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小學英語教學不僅要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使用語言的能力、認知能力,還要促進其思維的發展,塑造其健康的人格,所以小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培養非常重要。同時,基于這種學科素養以怎樣的方式來提升小學生對英語的分析能力顯得至關重要。
【關鍵詞】核心素養 小學英語 語言能力
基于學科的核心素養來提高小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即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更活躍,更有效率,更有創造性地參與學習活動,從而實現促進和發展自我英語水平的結果。作為一種交際語言類學科,小學英語課程的核心知識對語言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只有通過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他們才能更好地揭示英語的獨特魅力,從而使小學的英語課堂變得更加有生機,有活力。
一、新解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
現代社會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基于這個理念,要求我們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在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什么是學生的核心素養呢?它是指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
就英語學科而言,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三個維度,即理解與表達、語用與情感以及策略與文化,三者通過互相聯系來共同促進科學素養的形成。英語不單是一種語言交流工具,英語教育更重要的是它內在的價值,它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幫助學生塑造一個健康的人格,培養一種發散的思維能力。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基本要求》指出:小學英語教學要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和興趣上,讓英語走進生活,使學生能在真實的情境中創造性地運用所學英語語言與別人進行口語交際,使學生的能力得以發展。因此,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小學英語的教學也應該建立三個目標:即語言交流,思維認知和社會化。提升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是重中之重,只有提升語言學習者的語言能力,才能彰顯英語學科的魅力,使英語課程成為充滿生命活力的探究、交往、對話與語言錘煉的平臺。
二、重構文本,以整體化教學提升學生語言能力
1.基于課本的文本重構。重構文本,倡導一個有效的以詞語和語境作為主題去帶動整個詞句的學習,這個過程強調用英語表達,可以讓學生在整個語句和具體的語境中去切實地感知語言。之前的英語語法教學,作為教師的我都會讓學生接觸大量句子并在其中探索語法規律,這種效果并不怎么有效。而現在我會將相關語法知識重構,將閱讀、語法以及寫作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具體語境中總結英語語法規律,以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多加練習,使他們的語法知識得以鞏固,并將語法知識運用與具體的主題寫作中去,這樣的效果會更好。
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教學,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使課堂氣氛脫離枯燥、變得更加活躍,并盡力給學生創設相關情景,讓學生盡可能地多用語言,實現語言在溝通和交流中所起作用。這其中,游戲教學可謂一種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而在游戲教學中同樣可以實現文本的重構。重構文本,就是在課堂和一些更加具體的語境中即時生成的新語段,并借此復習舊知識,學習新知識。一些游戲的設計也充分地體現出重構文本的目的。例如四年級學生在學習了形容詞之后,會學習怎樣描述你身邊所熟悉的人,我于是采用了這樣的游戲,給學生出謎語,讓他們猜。我通過描述某同學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點,再讓另一個學生猜我描述的是誰,以此類推,讓這個學生仿照我的例子,去描述他身邊的朋友,并用相關形容詞在課堂上寫一篇小短文,之后讀出讓學生猜。如此換個形式,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口語,還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在課堂上使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過程中學習了新知識。
2.基于學生的文本重構。英語課本中有些內容使學生在感知上有點兒困難,但是一旦將它們與學生熟悉的事物相結合,學生理解和學習起來就會變得非常容易。例如在六年級下冊Module 3 Famous People,介紹名人孫中山和喬布斯,學生對這兩個名人都不了解,我將這兩課進行適當的結合并進行教學。如先讓學生課外觀看關于孫中山和喬布斯的影片及搜集他們的相關信息,課堂教學時引入學生熟悉的iPod, iPhone, iPad等產品,讓學生在原有生活體驗的基礎上再進行英語單詞上的學習和句子的學習。在此學習的基礎上,再安排同學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采訪,用課文中所學的單詞、句型對名人進行描述、介紹,活學活用,在創設的情境中再生成新語段,這種文本重構方式,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使學生學習熱情大大提高,不但掌握了單詞,還加深了對重點句型的記憶,同時還學習到了許多課外知識,通過這種活動,學生能夠了解到他們是怎樣奮斗、怎樣獲得成功的故事,鼓勵著學生不放棄。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對學習困難的同學來說是掌握知識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3.基于教師的文本重構。重構文本要求教師對課本內容有一個整體上的認識,做到在以教材為中心的基礎上重構文本,從整體角度出發把握重構文本的度,通過不斷地搜集與所學內容相關的內容,豐富教材內容,讓學生在一個輕松的氛圍中快樂地學習,并且保證效率。重組文本必須基于教材原有主題;體現課本內容安排;符合學生語言水平。必須符合課堂教學篇幅;符合章節教學整體。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學習來提升個人教學水平,保證教師的發展更加專業化,使學生真正掌握英語的使用方法。
三、創設課堂情境,培養英語語言能力
一個好的課堂需要創設特定的課堂情境。為學生呈現出一個好的課堂情境,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應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情境,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進入到學習狀態,使用多種方法應用英語語言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總體水平,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例如,在三年級下冊Unit12 Whose rabbits are these? 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先給學生放映一段有關小動物的PPT,利用小動物可愛的圖片來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并鼓勵學生大膽說出圖片對應的小動物名稱。教師還可以把小兔子帶到教室,抓住小學生對小動物喜愛這一特點,將學生的學習熱情點燃。同時教師可以將“My animal friend is white. It has four legs and a short tail. It has red eyes and long ears. It can run.”之類的描述放于PPT中,讓學生猜這個小動物是什么,之后拎起自己帶到教室的小兔子的籠子,指著小兔子問學生:“Whose rabbits are these?”通過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思考,開口說話。這樣教學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去感受語言的存在,通過長此以往的訓練,相信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會日益提高。
四、構建魅力課堂,激發學生溝通興趣
1.構建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一個好的、有魅力的課堂不僅可以將知識在無形中融入,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英語教學語言知識,使學生對英語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并堅實學生的英語學習核心素養,提高英語表達能力。
有魅力的課堂,如享受一頓豐盛的文化大餐,因此教學形式必須豐富多樣,運用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形式,如圖片、課件、視頻、詩歌、游戲等,會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例如,教學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11 I like the Spring Festival best中有許多節日,如Mid-Autumn Festival、Chongyang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Spring Festival等,這些節日都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教師可以將Spring Festival作為示例,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一些富有年味的影像、圖片等,學生在邊觀看中邊學習,在熟悉的話題中讓學生找到學習的興趣,引起共鳴,從而激發交流的欲望。教師以Spring Festival教學為例,拋磚引玉,鼓勵學生思考其他節日所在的月份及人們的活動,并用英語表達出來,課后以某個節日為例續寫一段話,并且通過小組合作為這個節日制作一個簡單的PPT,并在下節課交流展示。
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還鍛煉了其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讓學生親身參與的方法,使學生逐漸感受到英語的獨特魅力,大大地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變學習為主動。教學形式多樣化,讓學生樂于運用語言,從而提升語言能力,使英語核心素養得到落實。
2.營造活力課堂,組織語言交流活動。小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正處在人生的早期階段,充滿了蓬勃的生機和活力。因此,教師應重視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營造一個活力課堂,多組織語言交流相關活動,使每個學生的才能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并幫助學生去積累英語語言學習和溝通交流的經驗,幫助他們提高英語核心素養。
例如,在五年級上冊Unit 1 Whats your hobby?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每個學生在自己的小組內分享個人興趣愛好,如“I like playing badminton and tennis. I can play badminton well, but I am not good at tennis. I like swimming too. I usually swim in the swimming pool.”。通過這種表達形式,使學生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并在溝通交流中發掘自己的優點,在學習中找到樂趣,體會到英語語言的獨特魅力,提高個人英語語言能力。
當然,學生在討論和交流過程中,教師要適度指導,針對學生提出的陌生詞匯教師要給予一定幫助,讓學生可以在學習中表達,表達中學習,使英語學習不再枯燥而是生動起來,將英語學科的語言能力運用起來。
五、結語
總之,小學英語教學要基于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主線是以學生為主體,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積極指導學生,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提高英語表達能力,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本文列出了典型的教學內容,爭取讓教師做到寓教于樂,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相關知識與技能,為將來英語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靜林,曹莎.小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探析——基于中美小學英語教材比較分析[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6(7).
[2]陳土龍.如何在英語閱讀課中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18).
[3]陳蔘,裴越.行動學習理論下的英語專業教師思辨能力培養研究初探——以中央民族大學“高校英語專業教學與思辨能力培養工作坊”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5(3).
作者簡介:李建花(1977.11-),女,廣東廣州人,漢族,本科,教導主任,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