頭的惡作劇,實則是在前人畫面基礎上用夢幻式的場景和寫實的創作手法創造了自己的繪畫語言。
關鍵詞:達利;《晚鐘》;超現實主義;繪畫語言;人文關懷
20世紀的畫家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DaliyDomenech,1904—1989年)和19世紀的藝術大師讓-弗朗索瓦·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他們繪畫作品獨特的繪畫創作形式,都因極強的感染力而打動人心。同是對晚禱鐘聲主題的的繪畫,米勒以寫實的手法表現了夕陽西下,勞作了一天的青年夫婦在聽到遠處傳來的晚禱鐘聲的時刻,婦人虔誠的拱起了雙手,男人脫下了帽子,低著頭,默默地念著禱告的場景。達利以寫實的手法借米勒的人物姿勢,在人物的身上加入了自己想象的成分——男人的胸前巨大的十字架以補丁的形式拼接在衣服上,在頭上,紅色的手推車的掛鉤成為了男人紅色的帽子,順著手推車的掛鉤往左邊畫面看,可以看到,原來男人的頭頂頂著的不僅有手推車,還有手推車上拉著的兩袋糧食;男人原本英俊的臉龐和女人本該是美麗鮮嫩的臉頰都變成了骷髏和面具,女人虔誠祈禱的姿勢被插上了一根和手推車一樣材質的直直的鋼管。他們的身體在黃色光線照射下,倒影出了黑色的陰影。他們的身軀被放置在滿是大石頭,寸草不生的場景中,整個場面看似十分荒誕。
在繪畫藝術上認為自己是天才的達利自詡“我是一個天才,我在母親的懷抱里就意識到自己的存在”[1]。放此狂言的他不是自大,而是真實的估量自己,“事實上,在正式地接受學院教育以前的達利,年僅15歲時在菲格拉斯劇院展出的油畫作品就已經受到了評論家的重視,少年的達利熱切地關注著歷史上那些令人矚目的藝術大師,并以思辨的態度述之以文??”[2]。現實主義大師米勒筆下的油畫作品自然成為了達利關注的焦點,尤其是作品《晚鐘》,并就米勒的作品《晚鐘》在1938年到1940年間專門寫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是《米勒的<晚鐘>的悲劇神話》。
達利的作品《晚鐘》創作于1933年至1934年。20世紀,正值世界大戰結束,人們精神生活越來越迫切渴望找尋新的建構體系,以滿足戰爭帶來的傷害和空虛,達利本人對這方面的需要尤為明顯,此時的達利深受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影響。佛洛伊德認為:“人的心理底層存在著不為理性、道德所容納的本能與欲求。這種潛在的力量才是個體生命最實在的‘本我,其中最強烈的就是性欲。”[3]這種信仰使達利加入了超現實主義團體。超現實主義這一團體,他們繪畫創作思想是:“更關注的只是由弗洛伊德所提供的在人類的想象中的自由的意義,以及怎樣將無意識作為追尋富于詩意外形的源泉的熱衷。”[4]這一思想使得達利找到了自己繪畫創作的語言——夢境與想象在畫面中完美的結合。作品《晚鐘》正是達利運用這種繪畫語言創作的作品。
達利作品《晚鐘》里虛幻的場景,借用米勒《晚鐘》中人物的形象,創作了繪畫作品《晚鐘》。在繪畫史上,米勒是以晚鐘作為主題入畫的首位代表性畫家,米勒本人作為貧民畫家描繪勞作的農人,打破了繪畫藝術是為貴族服務這一傳統。在畫面中,他以暖色調的色彩,描繪出了鄉間勞動人民的安詳和溫暖。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影響的達利,創作作品《晚鐘》不僅是對世界大戰死去人們的哀悼,更是對這種戰爭的一種質問。
達利充滿想象色彩創作的作品《晚鐘》的時期,正是他思維高度活躍,手法精純的時期。20世紀的畫家達利選用19世紀畫家米勒作品《晚鐘》中人物的形象和動勢,運用幻想的場景,塑造出原本該是溫馨場面,虔誠信仰者,現卻是荒誕的人物造型和不存在于真實生活中的場景。畫家用寫實的手法,把虛幻的人物動勢和場景組合起來,形成了不同于現實主義畫家米勒畫筆下的作品,顯現出自己獨特的創作手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繪畫語言。這種繪畫語言其思想來源均來自于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就超現實主義團體的成員來說,作畫最成熟,最具有思想體系的還屬達利一人,其他成員都空有理論的支撐,而難以找到繪畫創作成熟的體系方法。
藝術家達利利用繪畫作品《晚鐘》向現實主義畫家米勒致敬。雖然達利的繪畫作品《晚鐘》和米勒的繪畫作品《晚鐘》人物上采用相同的造型手法,但是在米勒作品《晚鐘》里,灑向人物的光線和人物所處的場景都是真實存在的,達利的繪畫作品《晚鐘》中光線和場景都似夢幻一般。達利繪畫作品《晚鐘》運用虛幻的場景表現了個體生命最實在的‘本我,這種‘本我是潛在在人精神中的力量,它需要被傾訴出來,正如美學家丹納所說:“一切藝術都是一個總體,其中的各個部分都是由藝術家為了表現特征而改變過的,但這個總體并非在一切藝術中都需要與實物相符,只要有這個總體就行。”[6]如果說19世紀的畫家米勒創作的作品《晚鐘》是對農民群體的關注的話,那么20世紀經過世界大戰動亂的畫家達利運用畫家米勒筆下的晚鐘題材作畫,雖然畫家本人強調的是性欲的表現,但也不可能脫離對時代背景下苦難的人民,精神空虛的關注和用繪畫作品進行詮釋。無論是畫家米勒的現實主義手法的表現,還是達利對超現實主義繪畫語言的使用,都是為了很好的表現畫家內心的關注點,這個關注點少不了對人的人文關懷。
注釋
[1] [3]何政廣 達利 超現實主義大師[M]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年 第13頁,73頁
[2] [4]劉燕 達利畫傳[M] 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5年 第14,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