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要】學習策略是我國高中英語課程目標的重要內容,包括認知、調控、交際以及資源等策略內容。就學習策略而言,其在培養、使用方面與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密不可分,而英語教材是銜接學生和老師的重要資源,恰當地運用學習策略能夠增強學生自我負責意識,從而達到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所以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將學習策略與教材分析二者結合起來,研究教材內外部學習策略的體現情況對學生、老師、編者都是十分有益的。
【關鍵詞】學習策略 高中英語 教材分析
一、引言
在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代社會,簡單的知識傳授已經不能滿足當今時代教育的要求,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尤為迫切。許多研究成果表明學習者學習能力的高低與學習策略的掌握和使用程度成正相關,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英語學習策略研究碩果累累,本文梳理了學習策略的相關文獻,從英語學習策略的角度,以提高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目的,對英語教材分析進行了初步思考。
二、文獻綜述
1.概念界定。
(1)學習策略的定義。在外國對學習策略開始研究時,學者關于什么是學習策略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比如,Stern(1983)發表了自己的見解,認為學習者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偏向于使用的學習路子的宏觀整體就是學習策略,學習技巧則是微觀的具體的學習方法。Chamot(1987)又提出為了提高學習者的語言學習效果而形成的處理學習問題的行為是學習策略。Rubin(1987)進一步深化學習策略的定義,他認為學習者自己創造出的運用于自己學習活動的策略就是學習策略。Oxford(1989)從學習策略使用的的目的方面來給出自己的定義,即學習策略是為了讓語言學習變得更加成功,讓語言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心情輕松愉快。
(2)學習策略的分類。前文對學習策略定義的討論中提到學者們對于學習策略的定義有著不同的看法,這也就導致了他們對學習策略的分類存在分歧。比如Oxford(1990)認為學習策略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學習策略,一種是間接學習策略,這是根據該種學習策略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作用是直接還是間接。他提出了直接、間接學習策略的具體內容,對后來學習策略的研究影響很大。此外,OMalley 還提出了學習者水平不同使用的學習策略就不同,即初級水平學習者使用初級學習策略,中級水平使用中級學習策略,高級水平學習者則使用高級學習策略。我國學者在開始研究學習策略了之后也提出了自己對學習策略的分類。文秋芳認為學習策略包括觀念和方法兩個子系統,其中觀念就是學習者思想層面的學習策略,而方法就是學習者所做出的具體的學習行動。
(3)教材的定義。在人們眼中教材就是學校里面學生使用的如語文、數學、英語等的課本。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教材已不僅僅是那幾本課本了,在課堂上老師和學生用到與教學相關的全部材料都是教材,比如學生課后做練習的練習冊、聽力課使用的磁帶、老師教學展示的圖片等等。總之,在老師教學、學生學習時使用的材料都可以叫做教材。
目前我國的學校里教材中最重要的就是各科課本,大部分學習活動都是圍繞課本而進行的,其他材料是教育與學習過程中的補充。英語課本也就是英語課最重要的教材。
(4)教材分析的定義。英語教材里面包括不同話題所形成的各個單元,每個單元里面有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等語言材料所勾畫出的學生將要學習的英語知識和技能目標。每個單元、話題都會體現出特定的教學目的,也會要求學生使用不同的學習策略。各個單元、話題的不同板塊活動的設計都是不盡相同的。所以教材分析就是對教材各個單元、話題或部分所體現的學習目標、學習策略、教學理念等等進行詳細分析得出各版本教材的優缺點,以便結合教學與學習的實際進行教材的改進。
(5)教材分析的方法。教材分析可以分為兩種:隨意的印象性分析和有系統的分析。根據字面就可以理解,隨意的印象性分析是靠個人主觀決定的,也就是教材的分析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對某一教材做出一個分析。
對教材進行有系統的分析比印象性分析可靠很多。這樣有系統的分析分為對教材內部、外部分析兩部分。其中教材內部分析就是針對于教材本身進行的分析,比如教材本身某一活動設計所體現的教學思想等等。對教材進行外部分析就是分析該教材使用者的情況。
2.國外相關研究概述。
(1)國外關于學習策略的研究概述。從 20 世紀 70 年代初,外國學者開始了對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其中比較重要的有 Rubin(1975)關于學習策略的研究,他采用問卷訪談的方式對成功語言學習者使用學習策略的情況進行了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在外語學習中表現很優秀的學習者在心理特征和使用的學習方法方面都有著相似之處。
20世紀80年代后學者逐漸提出了學習策略研究的理論基礎,比較有影響的理論有 Krashen的監控理論、Anderson 的認知語言學習理論學說等等,在這些理論的支持下學習策略的研究向著更加深入、細致。影響深遠的要數Oxford對學習策略做的分類。
90年代,學者們把學習策略研究的內容做了調整,將學習策略與自主學習結合起來進行研究調查,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許多培訓手冊隨著學者們的研究而相繼出版,Rubin 和Thompson(1994)出版了題為 How to Be a More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er 的語言培訓手冊,Chamot(1999)等人出版了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Handbook 等。
(2)國外關于教材分析的研究概述。國外學者對于教材分析的研究開始于 19 世紀中期,到 20 世紀對教材分析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Cunningsworth(1984)根據自己的分析提出了評價原則。另外,外國學者對于教材分析的方法研究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Hutchinson
和Waters(1987)提出了教材分析的對照法,這種方法是通過分析教材本身,然后對比客觀理論上對教材各方面的要求,進而做出對該教材的分析與評價,即主觀需求與客觀對象相結合的分析方法。
進入20世紀90年代,國外英語教材分析取得了新的進展,對英語教材的分析更加系統、全面化。Cunningsworth (1995)對英語教材分析的方法、類型、指導方針、內容方面做了研究,并在Choosing Your Course Book一書提出了整體印象與深入分析的方法。
3.國內相關研究概述。
(1)國內關于學習策略的研究概述。我國從19世紀80年代中期才開始對學習策略進行研究。在我國黃小華(1984)是最先開始學習策略研究的,1984 年他對中國外語學習者口語學習策略進行了研究調查并且還將結An investig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oral communication that Chinese EFL learners in China employ 一文中。隨后許多學者都對學習策略進行了研究。文秋芳(1996)出版了《英語學習策略論——獻給立志學好英語的朋友》,該書在我國學習策略研究史上非常重要,是我國學者針對學習策略研究出版的第一部著作。
90 年代之后我國學習策略的研究有了極大的發展,進入了學習策略研究的重要發展時期,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取得了很多成果。這一階段我國學習策略研究所得到的成果在文秋芳、王立非(2003)的《中國英語學習與實證研究20年》被總結得很詳細,主要包括了兩方面即宏觀上對學習者學習觀念等的研究和微觀上對學習者具體的使用的學習策略如聽力、口語學習策略的研究調查。
(2)國內關于教材分析的研究概述。我國在教材研究方面比國外晚,我國的學者最先是介紹外國學者在教材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比如王薔(2000)就提到了 Tomlinson 關于教材分析的觀點,并且將這些觀點詳細描述在《英語教學法教程》一書中。
結合外國學者近年來在教材分析上的研究成果,2011年程曉堂、孫曉慧(2011)提出教材分析的兩種分析方法即隨意的印象性評價和有系統的評價,并且在《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一書中對這兩種分析評價的方法作了仔細的介紹,其中對教材進行有系統的評價又分為了兩類:一是對教材本身如教學設計等進行的教材內部評價,二是對使用該教材的群體如學校的學生、老師等開展的相關調查研究即教材的外部評價。
三、學習策略與教材的關系
學習策略培訓已在語言習得研究領域引起越來越多關注。2003年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將學習策略列為課程目標之一,指出“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并具有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的能力。”教科書是一門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載體之一,因此在教科書中有無學習策略、有哪些具體學習策略及滲透方式,關系到學習策略目標能否實現。
本文以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英語必修1為例,重大版高中英語必修1教材外顯性學習策略主要體現在教材中的 tips 部分,學習策略的體現情況如下表所示:
以上結果可以得出結論,在教材的這一板塊中編者把重點放在了認知策略的學習上而資源、交際、調控策略被忽略得比較嚴重,這就遠遠沒有達到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對學習策略的要求,是該教材在學習策略部分編寫出現的一個缺點。所以筆者認為該教材以后在 Tips 這一板塊的編寫上應該加大資源、交際、調控策略的比重,使學生自己從教材中就能夠學到很多有益的策略。
四、研究的局限
筆者只是通過文獻法對英語學習策略與教材分析的相關理論分別進行了大概梳理,發現英語學習策略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寬和延伸,且研究方向也更細化,英語學習策略的學習使用對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的重要性日益明顯,但對于如何真正把英語學習策略的各項研究成果,運用到日常教學中的研究卻相對較少,或不成系統。學習策略要怎樣在教材中體現以及如何安排所占比重,則需要經過更全面深入的實證研究和調查訪談進行研究,才能得出較全面而科學的研究結果。
參考文獻:
[1]鄭玉榮.中國英語學習策略研究綜述:成就與不足—基于13種外語核心期刊10年(2000-2009)的統計分析.
[2]王立非.大學生英語口語課交際策略教學的實驗報告[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6).
[3]文秋芳,王海嘯.學習者因素與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的關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6(4).
[4]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
[5]馮忠良.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6]陳淑珍.高中英語教材中學習策略設計的對比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
[7]程月芳,馬廣惠,董娟.大學英語學習和教學中的語言學習策略問題[J].外語界,2003(2):47-54.
[8]黃晶晶.新課標下重大版高中英語必修1教材的學習策略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