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興秀
摘要:教師遠程培訓,已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現在只要你在網頁上一搜索“遠程培訓”四個字,就會發現,遠程培訓已不在遙遠,它已經是一種新型的培訓模式,迎面向我們走來了。教師的繼續教育這個常被人指責為勞民傷財的項目,已經改變了傳統的模式,與國際已經接軌。然而,如何探索一條快捷、方便、經濟的培訓方式,達到專業成長,是我們民族地區教師多年來夢寐以求的夙愿。
關鍵詞:遠程培訓;民族地區;教學實踐
一、“醉”在遠培優勢,勤于主動參與
在眾多的培訓模式中,為什么遠程培訓會讓我“醉”入其中,無法自拔,深深愛上了它呢?
第一,培訓系統具有開放性。它不受時空的限制,面向所有教師開放。教師不會因地處偏僻、工作繁忙和年齡、職稱、學歷的限制而失去培訓機會。只要你愿意參加培訓,你隨時都可以到這個培訓系統中來。
第二,培訓主體具有自主性。受訓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按照自己的時間安排學習進度,選擇完成學業的時間,把學習變成一種輕松愉快的活動。此外,受訓者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學習課程,根據自己意愿和專業發展方向,決定學什么而不學什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接受培訓的教師,從傳統的被動學習者變成了學習的主人。
第三,培訓內容具有新穎性、共享性和針對性。培訓平臺能夠鏈接最新的教育信息,集中全國的優質教育資源,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科前沿動態,不斷更新觀念,更新知識,提高水平。所開發的培訓內容,力求貼近實際,貼近課堂,貼近學科,以案例為主體,讓教育資源短缺的山區、農村、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
第四、培訓過程具有交互性。網絡的交互性為教師的學習提供了自由的互動對話環境,教師可以進行在線的課程學習和研究、后續的討論和輔導,可以加入論壇參與討論,建立博客,上傳教案、課件,發表論文、反思日記,進行教育敘事研究。
第五、培訓成本具有經濟性。參加遠程學習,教師不需要再增加其他的設備,不會增加經濟負擔。據統計,遠程教育所需成本不到傳統培訓方式的1/20。可以說,現代遠程教育為教師培訓特別是山區、農村、貧困地區的教師培訓提供了一條經濟便利的道路。
面對這樣的優勢,誰還會把持自己的,矜持地孤立呢?唯有積極主動參與其中,才能真正收獲所得。
二、“醉”在遠培模式,志在有效實施
新穎實用的培訓模式的建立,如何有效實施,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我們的培訓任務,也是我們的困惑。如何保證遠程培訓的順利推進與有效實施?在“知行”中國的班主任遠程培訓和高中新教材培訓中,已積累了一些經驗,為全市全面鋪開的學科遠程培訓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在多年的培訓中,逐漸積累總結出了幾點模式:
1.“梯級式”的輔導模式。在我們的各類培訓中,培訓網技術指導現場培訓各省、市、縣輔導員,再由這些輔導員輔導各區、縣輔導員,再由區縣輔導員培訓校級輔導員,再延伸到學員。這種“網絡技術平臺——省級輔導員——市級輔導員——縣級輔導員——校級輔導員——學員”的“梯級式”輔導員培訓,解決了培訓技術平臺許多的解釋、指導等麻煩,做到了快速、高效。
2.2.“動態式”的報道模式。在培訓平臺里實施的通訊報到,一是方便管理方及時掌握學員學習情況,二是告知學員自己的實際學習進度,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除了對學習進度的的統計,還在里面報到學習中先進的人物故事、學校專題報到、優秀作業選錄等等,把我們的學習人文化、情感化、專題化、專業化,讓我們每一個參加者感受到的不是一組組冷冰冰的數據,而是在一個充滿著溫情和諧的大家庭里傾訴教育衷腸。
3.“捆綁式”的管理模式。在我們的具體培訓實施中,只有管理單位和輔導教師是遠遠不夠的,由于地理環境,設備設施的不完善,學員運用技術的不均衡??培訓并不會一帆風順,要克服這些困難,需要多角度、全方位的參加。如何設立一個完善的管理機制,是我們急需考慮的問題。
4.“研討式”的學習模式。在學習中,單純的任務完成很簡單,只要經過輔導教師的指導后,基本都能完成任務。但要把這樣的學習運用到實踐中,就需要輔導教師結合實地實情,組織學習者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因此,我們拓展了班級研討主題活動,根據學科特點,聯系當地教育教學現狀,提出具有價值的學術主題,讓大家占在理論的高度各抒己見,為本地教育獻計獻策,形成專題,讓我們的學習理論化、科研化。
5.“互動式”的評價模式。培訓學習,不能學完就完,要讓學有所獲,學以致用,就得實施一定的評價體系。作為輔導教師,不能做只輔不導,只說不做,只看不批的工作。學員也不能只看不做,只做不思,只思不動這樣的機械學習。要真正落實,確保實效,我們要做的是在培訓過程中落實好“資源學習——作業完成——研討交流——互動提質”四個互動式的環節。
三、“醉”在成果喜人,行在學以致用
不管什么學習培訓,目的就是要有學以致用。如果我們的學習沒有好的結果,那就失去了學習的意義。在我們的遠程培訓中,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每次都是以百分之百分合適率、完成率完成交卷。這對發達地區的參培者來說,是很容易的事,可是,在偏遠山區的民族地區,確實是一種難上加難的工程。加上老師們培訓完后,不像傳統的培訓那樣,回家就忘,而是隨時隨地都能在網上查到自己的培訓成果,當在教學中遇到疑問和不同理解時,都會借助網絡詢問,資料查找求證,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有這樣的效果,我怎能不“醉”,怎能不“醉”呢?我相信,這樣的結果是你,是我,是所有教師最愿意看到,最希望做到的。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輔導教師,希望在這條專業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在輔導中,不但帶領大批的語文教師成長在專業道路上,自己也從中收獲著。遠程培訓,也許是一種考驗,也許是一種煎熬,也許是心血的凝聚,風雨之后并不一定會出現彩虹。但走專業成長之路,夙愿已斯,我堅信,經歷過浴火的鳳凰會更加美麗,更加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