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堯
小學數學具有學習內容上的抽象性和形象性、學習過程中的系統性和漸進性、學習方法上的探索性和接受性,研究小學學習的特點對小學數學的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在深入分析了小學數學學習特點的基礎上,探討每一個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特點;教學
小學數學是一門具有抽象邏輯的學科,枯燥地講解、填鴨式地學習不能讓小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的樂趣,也很難完成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所以,要想有針對性的、高質量的完成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讓小學生們真正掌握小學生數學的知識點,就必須研究小學數學的學習特點,從而針對這些特點進行教學安排。
1 小學數學的學習特點
1.1 學習內容的抽象性和形象性
小學數學旨在培養小學生簡單認識數量關系和空間形態知識,且能夠在認識理解的基礎上簡單運用。數學是一門擁有高度抽象性和嚴謹邏輯性的學科,雖然小學數學只是數學的入門學科,但是也具有抽象性和嚴謹性這一學科特點,考慮到小學生年齡小、認知能力有限、邏輯思維能力較弱等學習特點,小學數學的教材內容在編寫時,已經做到了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以適應小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三角形的高”這個概念,看起來很抽象,學生一般很容易理解為“豎直方向上的距離”,但在三角形中并不是,老師此時可以結合教具,形象地展示出三角形中的高是指“過一頂點垂直于對邊”的高。這也就是說,小學數學的學習內容在本質上是抽象的、極具邏輯性的,但是在表現形式上可以是具體的、形象的。所以在學習內容方面,小學數學是抽象性和形象性的有機統一。
1.2 學習過程的系統性和漸進性
任何一門科學知識的學習都是一個連貫、遞進的過程,況且數學是一門具有嚴密邏輯性的學科,小學數學的學習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在小學數學學習方面,每一個知識點都應該是一個系統的學習過程,但是小學生的生理特點導致他們每一個時間段內接受的知識量是有限的,所以課程的安排上就必須有一個漸進的過程。例如,學習“圓”這個知識點時,要學習圓的概念、特征、周長、面積等計算,這不可能在一節課上完成,所以要在一個時間段內分多個課時來學習,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掌握“圓”這個系統知識。
1.3 學習方法的探索性和接受性
小學生的學習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老師引導,一種是自主探索。老師引導是老師將小學數學的學習內容分割成若干個知識點,在課堂上講授,引導學生接受。自主探索是指小學生在課堂上對已有的知識點進行探索和發現,并再次吸收轉化為自身的知識儲備。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有限,而數學又是一門有難度的學科,因此在學習時,必須將老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主學習結合起來,老師在課堂上進行知識傳授,學生在接受老師傳授的同時還要多做一些自主摸索,以盡快將知識吸收、消化。由此可見,小學數學在學習方法上具有探索性和接受性的特點。
2 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探究
2.1 學習內容的抽象性和形象性特點對教學的影響
小學數學學習內容本質上的抽象性和表現形式上的形象性,決定了教學的實施必須遵循這兩個特點,這也就說明了教學的難度。所以在安排授課時,老師一方面要注意將抽象的本質化為具體的形象,讓學生能夠充分認識、理解課程的內容,然后才能掌握知識。在講課時可以多利用一些形象的教具,將要講的知識具體表現出來。例如,學習“加法”這個知識點時,老師可以準備一些教具,先數出一些放在一邊,再數出一些放在另一邊,最后將兩邊的放到一起,再數出總數。這樣形象地展現加法的邏輯性,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小學數學的教學可以采用實物、圖畫、影像、情景設置等方式,讓小學生通過對實物載體或情景的體驗,深入理解抽象化的數學知識,進而在老師的講解下理解數學知識的實質,不可一味地將數學知識符號化或公式化,使得小學生的數學課堂變得僵硬化、刻板化。
2.2 學習過程的系統性和漸進性特點對教學的影響
小學數學在學習過程中具有系統性和漸進性的特點,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必須要做到系統和漸進的統一,既要完成每一個知識點的系統講解,又要在過程中將一個整體、系統的知識分解成一個個由淺至深的節點,在每一個課堂上進行講解,最終完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點的學習。例如,在學習“多邊形的面積”的計算這個知識點時,老師可以從“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開始,再結合三角形、梯形等的面積計算方法,在學生們掌握了這些基本的計算方法之后,再完成“多邊形的面積計算”這個知識點的系統的學習。這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已達到對每一個系統性的知識點學習。
2.3 學習方法的探索性和接受性特點對教學的影響
小學數學在學習方法上具有探索性和接受性相統一的特點,但由于數學是一個較難的學科,單純靠自主探索難以完成學習任務,所以老師在教學時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課程安排,結合知識點的特點、難易程度,選擇合適的方法讓小學生能夠在探索中學習。例如,在學習“比例”這個抽象的知識點時,可以安排一個在這樣的實驗:讓學生們將不同規格的鉛筆放在太陽下,然后記錄下不同時間的每一個鉛筆及其影子的長度,最后總結發現,同一時間鉛筆與其影子的長度之比是相同的。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自己動手也能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這一知識點。
3 結束語
小學數學不是一門靠死記硬背就能掌握的學科,且小學生的思維和認知都還處在由低級向高級的過渡階段,對知識的記憶不夠系統、全面,因此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挑戰。所以,研究小學數學的學習特點,可以知道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綜合考察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以及學習過程等不同方面的特點,積極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模式,科學安排教學進程,尋求最適合小學生數學學習的教學方法,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促進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賈學燕,李曉紅.淺談小學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2).
[2]陶澤鑫.淺談小學數學學習主動性的培養[J].新課程(上),2016(07).
[3]王成義,羅海霞.小學數學學習有效性提升的方法研究[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07).
作者單位
山東省蘭陵縣長城鎮趙樓小學 山東省蘭陵縣 277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