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卓
【摘 要】教研強調,語文閱讀主導思想應以遵循語文學科的教學規律為前提。就閱讀而言,其實質就是培養學生通過書面語言媒介與課文作者進行思想交際,包括情感及價值觀等內涵的體認,且這種閱讀體認,新課標要求整體感知,這也可以認為是一種語文宏觀閱讀方法,以防認知支零破碎,課堂分析風占上峰。同時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自主意識的發揮,教師教學的主導地位和課堂角色的蛻變,以使有效發揮語文課堂“雙主”教學,扎實構建語文高效課堂,逐步提升語文閱讀效益。
【關鍵詞】語文閱讀;整體感知;自主提高
語文教材《金獎章》,講的是鳥兒王國的鳥兒們在得知地球環境保護組織要派使者到鳥國來頒發金獎章之后,鳥王和群鳥紛紛爭說獎章應該屬于自己,只有烏鴉在一旁不聲不響地收拾大家吃剩的殘渣碎屑。當使者說地球環境組織決定把獎章頒發給地球的清道夫烏鴉時,大家都把尊敬的目光投向了烏鴉。這是課文故事內容的整體感知,其內容具有客觀性整體認知,交際感知作者向我們敘述了什么事情。同時整體感知后又要予以主觀概括,課文反映了什么主題思想,即文章告訴我們只有默默地為人們做貢獻的人,才是最值得獎勵和最受人尊敬的。在生本化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故事,整體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課堂通過獨立閱讀,整體感悟,互動交流,體會作者的思想,從而懂得榮譽不是靠爭取來的,只有踏踏實實地做事,默默地為大家做貢獻的人,才配獲得榮譽,才最受人尊敬。
一、閱讀興趣誘發是生本化閱讀課堂的前提
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直接影響閱讀能力的提高,只有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真正產生閱讀的主動性。語文教師應動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自主閱讀的熱情,激勵學生樂讀書,愛動腦,善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把讀書的空間真正還給學生,積極建構語文閱讀高效課堂,優化自主閱讀課堂結構,提高閱讀效益。教師貫徹生本理念培養閱讀興趣,要以多鼓勵,勤夸獎學生的閱讀實效和水平,肯定小學生在閱讀中的點滴進步,及時表揚夸獎,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強烈的閱讀興趣能促進閱讀活動活躍有效自主開展,也能收到閱讀過程事半功倍的效果。故培養誘導學生的閱讀興趣是生本化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如《金獎章》一課,可以采用以疑激趣,以境引趣的閱讀教學過程。“以境引趣”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熊出沒》影視片段,感悟熊大、熊二的美德;感悟吉吉國王猴、蹦蹦松鼠等活潑、快樂、互助的品質。引導學生抓住課文對鳥的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的描寫,從而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喜鵲能說會道,先恭喜鳥王孔雀能榮獲金獎章;鳥兒們圍繞著獎章的問題爭論不休;黃鶯、百靈鳥以自己唱歌好聽爭;喜鵲以自己能為人報喜爭;老鷹憑自己有力氣要搶……這部分生動形象地描寫出“鳥間百態”,平時的“彬彬有禮”,為了爭榮譽,“吵吵鬧鬧”“吹胡子瞪眼”,而唯獨烏鴉沒有爭“不聲不響地收拾著大家吃剩的殘渣碎屑”。
二、自主訓練朗讀是生本化閱讀的關鍵
朗讀訓練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思想內容,有利于課文內容的思維、理解與感悟,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有利于學生積累語言材料、把握各種句式、學到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也能促進說話、作文能力的提高。適當地給學生創設意境,提供閱讀背景,更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理解,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進而悟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陶冶自己的情操。如本課文“閱讀鏈接”中的《滅害功臣烏鴉》是一篇知識性短文,提供給學生這一背景閱讀資料能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益鳥烏鴉。短文一開始從人們對烏鴉的誤解說起,轉入“烏鴉是人類的朋友”這個話題。先介紹烏鴉的食性,說明它是“功大于過的益鳥”;接著介紹它怎么吃東西,說明它很聰明;然后介紹烏鴉的繁殖;最后介紹人類如何利用烏鴉的叫聲服務于農業生產。
在強化朗讀訓練教學中,培養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首先,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課文中的人物較多,故事情節有起伏。朗讀后讓學生“說說童話中的鳥國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朗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先理清線索:當聽到地球環境組織要派使者來頒發金獎章時,鳥王和群鳥怎么樣?烏鴉怎么樣?當使者來頒發獎章時,這些鳥又怎么樣?讓學生組織好語言,簡練地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其次,整體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故事圍繞著金獎章的歸屬展開,朗讀訓練中要始終抓住鳥國的鳥兒們的表現。指導朗讀要抓住兩種情況:一是盼望得到獎章的鳥王和群鳥,一是默默做事的烏鴉。課文較多來寫鳥王和群鳥,寫烏鴉只寥寥數筆,但始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鳥兒們喝的酩酊大醉時,烏鴉卻不聲不響地收拾大家吃剩的殘渣碎屑;鳥兒們為金獎章爭得不可開交時,卻沒有烏鴉;鳥兒們想象著金獎章掛在自己脖子上的情景時,烏鴉卻認為自己不可能得到金獎章。這些都是作者通過對鳥兒們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來展現出來的。反映作者要贊美什么,要批評什么。指導學生在訓練朗讀時要引導學生很好地品味語言,與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聽了使者的話,鳥兒們轉變了,不僅不再爭獎章了,還對烏鴉另眼相看了。這樣的故事結局也正是作者的心愿:她希望人們都像鳥兒那樣不再爭什么榮譽,希望像烏鴉那樣的人受到人們的敬佩和尊重。朗讀時要強化重描,使閱讀感知得到升華。
三、貫徹閱讀生本理念,指導閱讀追求效果
語文閱讀教學基本的過程就是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互動的中心是學生的主體,互動的支撐是教師的誘導。語文老師在課堂組織的教學中必須依據學生閱讀的自主性與獨立性的特點,讓學生自己閱讀。其主體閱讀組織形式多樣化開展,生本化設計,信息化情景輔助優化。如分角色互動閱讀就有實際效果,這是因為課文中有很多人物語言的描寫,并且對人物的動作、神態、心理活動有細微的描寫。朗讀課文“敘述”部分的角色,要指導學生根據不同人物的不同語言內容,加以領悟體會,準確地表達人物的思想情感;不同角色人物的語言也要和“敘述”的內容在情感、語氣、語速上相一致,不能互相脫節。朗讀效果反映學生對課文思想內容感知理解的深刻程度,要求學生可以分組自主組織練習朗讀課文。反復強化訓練,反復探究作者的主觀性交際意圖或客觀性形象化反映,反復互動朗讀交流建議,以使對課文整體感知水平會螺旋式上升。同時語文老師深化小組朗讀指導,典型范讀,比賽評價,激勵學生學習的獲得感,當然有條件時還可以擬編成課本劇,在學校聯歡會上公開演出,就更有一種成績感。
總之,以生本化理念整體感知課文思想內容,實現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的閱讀高效課堂,扎實語文閱讀教學,提高語文閱讀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