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在國家大力發展少數民族教育的大背景下,有關少數民族外語教育的研究數量漸多且研究質量大大提高。但從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在民族經濟振興中的重要性來看,少數民族外語教育還應該拓寬思路,整合資源,避免重復性建設,優化管理,開拓創新。本文主要以所選內蒙古自治區牧區樣本中學田野調查為基礎,考察內蒙古自治區牧區的中學英語教育現狀,厘清目前存在的問題,探究改進策略,提供英語教育策略新思路,對內蒙古地區外語教育進行綜合展望。
【關鍵詞】教育現狀;田野調查;改革策略
為了對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區中學英語情況進行整體梳理,項目組于2014年3月中旬正式啟動《內蒙古農牧區中學英語教育現狀調查》。本課題采用隨機分層、整群抽樣的模式, 從內蒙古自治區2000年底之前開設英語課程的中學中選取不同層次的6所中學為調查對象, 選取中學英語教師42人, 學生319人, 教育管理人員39人進行問卷調查,從內蒙古自治區牧區中學英語教師的年齡、教齡、學歷、職稱、任課年級、備課與講課評估、教學科研以及學生英語成績等方面進行了廣泛調查,結合所抽查樣本學校的英語學科教學設置,學生學習方法、態度、效果進行對比分析,運用田野調查法、文獻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對比分析法,勾勒出目前內蒙古自治區牧區中學英語教育的基本現狀,厘清存在問題。
1 調查樣本選取
本研究以呼和浩特為中心,選取內蒙古自治區中部、西部、東部中學各2所, 以包括初中和高中,選取不同年級學生、教師、教學管理人員,發放調查問卷,開展訪談,獲得調查材料。
2 調查成果分析
從所獲得的調查材料來看,牧區中學的英語教育現狀表現出以下特點:
2.1 學生學習情況
牧區中學生英語學習成績尚可,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較低。在知識掌握方面,大部分學生的情況是基本掌握英語語法知識,閱讀理解能力較強,但語言表達能力一般,文化背景知識較少,寫作能力薄弱。多數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因為學校開設英語課程,升學考試是學習英語的指揮棒,并對于英語的用途和未來規劃認識模糊。
2.2 學生管理情況
經調查發現,中學對于學生管理的主要模式是班主任的全面負責制。大部分學校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管理體系,對班主任工作進行細化管理,質量評價體系相對完善。教師對學生情況比較了解,易于發現學生問題并進行相應處理。這些構成了中學學生管理模式的主要優勢。
2.3 師資現狀
綜合本次調查結果和目前已有的材料統計,牧區英語教育師資情況已經得到明顯改善。英語教師隊伍比較年輕,70%以上教師為30-40歲;蒙古族教師和漢族教師比例相當,與所學專業相對對口。近幾年中學教師培養力度大大增強,教師學歷普遍提高,以大學本科畢業生為主,碩士占有比例達到平均20%。但是仍然存在教齡短,教學經驗欠缺,所受專業培訓和職業培訓遠遠不能滿足崗位需求等問題,導致教師知識更新慢,科研能力不強。
2.4 課程設置及教學資源現狀
從調查結果來看,牧區中學已經全部開設了英語課程,授課課時基本滿足學習規律的要求。多數學校配置了比較先進,功能齊全的教學設備,基本滿足英語教學需求。學校安排英語教師使用電教設備, 運用網絡資源增加信息量,擴展學生學習空間, 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在教學設備的使用上,教師基本能夠掌握設備使用方法,但在合理運用設備,開發教學法,提高教學設備的使用率和教師現代化手段的運用能力上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從教師授課情況來看,教師目前能夠合理安排授課活動,完成學校的教學要求,但課堂教學效率,教學方案設計,教學活動規劃,因材施教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教師進行較高質量的教研活動數量較少,已經研發出來的優秀教學成果轉化成教學實踐活動的比例偏低。
3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區中學英語教育策略
項目組以中學英語教學研究為主線,進行梳理,綜合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參照內蒙古自治區的實際情況,提出具體可行的改進策略:
(1)根據目前國家對英語高考政策的調整,引導學生外語學習的積極性。
因高考考察學生的口語能力,在中學教育階段,應該適當增加口語授課課時,安排學生進行口語實踐和口語測試模擬訓練。
(2)合理配置師資,逐步提高英語授課教師職稱和學歷層次。酌情降低職稱評定的難度,提高外語教師職稱層次,緩解外語教師的焦慮感。
(3)整合現有教學資源,減少重復建設。促進校際協作,提高現有優質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各中學之間開展資源共享,邀請教學能手、教學標兵等優秀教師進行示范課展示,定期開展小型研討會。
(4) 促進教師教學法研究,鼓勵教師參加層次梯隊的培訓和深造,參與學科研究和教學法總結,以提高整體學歷水平和專業知識理論水平。對優秀成果予以獎勵并加大宣傳力度,并以獎勵為職稱評定優先條件之一。
(5)加強教師培訓,利用國內和國外優秀資源,提高培訓廣度與深度,加大培訓成果推廣與課程教學實際緊密結合。
(6) 建立以學校一線外語教師為主體、以教育專家為高級顧問的智庫,橫向整合外語教育理論人才和實踐人才。
(7)定期開辦以牧區外語教育為主題的研討會,根據各地區小學外語教育的實際情況把脈診斷,精準支持,重點突破。
5 結語
隨著國家和教育工作者對外語教育關注度的不斷提高,外語教育正躍步前進。然而,少數民族地區外語教育仍處于低位發展的階段。“在民族地區,外語教育總體發展滯后。對于大多數使用少數民族語言授課的學校來說, 外語是近幾年才開設的新課程。因此, 在少數民族教育中, 尤其是在民族語言授課學校中, 外語教育是一個急需加強研究的實踐課題”。目前,國內外對于語言教育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涵蓋學生英語學習的焦慮問題、蒙語對英語學習的作用、英語教材問題、英語教學的師資問題,等等,對蒙語授課學生英語學習狀況、師資情況、教育制度和政策研究仍需要較為深入細致的專門研究。除此以外,本地教育管理部門和決策制定部門需要重視外語教學,進行政策導向,加大資金投入,強化外語教育意識,營造地區外語學習環境,形成外語學習的全面態勢。
參考文獻
[1]周淑貞.蒙古族中學英語教師素質現狀調查研究報告[J].民族教育研究,2003(02):47-57.
[2]覃玉玲.《半農半枚地區蒙語授課高中生英語學習困難研究(以內蒙古庫倫旗第一中學為個案的調查分析)》[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06:8.
[3]張繼平.初中生學習困難非智力影響因素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作者簡介
張曉華(1971-),蒙古族,博士學位。現為內蒙古農業大學外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英美文學、文化,英語教育研究。
作者單位
內蒙古農業大學外語學院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01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