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
【摘 要】地理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其在開展環境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從地理課程的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等方面全方位詮釋了環境教育的功能,為地理課程更好地進行環境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和保障。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環境教育
目前,我國正以歷史上最脆弱的生態系統,承受著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經濟壓力,環境問題尤為突出,保護環境已成為一項迫切而艱巨的工程。因此,最好環境教育工作,提高環保意識顯得舉足輕重,而地理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其在開展環境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高中地理教育中環境教育的優越性
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中,對地理課程的環境教育功能進行了詮釋,它指出:“高中地理課程是高中階段學生認識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基礎課程。”
這表明,在高考中不僅把地理環境教育與人才選拔有效地結合起來,也讓學生在掌握地理知識的同時,樹立起良好的價值取向,形成正確的環境觀、資源觀、人口觀等。
二、高中地理課程的環境教育價值
高中自然地理是以人類為中心把自然環境作為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來研究。高中人文地理是從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關系出發研究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從人、地、環境角度出發,其教育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空間為載體,具體體現了環境問題的發生地域
目前,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開采和利用,既產生了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如巴西、非洲熱帶雨林的過度砍伐,直接影響到全人類的生存環境。構建空間概念為環境教育提供了一個空間平臺。在地理空間里發現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危害性并進行個案分析,是最直觀、最真實、最有說服力的。
(二)以人地關系為切入點,體現了環境問題的發生原因
高中地理課程的內容以人—地關系為主線,系統地使學生了解、掌握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及其組成要素的空間分布特點,以及自然地理環境和人類生產、生活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強調人類應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保護自然環境,協調人—地關系,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在人—地關系的分析中,發現環境問題的產生原因,有利于找到環境教育的最佳切入點。
(三)以人類生存的自然條件為基礎,具體說明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地球是人類共同和唯一的家園,是宇宙中光彩奪目的生命綠洲。在具備適宜于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里,組成自然地理環境的各種要素──地貌、氣候、水、土壤、植物、動物等及它們所在的圈層之間是相互密切關聯的,一種自然要素的破壞,往往會導致其他環境組成要素的改變,從而殃及整個自然環境的變化。
(四)以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為背景,具體說明人類對環境的影響
高中人文地理部分的內容主要由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人類的生活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人類的發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構成。以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為背景,如不同類型企業的布局對環境的影響、不同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等,這樣就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闡述人類對環境的影響,并給予評價。
三、課堂教學是地理教學中環境教育的主要渠道
在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把課堂教學作為地理教學滲透環境教育最經常、最有效、最現實的一種形式。教師主要是根據《標準》,傳授有關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等知識。
針對地理科學和環境科學實踐性強的特點,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還要沖破傳統課堂授課方式,應該更多地以“活動”的思路設計教學,改變課堂上學生總是“坐著聽”的局面,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使整個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例如:課堂上讓學生交流自己的社會調查資料,就某個問題讓持不同意見的雙方進行辯論,對某些環境問題的產生進行模擬實驗等都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嘗試地理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有效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
(一)通過設計爭議性問題開展討論,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
環境問題的存在往往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期有不同存在的形式;不同階層的人對同一環境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設計爭議性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討論,讓他們通過內部矛盾的沖突,深入理解環境問題,提高自身的環境意識。
(二)重視開放性教學,加強環境教育,培養學生的多方面才能
所謂開放性教學就是指環境教育中利用一些開放性教學材料,這些材料不限于常用的課本,教師不給出固定格式的結論,而是由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搜集、閱讀文字資料,實地調查問題現狀等學習活動,使學生自己得出恰當的結論。通過開放性教學培養高中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也是對學生進行如何利用信息資源來學習和探索的過程。
總之,地理教師要把握好高中地理教材,在教學中不斷滲透環境教育的理念,把二者有效地結合起來。雖然現在仍在探索之中,但是我們希望通過地理教學,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環境觀,養成良好的環境行為。讓我們大家共同行動起來,關愛家園,保護環境!
【參考文獻】
[1]蔣興東.普通高中環境教育校本課程建設的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5
[2]葉沈良.環境教育的教學原則、重點及內容[J].環境教育,2000(5)
[3]黃宇,田青.學校中的環境教育:計劃與實施[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